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出名要趁早,刘和觉得刘表一定深谙这个道理。
这年头士人扬名有一个固定的套路——今天你夸一夸我的子侄,明天我再赞一赞你的后辈。
阀阅豪族的子弟自然都是一时俊才,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更有甚者专门搞了一个臧否人物的月旦评,将这种套路发挥到了极致。
不过在桓灵之际,出现了一个扬名的快车道,那便是太学生议政……不论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刘表年轻时便乘上了这股东风,名列“八顾”。
他虽也因此遭受党锢,直到黄巾之乱时才得以入仕,却也因祸得福,成为真正名扬天下的名士。
次日,刘和醒来时天已经大亮了。
他正在思索着今日见到刘表时该跟刘表说些什么——此前刘表在雒阳担任北军中候的时候刘和也已经在雒阳为官了,在刘和的记忆中两人虽没什么交集,但也是认识彼此的。
论及宗谱辈分,他还要称刘表一句叔父呢!
正思索间,刘和听到前头传来了些动静,原来是刘磐来了,并带给了刘和一则消息——
“我昨日便将侍中抵达樊城的消息派人快速渡汉水告诉了叔父,未曾想叔父听闻侍中来此,就要连夜动身。被左右劝住后,今日天还未亮便往樊城来了。”
听闻刘表如此作为,刘和便知道他还是低估了刘表。
想到这,刘和不禁想吐槽一下自己的便宜岳父——你瞧瞧人家!
有了对比之后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参差比人和狗都大。
“未曾想竟劳得刘使君亲来,和之过也。”刘和一副十分感动的模样。
这其中,不全是装的。
“侍中身负国家重任,叔父与我身为臣子,绝不敢懈怠分毫。”刘磐表态道。
“事不宜迟,不知刘使君何时抵达?你我一同出城迎接?”
“岂劳侍中动身?”
“刘公名满天下,如何使不得?”
一番推托之下,小半个时辰后,刘和与刘磐再度出现在了樊城之外,不过这一次变成朝向汉水的南门了。
刘和哪里瞧不出刘表亲自来樊城迎接他一定有所求?
而刘和身上真正能吸引刘表这个一个党人、清流的点——都不用看刘表的屁股,刘和就知道刘表一定是奔着扬名来的。
不过刘表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刘表要脸,不但不会像袁术那样随随便便找个借口就敢直接扣留刘和,还会特别优待刘和。
而刘和刚到城外没多久,就有一群人乌央乌央地来了。
刘和甚至怀疑刘表早就到了,就等着刘磐喊他出城再出现了。
待到双方见面,刘和注意到刘表的身边除了一些身着官服的属官之外,还有不少并未佩戴印绶之人,只瞧他们的冠冕装束,应也都是士人儒生。
刘和当先上前一步拱手拜道:“雒阳一别,公别来无恙?”
见刘和先表达了善意,刘表当即便是笑容满面,一把上前扶起刘和的手说道:“我自无碍,然贤侄自长安而来,一路艰辛,所受之艰难胜过我也!亦不知天子在长安可还安康?”
刘和手一被握住,心中当即响起了警铃——坏了,从光武帝那里学的握手言欢这一招刘表也会!
他想要抽出手,但刘表握得很紧。
遇到对手了!
这么想着,刘和先回应道:“多谢叔父关心,我离开之时,天子仍困于董贼之手,一心东归。只恨和无能,不能即刻迎接天子。”
刘表听了,脸上当即呈现出了三分痛苦、三分愤怒、三分惆怅,还余一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期望。
“只恨我有心无力!”刘表最终自责地叹息道。
趁此机会,刘和终于转守为攻,一把反握住刘表的手,说道:“幽州突骑甚利,然中原乱战,我担心路上徒生波澜,是以想借叔父之力,助我东行,再渡海入幽州,起兵应天子东归!”
“贤侄既有此念,我岂有不应之理?然我观贤侄一路劳累,不妨先在南郡修养几日,我也为贤侄出行做些准备。”刘表感觉到自己的手被刘和握着,当即就想要重新掌握主动权。
但刘和岂能让他如愿?
“那是自然,只是我本就在南阳耽误了许多时日,实在惭愧……此去幽州,道路艰辛。不过我常听闻荆州人杰地灵,豪杰辈出,和相信一定有志士愿与我同行!届时吾必当上书国家,以壮其志!”
刘和觉得与刘表这样行事会讲道德的说起来话来就是舒服,道德绑架也能随手拈来。
完全不像同袁术相处的时候,根本绑架不了。
“正是如此!”刘表说着,偏头看向了身边的属吏们。
他所任用的士人,基本都是大族出身,本地为主。
在刘表身侧,主簿蒯良听刘和提起荆州人士,又见刘表的目光扫过他,当即上前一步说道:“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然我荆楚之人,岂会逊之?侍中尽管放心也!只待数日之后,侍中来此的消息传遍南郡,定会有豪杰自荐!”
蒯良觉得,若是刘和真的有心在抵达幽州后领兵去迎天子东归,他未尝不能派一位族中旁支追随刘和而去。
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声望。
他所效力的使君刘表想要,南郡蒯氏亦能借此分一杯羹。
这时,又有一人说道:“使君,侍中,在城外逗留已久,不如进城中再叙?”
“善!”刘表答应了下来,不过在入城之前,刘表还是先向刘和介绍了方才开口的两个属官,分别是蒯良与蔡瑁。
双方一一见礼。
随后刘表又说道:“此番听闻贤侄来此,襄阳城中不乏有名士贤良自请来见,吾便将他们都邀来了,若想早些让荆州豪杰知晓贤侄之意,还需名士贤良相助。待入城之后,吾再向贤侄一一介绍。”
说完,刘表觉得他应该可以反握住刘和的手了,却不想刘和忽然松开了手。
只见刘和拱手道:“劳叔父费心了。”
随后,二人在一众官吏名士的簇拥下,相伴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