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全倒焰式馒头窑

林虎挥舞着锄头,将地里的红薯挖了出来。

今年风调雨顺,红薯的收成还不错。只是看着只有两个手指粗细的红薯,林虎有些皱眉。

“没有肥料啊!”

这个年代,一袋化肥要20块钱,哪里是羊角村的村民能用得上的。地里的肥料多是草木灰肥,人和禽畜的粪便沤制的肥料是稀有货,这就导致了红薯的产量和质量都不行。

不过好在红薯的产量高,再小的红薯,数量多了也能成事。

有句话说的好——数量,也是一种质量。

林虎以锄头为扁担,挑着两筐满满的红薯来到储水池边。

池边有几个正在洗红薯的女村民,见到林虎来后,原本聊得热火朝天的她们顿时闭上了嘴,还时不时的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林虎知道自己之前的荒唐,但也懒得和这些人解释,把两个竹筐往池边一放,也开始清洗起红薯来。

这些女村民惊奇的看着林虎居然在洗红薯,一时以为在梦中。

洗干净红薯后,林虎挑着竹筐回到家,将红薯放到一个竹篾上,然后塞到了一个竹棚下阴干。

如果是以前,林虎绝对不会清洗红薯。红薯一旦破了皮,就很容易发霉,保存不了多长时间。

这一次他要做红薯粉,就得去掉红薯上的泥巴。

但只有红薯,是不够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

单是装水的大水桶就要至少4个,还有晾晒粉条的架子,还得要一个简易的大棚,白天用来晾晒粉条,晚上还要盖上防止下雨。

林虎叫来林天生和林大龙,分别给他们安排了任务。他也没有闲着,从家里拿来水桶,装了两桶水后开始和之前挖回来的黏土。

林天生和林大龙不知道林虎要干什么,但他们也没有多问,他们相信一点,林虎绝不会做无用的东西。

黏土和好后,林雄开始抟土制作。

很快几个火炉,几个小锅头和几个大碗便被他捏了出来。

“可惜,只能手工捏出来,没有转盘。”林虎本想让林天生制作一个转盘的,但制作齿轮相当的麻烦。

而且林虎还考虑到一个问题,假使有人问起自己怎么会的,他不好解释。

但在烧制瓷器前,他打算先上釉。

上釉又分釉下彩,釉上彩。林虎做的是釉下彩,是在晾干的素坯浸入釉水里,然后放入窑中一次性烧制而成。

上釉的材料很多,村子附近的山上很多大小不一的溶洞,里面多的是石英石。

林虎随即去找来不少石英石,有的石英石很长,有的又很短很小。林天生和林大龙不解的看着林虎,不知他找这些坚硬无比的石头回来做什么。

他也没有过多解释,解释得越多越让人怀疑。

林虎从家里把磨豆腐的磨给扛来,开始研磨石英石。

“虎哥,你这是在做什么?”林天生不解的问道。林大龙同样不解,他停下手里的活看着林虎。

“这是用来给锅和碗上色的。”林虎一边转动磨盘一边说道。

石英石太硬了,林虎硬是磨了一个星期才磨出基本满意的石英石粉末。

磨好石英石粉末后,林虎将一些肉眼可见的大颗粒挑了出去,然后将剩下的粉末统统倒入一个水桶里,在经过木棍的搅拌后,原本清澈的水顿时变得如同奶白色。

“现在就可以上色了吗?”林天生看着水桶里奶白色的液体问道。

“还要过滤一遍。”林虎拿出一块白色的蚊帐布。这是他从自己的蚊帐上剪下来的。

“嘿,还真麻烦!”林天生摇头道。

“有些事是不能省略的。”林虎边说边拿过一个空着的水桶,然后将蚊帐布铺在水桶上,“把桶里的液体慢慢倒下来。”

林天生依言提起水桶,慢慢将里面奶白色的液体倒在蚊帐布上。

很快林天生手里的水桶空了,蚊帐布上也留下一团白色的粉末。

林虎拿开蚊帐布,伸手在筛选过一次的液体里搅了搅,对林天生喊道:“再来一遍!”

“啊?”林天生惊讶的看着林虎,但很快他就提起水桶,再次将液体倒在蚊帐布上。

如此三次后,林虎才喊停。

“接下来该怎么办?”林天生把水桶放下问道。

“不要着急,现在可以上色了。”林虎把早就晾干的锅和碗浸入石英石液体里,然后把它们放到简易竹棚下的石头上。

“等这些锅和碗再次阴干后,咱们便正式开始烧制瓷器。”林虎将最后一个碗小心翼翼的放下后说道。

“嗯。”林天生和林大龙对视一眼,点头说道。

几天后,林天生和林大龙把东西都做好后,林虎才把他们叫到简易竹棚下。

“你们去把那堆黄泥巴挖过来,我去挑两桶水回来。”林虎做完分工,三人随即行动起来。

当林虎挑着两桶水回来的时候,林天生和林大龙已经把黄泥巴挖好。

“捞黄泥,待会我要做个烧瓷器的窑。”林虎边说边用手从黄泥巴中间挖开一个洞,然后把水倒进去。

黄泥巴和好后,林虎蹲在黄泥巴边却迟迟没有动作。

“虎哥,怎么了?”林天生狐疑的问道。

“我在想,要建的窑的形状。”林虎摸着下巴说道。

他在想什么窑比较合适。

不是什么窑都可以烧制瓷器的,有些窑的温度不够,烧出来的只能是陶器,只有温度达到1200度以上,才能烧出瓷器。

汉代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窑的描述是“烧瓦灶也”,而瓦是“土器已烧之总名”,即各种陶瓷制品。简单说,窑就是控制火焰、烧制陶瓷的空间。

我国最早的陶器距今已有2万年,那时并没有窑炉,而是通过露天平地堆烧法烧制的。这种方法是,先在空地上铺上厚厚的干草和木柴,再将晾晒好的陶坯摆好,之后再在上面覆盖干草和木柴,点着火,并不断添加木柴,持续烧十几个小时。

而露天平地堆烧法的保温效果差、火焰温度低,连1000度都达不到,这种办法烧制出的陶器不仅质地疏松,还会浪费大量的木材。

林虎想要烧制出瓷器,就绝不能用这种办法。

以村子的条件,只有一种窑能满足要求——全倒焰式馒头窑。

林虎很快就动起手来,他走进简易大棚里,先是用木棍在地上挖了一个浅坑,然后又在中后部挖了一个浅坑,接着将找回的长条状石英石间隔一段距离铺在这个浅坑上,再把锅和碗放到石英石上面。

“开始建窑!”

林虎抓起黄泥巴,小心翼翼的堆垒起来。

林天生和林大龙站在一旁,想要插手却又不知道怎么办,急得直搓手。

“你们好好看着,以后可能还会建这种窑。”

全倒焰式馒头窑很快就建好,林天生看到窑的形状后噗嗤一声笑道:“虎哥,你这个窑怎么好像一只蝌蚪啊?”

林天生说的倒也不错,全倒焰式馒头窑和蝌蚪差不多,前面的窑体和蝌蚪的前部一样,所不同的是它的那条类似尾巴的烟囱不是平直的伸出去,而是经过一个弧度后往天上翘去。

“虎哥,现在开始烧了吗?”一向冷静的林大龙,此刻也被激起好奇心。

“不着急,这个窑一旦烧起来至少要烧10个小时,期间火不能停。所以,”林虎嘿嘿一笑,“咱们先把简易大棚的四周堵上,再做三张竹床,再割点野草来做被子和床垫。咱们三兄弟,要守在大棚里,直到烧制成功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