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售罄

新时代杂志社的发行策略更改。

本来打算对标孟温书,现在,孟温书是哪位?不熟。

我有自己的节奏。

新时代上一期给地心人打了首页的宣传广告后,下一期直接刊登《老人与海》,首页宣传,同时在杂志背面彩皮上预告了地心人后续五部作品都会在他们这独家刊登。

搞文学的人,对电子书是有种天然的排斥。

他们会觉得纸墨气味的书本,更符合他们对文字阅读载体的需求。

就算之前已经在网站上阅读过地心人的作品,花个几块钱买一本有新人王作品的杂志做收藏也不亏。

还能给家里小孩看,培养文学素养。

所以士夫子新人王的流量,士夫子本身没吃到,给报刊亭吃到了。

“老板,来一本《新时代》杂志。”

报刊亭老板:“这一期的卖完了,但还有上一期的要不要?或者《悦读》、《故事》本期的都还有货。”

“没有就算了,我只要《新时代》这一期的。”

老板看着客户走,来不及遗憾,下一位客人又问道:

“有没有——”

“没有。”报刊亭老板已经会抢答了,“这一期的《新时代》已经卖完了。”

客人一个白眼:“连这都没有,你开什么报刊亭?”

又走了一个客人。

报刊亭老板看着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却无人问津的《故事》和《悦读》,连它们原本的固定读者这一期都改选了《新时代》。

报刊亭老板悄咪咪拿出一本《新时代》,背后封面预告着未来五期分别会连载地心人的作品。

老板正准备给书商打电话,之前离开的顾客又杀了个回马枪,指着他手中的书道:

“你这不是有书的吗?凭什么不卖?”

“介个是我自己看的,不卖。”

“我出两倍价。”

“没必要,你要是喜欢,我下回订书给你带一本。”

“三倍。我是不爱看字多的文,但小孩老师群里发作业,这周的作文就是《老头下海》什么的读后感。”中年男客人略显愁容,“我跑了好几个街道的报刊亭,全卖完了,就看到你手上这一本。”

报刊亭老板支招道:“可以去网上看,士夫子上就有。”

男顾客:“早看了,士夫子把相关征文全关闭了,我现在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那就去另一个网站,茅安屋,作者就是这个网站的。”

男顾客一搜,还真有。

“多谢了啊。”

“小事。”报刊亭老板等男顾客走远后,给书商打电话,“《悦读》和《故事》下一期,不,下五期的订货少一半,然后《新时代》增加三倍。”

书商:“还三倍?新时达产量有限,预约额就那么点,看你是老主顾,撑死两倍。其他多的没有。”

“啧,也行,没想到地心人这么火。”

……

……

这些天新时代杂志所有编辑脸都红扑扑的,喜事,大喜事。

销量激增不说,不少圈里的作者也向他们杂志社投稿。

以前是追着有潜力的作者当爹做妈地帮他改文。

现在爽了,直接选文就行。

改?

可没那功夫。

总编这段时间也很忙。

地心人虽然收了稿费,但和新时代杂志社得到的相比,就很微不足道。

同时也了解到《故事》和《悦读》两家杂志都在拼命接触地心人。

为了进一步强化地心人和《新时代》的友谊,同时开发深度合作……

总编就牵头和官方联系,这几天终于是有了一个结果。

周彦博的级别不够,这个好消息得他这个总编亲自传达。

“江作家,我把你的作品推荐给教育部门,他们表示对你的作品很感兴趣,想纳入教材中。”

江朗:“是不是要实名?”

“要是要,但这一整个流程耗时非常长。初选很多作品,择优录取。之后还要跟现在已经在教材上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果不行,还是会被退回。”

“加上还要进行试点,毕竟是新作品,顾虑总是有的。”

“一来二去,怎么也要六七年以上。”

六七年,这时间够长,到那时自己财富自由,无所谓这些影响。

“多谢。”

现在而言,新时代帮的这些忙更多都是用在茅安屋上。

有了官方合作,茅安屋也算是未来可期。

“哪里哪里。”总编道,“接下去要是再有什么作品,我们新时代愿意当第一个阅读者。最近我们其实也有在拓宽市场,将这些优秀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如果机会合适,江作家的作品有望成为第一批……”

……

……

青青娱乐。

“江老师,你的电话。”

贾富贵叩江朗的办公室门。

“又是哪所学校打来的?”

“我也没听过。”贾富贵回道,“但他们自己说是艺术一类院校,可能是自封的。”

“也是来约合作的?”

“嗯,他自我介绍是招生办的职工,估计就那事。”

“都推了吧。”

可能是高考在即,很多艺术院校陆续开始着手招生宣传的事。

之前还是用邮件联系,这几天跟被人用拨号软件轰炸一样,电话打个不停。

江朗的手机早就设置了拒绝陌生来电的功能。

青青娱乐的总机有业务,不能这么做,就是苦了贾富贵这几天一直充当客服。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江朗觉得贾富贵的右耳朵比左耳朵更厚,更大,好像是肿了。

林玉淑姐弟和孙浩安也都不在,就靠他一个人顶着。

“贾叔,青青娱乐过段时间可以招些人,扩大一下公司规模。”

“嗯……”贾富贵明显是经过长久考虑后才回道,“是该招点人了。”

江朗手上那首《记念》其实挺符合学校招生办的宣传,但至少现在没有考虑通过这种方式来发表歌曲。

学校这种官方性质的单位和商业公司不同,钱少事多。

市场上两三百万的价位,跟学校做生意就得打个七折。

且公司就一个甲方,服务好一个“爸爸”就行。

学校就不一样了,这个领导,那个主任,一堆“爸爸”要服务。

就连林玉淑姐弟和孙浩安的学校使用的歌曲版权费都比市场价低。

和学校有关的活,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