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偏头看去,说话的正是刘磐。
想到自己刚刚正在同黄忠喝酒,面对着刘磐,刘和忽然有一种夫目前犯的紧张感。
有点刺激是怎么回事?
昨日刘和便看出刘磐是个好武勇的性子,听到刘和的玩笑话略一思索便回道:“我所学之文史,方才就已经在诸多贤达面前用尽了,如今恰在汉升这里有了片刻安稳,却不想又引来了恶客。”
刘磐没想到刘和在这时候竟然还反客为主了。
他当即也在一旁坐了下来,说道:“我如侍中一般对这些清谈亦是无奈,本来也打算来同汉升说话,却未想侍中已经到了。不知侍中与汉升方才在说些什么?”
刘磐不敢不来,他见刘和与黄忠相谈甚欢的样子,生怕黄忠被刘和给骗走了。
却听刘和说道:“此处又无外人,不如你我三人互称字可好?就不必提及什么官职了,只当私下聚会闲谈。”
刘磐表情一滞——哪里没有外人了?
倒是不拿自己当外人的真有一个。
但瞧着刘和一脸的笑容,刘磐也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了。
倒是黄忠作为在场年纪最大,官职却最低的,见刘和和刘磐都答应了,心中却还是有几分踌躇。
但刘和却不管这么多,兀自说了方才同黄忠谈论的问题,并总结道:“汉升所见,正是我所见,袁绍为冀州牧,借道冀州则有后路断绝之危,唯有先取雁门、太原,才好经河东入关中。”
刘磐听后,不能说刘和与黄忠没有道理。
这样虽然有袭扰外州的嫌疑,但毕竟有奉迎天子的大旗在,还是可以干的。
就在这时,刘和说道:“以汉升之才,只当一个区区县尉还是屈才了,稍后我见刘使君,当向使君举荐汉升。如此之才,当得重用。”
刘磐一听,当即反对道:“不可!……我的意思是不必,此前我已经向叔父举荐过汉升了。”
对于自己的叔父刘磐还是比较了解的,为什么此前他数次举荐黄忠刘表都不用,只是把黄忠安排在他的麾下?
一则是刘表对于黄忠的能力并没有明确的认知,二则是黄忠的出身让刘表对黄忠不够信任。
刘和要是举荐黄忠,说不得黄忠真的能官升两级,但在升官之后,迎来的便该是猜忌了。
但这种话,却不好明着说出来。
刘和原本想着先向刘表举荐黄忠,到时候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请求刘表派黄忠护送他,之后如果发现黄忠之子黄叙有病,还能顺道去沛国找一找华佗看看能不能治。
没想到第一步就遇到了刘磐的反对。
但刘和非但不气馁,反而很高兴。
他作出一脸疑惑状:“这是为何?若是再多一个我举荐,岂不是更显汉升之才?”
假如把刘表换成曹操,刘和是决计不会这么干的,但正因为这是刘表,其有寒门贤才而不能用。
这一点,刘和吃定了。
而黄忠虽然也明白一直以来刘磐都非常看重自己,但听到刘磐拒绝的话,哪怕隐约明白刘磐所忧虑之处,可心中还是不免有几分失落。
甚至还有一丝怀疑——即便有刘磐在,但在刘使君麾下,他真的能得到重用吗?
黄忠在片刻的沉默后对刘和说道:“多谢侍中好意,然我为县尉不过一年,若是再加以提拔,恐被认为是幸进之徒。”
“德不配位、胸无沟壑方才是幸进之人,汉升何必自谦……也罢,既然汉升不愿,我自不提就是。”刘和留意到黄忠此间的沉默,深知过犹不及的他并未继续多言,而是转向了别的话题,“我欲借道大江之北,直至沛国,然荆扬道路我并不相熟,还请君等教我……”
然而三人就刘和接下来的路线没有讨论多久,刘和就被刘表给喊过去了,只来得及留给刘磐和黄忠一个无奈的表情。
这时候,刘磐总算能得意了,举起酒杯相送。
等到刘和离开之后,刘磐这才对黄忠说道:“汉升,我观彦成有招揽你之意,不知汉升意向如何?”
“我听闻刘幽州一向宽仁,若是汉升能够亲自护送彦成一路前往幽州,届时定能获得重用。且幽州突骑天下闻名,待彦成抵达幽州之后必定会筹谋迎天子之事,汉升的一身本事也有了用武之地。”
说到这里,刘磐郑重地承诺道:“我与汉升相交时日虽短,但一向敬重汉升之能,汉升若是想去幽州建立功业,我绝不阻拦!至于家眷,汉升亦不必担忧也,我自代汉升照顾!”
这些话,刘磐说的十分认真。
若是黄忠真要跟着刘和走,他的确不会阻拦,也真的会照顾黄忠的家小。
“明廷何出此言?昔日若非明廷,我如今还只是个寻常县吏呢!况且刘侍中今日从未提起过招揽之意,明廷是不是会错意了?”黄忠回答地很快,态度也很明确。
会错意?
才怪!
从昨日见到刘和时刘磐就发现了,刘和看黄忠的眼神与他第一次发现黄忠的本事时几乎一模一样。
那种欣赏,刘和怎么可能没有招揽之心呢!
不过见到黄忠如此表态,刘磐心中高兴之余又有些惋惜——若是黄忠一直跟着他,错过了凭借本事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便是他对不住黄忠了。
想到这里,刘磐偏头看向了宴会厅中不远处与刘表等人交谈,正有说有笑的刘和,心中不禁有些纠结。
……
却说在此处宴会之后,刘表便邀请刘和前往襄阳暂住。
刘和自然是舍不得黄忠的,不过这个理由说不出口,但他还有另一个理由:“我自南阳一路而来,有不少百姓愿意跟随我投效叔父。在路上,我曾经答应他们,待到了叔父治下,田亩、房屋皆能有之。”
“如今他们被安置在樊城,我想再同他们见一见,以作告别。”
刘表一听就明白了刘和之意,当即承诺道:“彦成放心,这些百姓远道而来,我身为刺史,于公于私,岂能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