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网络社会对心理的影响
2006年日本总务省进行的社会生活基本调查显示,日本的网络使用者达到了6950万人,仅年轻人大约就有9成在使用互联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通过互联网不需要和对方见面就可以匿名交换彼此的信息,自己所在的地方也不容易被确定。这就容易造成社会规则的破坏,暴露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欲望。比如,学校地下网站(▶P73)等匿名公告栏出现的诽谤中伤,引起了社会性的问题。婚恋网站的受害人以年轻人居多,人数逐年增加。在互联网时代继那些恶意的留言、吐槽之后,在博客或帖吧上出现的语言暴力,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事件也相继出现。
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下面)列举了现代人的四个特征,这可以说是互联网社会人的特征吧。“想在短时间内处理信息”“无视不重要的信息”“推卸责任”“避免与他人接触”。
社会上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一天到晚不上网就心神不宁的网络依赖症,不检查手机信息就坐立不安的来电记录恐惧症等问题。心理学以这些问题为基础,探究人们应该如何在互联网社会与人交往。
心理学巨匠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
美国心理学家,以“对权威的服从”为主题进行研究,在查明相关事件的基础上,实施了艾希曼实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们有时会屈服于比自己更有权力的人,根据状况不同,做出反道德的事情。
他还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围绕熟悉的陌生人(Familiar Stranger,彼此见过面,但从未打过招呼也没说过话▶P78)、电视的影响、都市生活的影响等为主题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
Psychology Q&A
Q:我在交友网站上交了朋友,为什么我们总吵架呢?
A:因为我们无法确认从交友网站上获得的信息是否真实,所以就会导致片面的妄想性认知(▶P205)。只要对方写一些“好喜欢你啊”的话语,我们就容易对对方产生好感的回报性(▶P18)。
从数据中看出人与互联网的关系
现代社会大约9成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互联网,人际关系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通博客的目的[1]
• 自我表现(30.9%):10~20岁年轻人士居多
• 社交(25.7%):讨论“育儿”话题的妈妈们居多
• 社会贡献(8.4%):40岁以上的人士居多
• 收益(10.1%):10几岁、40几岁人士居多
• 存档(25%):30岁、60岁以上的人士居多
交友网站的相关事件
日本2008年逮捕事件:1592件
被害者人数:852人(其中儿童724人)
2009年2月日本警察厅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