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两天又是休沐日,周显庸打算等休沐日带上农桑课的赵汉青去王琳琅送给他的庄子看看,让赵汉青给规划一下该从什么作物开始培植。
周显庸在文华殿上课,午饭吃的一般是贡米京西稻,听说就是现在的顺义皇庄里生产的。京西稻米晶莹剔透,香味浓郁,嚼起来有韧劲,达官贵人都喜欢吃。但是因为产量所限,推广种植起来也慢,所以普通老百姓是根本吃不起的。所以,不光增加水稻产量,在口感上改良也是一个方向。
北方人吃面的时候要比吃米的时候多,而且就抗饿这一方面来说,白面确实更好一点,这就是说小麦作为北方主食,提高产量也势在必行。还有粟米,熬粥缺不了它。这几样作物是重中之重,在薯类和玉米没有引进之前,饱腹全靠它们。关于重点培育什么作物上,这些都得和赵汉青具体商量着来。
提前一晚约定好王琳琅,由她带路领着周显庸和赵汉青去庄子。通知赵汉青的时候,才知道这个来自闽南的文官,压根不会骑马。周显庸有点傻眼,这六七十里路,不骑马怎么走?他不禁又一次对古代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挠头起来。
幸好路云章家里有马车,就借了他家的马车,赵汉青乘马车,周显庸和王琳琅两人骑马,起早从家走,赶往顺义田庄。
到达顺义后,已经是下午未时末。文弱的赵大人已经在路上吐了三回,剩下半条命了,挣得衣领零乱,露出里面已经打了补丁的中衣。周显庸再一次同情明朝的这些官员俸禄之低,历代未见——堂堂一个七品官,穿衣服居然打补丁,真是让人同情。
所幸赵大人还算能吃苦,稍微调整一下,到庄头那里喝了杯热茶,歇了几息,就跟着周显庸和王琳琅走到田间,仔细察看地形地貌。
庄头是接近五十岁的庄稼人,小眼睛,厚嘴唇,看起来憨厚,但周显庸从他不停乱转的眼珠看出,这家伙也不定老实。
王琳琅未出阁的时候,每年夏天都会随母亲和大嫂及侄儿来田庄里住几天,因此见过这王庄头好多次,只是关于田庄物产这方面的事一向是管家和王庄头交涉,她从未参与过。
这座田庄的四合院中规中矩,土墙,房顶铺茅草,并未见属于这个时代奢华的砖瓦结构。只是墙壁都刷成土黄色,配着红色边沿,比起远处佃农住的低矮茅草屋,已经显得体面很多。
农田以平地居多,每隔二十垅便用一行杨树间隔开,齐整有规划,看起来庄头是个要样子的人。
靠东北边有一溜差不多十几亩的坡地田,也不适合种水稻小麦,因为灌溉不太方便,平时便种些芝麻和豆类作物。靠西北边则是一大片果林,听说只种了频婆果(苹果)和梨,这片果林将来是大有可为的。
看过一圈田庄后,三人在庄头陪同下回到庄里,热乎乎地喝了庄头老婆做的汤饼。随后,三人到了专门为赵汉青准备的过宿房间,关上门后,三人分别在小马扎和床上坐下来。
周显庸率先开口:“汉青兄,这庄子你大体看过了,心里肯定是有数了,种什么作物能利益最大化,或者种什么作物能达到出产粮食最多。
“咱们现在主要得双向并行:第一解决的是重新育种,提高粮食产量,每亩养活更多人;其二是在现有的土地上进行有效作业。”
他忽然发现自己说了个这个时代可能不会很明白的词,马上轻咳一下再次解说:“就是更合理地进行换耕、轮作、休田,尽量不使同一块土地每年都种同一种作物,时间久了,渐渐贫瘠起来。还有,根据作物利润,和市场需求量,栽种一些更容易出手的作物。这三条不独咱们家庄子需要考虑,得将来在所有类似的庄子都适合,并且推广开来,使百姓可以选择种植不同的作物,这样卖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富人还有更多种类可以选择。”
他一口气说。
赵汉青有点呆痴,他以为这位小侯爷就是想让他给规划一下自家田庄种什么合适。合着,这位小爷是想要利用自家田庄,搞个大型试培植区。这可是整个国家一直都没法彻底完成的工程。这他哪儿搞得了?
王琳琅虽然不懂他具体在说什么,但他话里的一鳞半爪还是能听得懂,“每亩能养活更多人”,光这一条就让人顿生好感。
周显庸边喝茶边看着赵汉青轻皱眉头在消化他的话。等他眉头稍稍舒展开,不得不放低自己的要求,接着问:“汉青兄,咱们这京城周围现在都能种植什么作物,亩产量多少,你是有数的吧?”
说起这个赵汉青自然是行家,果然侃侃而谈。周显庸总结一下,还是水稻亩产量相对高一些,大概良田一亩地能产二石六斗,南方最好的稻田能产四石;其次小麦,亩产一石七斗,能达到二石的很少;蜀黍(高粱)也在一石七斗左右;至于粟米(小米),则产量更低,也就八斗左右,而且种植粟米最麻烦,所以,种的人也少。
周显庸再度开口:
“汉青兄,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可不可以把那些间隔庄稼田的杨树伐掉,改换成花椒树,这样,每年都有产出,算是一种套种。还有,坡地能试验着种些油菜籽、胡麻、木棉花吗?如果不行,是不是得把坡地改造成梯田?”
“花椒树?病虫害很难弄啊!油菜籽?”赵汉青直摇头:“种油菜籽有点不合适,一个是南方作物,在北方种植估计是行不通,另一个油菜籽对土壤要求比较高。”
周显庸微笑,他自己明白,后世,许多被认为不可能在北方种植的作物都得到大量栽培,只是在育种方面得经过几茬培育,挑生长时期短抗旱抗寒的。他心下明白这位赵大人恐怕是比较守旧,缺乏冒险和开拓精神的,这也是之所以户部每年都投入培育增长试验的经费,却每年都不怎么见效的原因所在吧。
周显庸自己端起茶壶,替自己和另外二位续上茶。王琳琅才发现自己听得入神,都没给二位添茶,略带几分不好意思道:“侯爷,您说的这个油菜籽和胡麻,听起来是榨油的作物吧?原来不大听说,平日吃的油不都是芝麻油和菽豆油吗?”
周显庸点点头道:“是榨油的作物,包括木棉花种子都能榨油,但是各种作物产油量不一定。出油最多的还是芝麻,所以芝麻油在南北都很普及。但据我所知,胡麻和油菜籽出油量也很多,但是压榨方法不一样,出油量也大不相同。看来,提高油料作物出油数,无论是从压榨工艺上,还是从培育方向上,都是比较重要的。”
周显庸考虑到作物培育和研究方面的各个过程及数据,需要个识文断字的帮忙做记录,暂时只能用赵汉青了,至于作物规划问题,还得另寻懂行的人。
人才啊,他现在极度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