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归乡(3/4求追读)

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

进入徐州治下,不知为何,刘和脑海中忽然回响起了这么一句话。

不过他心中想的,却是他的便宜岳父。

现在他和鲁肃已经有了交情,只待他的便宜岳父占据九江之后展露他的骷髅王本色,那鲁肃自然就到他彀中了。

不过畅想只是暂时的,刘和还得面对现实。

原本在他的计划中,沛相陈珪应和陆康一样,不会趋炎附势把他卖给袁术,是以他才想着借道沛国。

可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

只不过直到进入下邳国境内,刘和仍有一个疑问——下邳国相到底是谁?

然而鲁肃的族侄既不能倒拔垂杨柳,也不能回答刘和的问题,因为他的确不知道下邳国相是谁。

说起来,自南阳出发后,刘和不过途径了四个郡,其中有一半没有二千石的太守。

天下大乱,道路不通,消息断绝,不说长安任命的二千石能不能活着抵达目的地,刘和估计就算下邳太守没了,长安大概也不知情。若是这般局势继续下去,如周昂这样没有得到朝廷任命的二千石会越来越多,汉室的威望也会一步步降低。

刘和得搞清楚下邳相是敌是友。

可直到他在下邳国境内行了两三日,甚至还从过路的行商处听说了隔壁九江郡中新来的九江太守还没上任就派兵剿匪了,但始终没有打听到下邳相姓甚名谁。

就连本地人都说不清楚,只道从去年开始,便再没听说过国相的车驾外出了。

但让刘和疑惑的点在于,下邳国并不似江夏和九江贼寇横行的乱象,分明是有人精心治理。

就种种迹象来看,刘和几乎可以确定,下邳有人管事,无有国相。

这对刘和来说,不算坏消息。

起码他这一路很是顺利。

在淮河还有独立入海口的岁月,泗水与沂水、沭水在下邳相交,与淮河、邗沟交通,共同构成了汉代的漕运体系。

刘和进入下邳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借着漕运河道抵达东海。

而在顺着漕运抵达下邳国的治所下邳县时,刘和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答——在此处理政务的,乃是徐州刺史陶谦所委派的刺史属官,治中从事王朗。

没错,就是演义中被丞相骂死的那位王朗。

在得知王朗在此的这一刻,刘和忽然如释重负。

当即他也不急着回东海了,而是决定先去拜见王朗。

只因两家同为东海大族,且都居住在郯县,宗族之间多次联姻。

不说王朗本人就是满腹经纶的名士,单就宗族之间的姻亲联系,就足以刘和得到善待。

事实也正如刘和所料,待刘和按照礼法递上拜帖之后,不出一盏茶的功夫,刘和就看到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快步朝他这里走来。

刘和当先拜道:“和拜见叔父!”

在刘和的记忆中,他们小时候见过面。

而王朗说了句“贤侄不必多礼”后,才打量起了刘和,稍后才感慨道:“经年未见,已成材至此啊!”

说罢,王朗拉着刘和的手便入了国相府。

刘和则趁机向王朗介绍了黄忠、刘巴等人,被王朗安排入府宴饮。

王朗则带着刘和走在前面,途中不忘问道:“你在江夏的义举,早已经通过行商之口传到了徐州,果然刘氏麒麟子也……我还听闻你还肩负着国家所交待的使命?不知真假与否?”

刘和答道:“不瞒叔父,我正是奉国家之令外出,此次回到东海,正是要找机会前往幽州。”

王朗一听,脸色肃然:“此是大事,不宜在路上说,且入室内详谈。”

之后,王朗向刘和介绍着他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此前徐州黄巾为乱,朝廷任命的下邳相为黄巾贼所杀,但近年来徐州与长安的道路断绝,始终没有朝廷任命的新下邳相上任,于是他便奉陶谦之命在此暂领下邳国事。

待双方坐定之后,王朗才说道:“贤侄放心,到了此地,安全无忧……只是贤侄打算如何前往幽州?”

“若是走海路,如今正是冬季,风自西北来。若要往西北去,须得等到夏季东南风起。”

“而若是陆路……贤侄不知,青、冀之乱,尤胜于荆扬。今青州黄巾肆虐,而袁绍又与公孙瓒交恶,我听闻公孙瓒不仅派兵占据了冀州的渤海郡,还抵达了青州平原国。不过,若是能请陶使君遣兵护送贤侄抵达平原国,应能借公孙瓒之力回到幽州。”

刘和赶紧向王朗解释公孙越之事,并说道:“公孙瓒已经生出了二心,并不可信。”

“怎会如此啊……看来,贤侄只能先在徐州等上四五个月,届时再走海路。”

小半年时间……刘和心中慢慢念叨着,那时候董卓必然已经死了,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晚一步黄花菜都凉了。

如果可以,刘和还是不太想等这么久。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遂问王朗道:“公孙瓒既然兵至平原,叔父可知其留在平原的兵马由谁统领?”

陶谦对于中原的局势很是关注,作为陶谦十分信重的治中从事,王朗也借此了解到不少,略加思索便答道:“公孙瓒在领兵至平原国大败青州黄巾之后,上表以田楷为青州刺史,当是此人屯兵在平原。”

“此外还有一人,名曰刘备,他上个月被公孙瓒任命为平原相。”

说到这里,王朗忽然又道:“我原本以为公孙瓒之所为乃是得了大司马的授意,如今看来,当是他一意为之。此人野心不小啊!贤侄打听驻守平原之人,莫非其中有从属于大司马者吗?”

刘和摇了摇头,他不确定和公孙瓒有同窗之谊,又受了公孙瓒提拔的刘备究竟值不值得信任。

不过,他或许可以向刘备去信一封,探一探刘备的口风,再做决定。

以刘备的一贯作风,应不至于和他的便宜岳父一样,满嘴都是诓人的话吧!

当日,刘和带着众人安歇在了国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