第15章 挖煤之路,披荆斩棘

随着三个小孩子的前后降生,乡的土地种植的粮食已经养不起一家人的生活所用,不是我不得不去着人们外出的钱养家糊口。

当时的小煤窑遍地开花,挖煤是最赚钱的一项工作。

我不假思索,毫不犹豫的陪同大家外出挖煤去了。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到挖煤的地方需要步行一两天,然后再坐班车来回的路费都不少。为了节约成本,能不行的我们大家一起步行,每天起早贪黑走啊走,防护双脚插上了翅膀。在远的路途,只要迈开脚步,就有成功到达的那一刻。

在农村出生成长,吃苦耐劳是一项基本的素质,这是多数人都具备的。

我们一行人外出务工大约有五六个人,所以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走路也不会觉得害怕,毕竟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各种抢人偷人的不少,社会治安也相对较差,外出的安全风险还是很高的,但是人多势众。

然而,一般小煤窑开挖的地方,要么是在大山深处远离人家,要么都是在偏僻的地方,很多旅途基本上靠步行从家里面到挖煤的地方,有时候需要走好几天,是为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扛起家庭的重任,农村的青壮年们都前赴后继的到煤窑上去挖煤,挣几块钱补贴家用。

当时的小煤窑基本上是在半山上凿一个小洞然后用树木,支柱,顶棚,一般勉强够一个人低头钻进去。

而挖洞口的过程也是需要人工的,当然也有一定的报酬,挖洞口的风险甚至不比挖煤炭的风险低。

毕竟一个小煤窑的洞口,需要很多人工才能挖凿出来。

洞口越往深处有可能遇到岩石层,如果不能避让的,只能把洞口再一次的降低小煤窑的洞口,有的地方仅能容纳一个人躺着,经过窑洞的顶棚随时有塌下来的风险。

那时候进小煤窑挖煤,如果没有胆量,很多人连钻进窑洞的勇气都没有,所以那时候挣钱,尤其是挖小煤窑挣钱,基本上是冒着生命风险的。

那样的小煤窑一天也挖不了多少,所以一天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是很多人为了多挣一些钱,白天晚上都在煤窑里面干苦力,有时候运气不好,遇到小煤窑塌方,那生命就葬送在小煤窑里面了。

这年代没有保险,一旦生命在小煤窑里面葬送,小煤窑的老板赔几千块钱也就解决了问题。那时候的生命是多廉价啊。

有几次我钻进小煤窑洞里面去挖煤,遇到棚顶上垮塌,所幸只是身体受伤,生命没有受到威胁,每每回想起来都一阵的后怕,挖煤人都是一群赌命的人。

如果生活有保障,谁愿意去冒着生命的风险干一些危险的事情呢?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确是没有出路了。

一家人在地里种庄稼,基本难以维持生计。外出打工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也不得不去。

当时的中国虽然进行改革开放,但是发展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沿海地区,在内陆的偏远的乡村市场经济一点都不发达,想要找一个挣钱的差事,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

还好,当时挖煤主要用于发电,而中西部地区是煤炭大省,西电东送工程,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炭资源,所以选择挖煤多少还可以赚钱。至于其他的行业的等等几乎没有赚钱的可能,不说在中小城市没有用,更不用说比较偏远偏僻的农村地区了。

那些年代想要挣一点外快,唯一的出路就是每年出去两三个月挖煤。

但是很多人高高兴兴的去挖煤,回来的时候就是搬运着尸体回来,想起我煤时的场景,仿佛把整个生命都用来与挣钱拼搏,挣钱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家人过的好一点,吃的饱一点,穿的暖一点,这是一个农村家庭男人的责任和担当。

那个年代农村的,男人活的是很憋屈的,出远门,不一定能挣到钱但是要冒着生命的风险,回到家,因为没有挣到钱,妻子,又要给不同的脸色,同时,看到孩子们身上穿的,婆婆,兰兰的和面黄肌瘦的心里一直不是滋味。

那时候甚至会想,如果挖煤被埋在小煤窑里面,老板赔几千块钱,或许可以够一家人一段时间的开销了,那时候对生命失去一种悲观的态度,对人生也是词语中悲观的态度。

一个人要改变命运,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农村的男人,成家立业以后,几乎不可能有空闲的时间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只能不断的出发,不断的拼搏,不断的用苦力和生命对抗坎坷和不顺。

那些年,外出靠步行搬运,靠人背马驼是基本常态,因为出生在边远落后的农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苦力和自己的命够硬。

如果生命足够坚强,每年在小煤窑上班两三个月,也可以挣几百块钱补贴家用,但是有时候也会遇到黑心的老板,花了几个月的小煤窑,不给工钱的也比比皆是。

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最辛苦的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民,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苦力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们思想单纯,善良朴实。

其实每一个农民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不例外。我最初的梦想就是挣钱养活一家人,不再是吃了上顿无下顿的那种生活状态。

但是这种现状的改变不是个人努力可以实现的。我的生命中,我特别感谢的人是培育出杂交水稻和相关的种子化肥的人,是他们让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从半饥饿状态走向了温饱状态。

农村地区一个农民要改变现状,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在当时,经济环境不太景气,国家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支持和发展农村。

农村的每一个农民家庭,他们家庭的改变,无不彰显国家政策的红利支持。如果没有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农村的现状需要改变,或许还需要更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自从有了扶贫政策,农民们,可以到银行贷款利息很低基本解决一家人的最基本开销,农民们也可以渐渐的发展一些自己的,种养殖产业,市场经济不断的向农村地区拓展,农民也有了自己的收入。

教育政策和资源向农村地区的注入,农民的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不仅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实现了大学的梦想。

我一直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读高中,没有上大学,所以对孩子们的教育,我一直是很严格的,我宁愿自己不吃不穿,到处借钱,欠账也要供养孩子们去读书,读好书。

对这个政策资源向农村地区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民们的日子也渐渐好起来了,我的日子也渐渐好起来了,虽然供养三个孩子上学,但是找人借钱也接触解决温饱之后,更多的是考虑孩子教育的问题,只要把孩子们教育好,他们能读好书,考上大学,也算是我自己的梦想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