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项目“新时代加强中国中小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模式与路径研究”(批准号:18ZDA05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项目“创建新时代企业风险大数据动态预警监管的新体系新模式与运行保障机制研究”(批准号:22BJY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也是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资助的研究成果。

纵观新一轮发展格局与态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进入了大变革、大转型、大调整的历史时期,我国宏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和面临的困难挑战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这对中小企业稳进提质提出了新命题、新挑战、新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这为中小企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和市场主体“金字塔”的塔基,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其稳进提质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全球经济出现大变革、大转型、大调整的背景下,特别是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稳进提质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问题。

第一,国际组织持续聚焦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连续多年向全球发出号召与呼吁,把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议题。

APEC认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基础,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连续多年向全球发出号召与呼吁。第27届APEC成员中小企业部长视频会议指出,各经济体需要采取有力行动促进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发展,通过促进开放且包容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来确保这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供应链;同时随着APEC地区进入经济恢复的下一阶段,要继续通过纾困计划满足企业需求,为小企业参与创新性的、环保可持续的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环境。《2021年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联合声明》表示,创新发展对激励中小企业内生动力、提升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南京宣言》,呼吁各经济体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以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2022年6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深入讨论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和发展问题,面向全球发布了《2021年中小企业数字化指数报告》和《支持亚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倡议》,APEC领导人越来越形成共识的是,数字化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因素。由此可见,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经把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极其重要的议题,并持续探索如何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

第二,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全球滞胀风险上升、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主体的生力军,全国4842万户企业(市场主体1.5亿户)之中,99%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数据来源: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困境势必会对中国经济稳进提质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剧烈震荡对广大企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冲击,同时叠加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全球滞胀风险上升等综合因素,中小企业呈现发展预期低、投资意愿弱、亏损面广等特点。在如此错综复杂、挑战巨大的宏观环境之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需要从“放水养鱼”走向“放水救鱼”,不仅要推出传统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更要结合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推出更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组合拳,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第三,全球不少国家,特别是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通过数字化变革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亟须探索符合实际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路径,以破解中小企业现实困境。

中小企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撑,不少国家纷纷寻找助推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已成为全球各国数字化战略的重点,特别是不少发达国家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制定实施了十分明晰的长远战略计划,如德国政府推出了“Digital Now 2021”“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以及第五版“中小企业4.0数字化生产和工作流程”;日本实施“身の丈IT”计划——适合中小企业身高(体量、规模、素养)的数字化系统;韩国实施数字代金券计划、“大中小企业双赢型”智能工厂计划等,并且建立“数字一站式商店”;新西兰政府实施了“数字化解决方案”战略,打造“全世界小企业数字化程度最高”经济体;西班牙政府启动“数字工具包”计划,等等。由此可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说明数字化变革既是顺应数实融合发展趋势的必要之举,也是中小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中小企业长期存在的抗风险能力弱、数字化基础落后、数字化思维缺失等问题,加之资源与能力的约束,限制了其数字化变革的步伐,数字化程度远低于大企业。而且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数字化变革理论依据、实践路径、演进逻辑差异极大,大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容易陷入“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平台挤压、赢者通吃”境地,同时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当前,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变革创造多维价值,进而提升企业绩效的过程仍是“黑箱”,囿于数字化变革基础薄弱、数改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平台经济挤压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数字化转型“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无能力转”“转不好”“转得慢”“转死了”等现实困境,由此面临较大的变革风险并可能影响其高质量发展。

第四,中小企业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背景下,需要以超预期的力度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稳进提质,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并巩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史无前例的考验,特别是美国致力重构全球产业链和打造新的经济发展体,推动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或布局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印度等英联邦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军事同盟国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等对中国高端并购项目严加审查限制,高科技领域跨国并购受阻,部分跨国公司逐渐调整产业链布局。能否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是全面恢复生产系统的重要检验,也是中国制造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生态,是保持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召开时强调:“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国《“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指出,紧紧围绕“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领域,紧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目标,构建“321”工作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当前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增值税留抵退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专项金融支持,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以最终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和经济基本盘。

本书聚焦中国中小企业稳进提质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通过深入实际求真务实地调查研究,撰写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本书坚持理论的先导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针对中小企业稳进提质若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一系列成果发表于《中国工业经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经济评论》《外国经济与管理》等核心以上期刊,以及《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权威报纸,力求从理论的层面进行探索,为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坚持把研究成果写在大地上,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应用导向,通过实实在在的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深入挖掘我国中小企业稳进提质的现实突破口和可行路径,20多篇研究报告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省主要领导等30多次重要批示,相关政策建议被国家部委、省级政府部门采纳,转化为政府的政策措施,真正实现了理论研究的政策价值和社会效应。

本书分五篇共38章,主要由刘淑春、林汉川等同志负责,刘淑春、林汉川负责总体设计与统撰工作。参加本报告撰写的成员有(以章节为序):前言林汉川、刘淑春,第1章刘淑春、张思雪、闫津臣、林汉川,第2章刘淑春、林洲钰、林汉川,第3章刘淑春、马源、林汉川等,第4章刘淑春、林汉川,第5章刘淑春、林汉川,第6章刘淑春、林汉川,第7章刘淑春、林汉川,第8章刘淑春、辛金国、林汉川等,第9章杨冕、徐江川、杨福霞,第10章杨冕、袁亦宁、万攀兵,第11章翁胜斌、刘淑春等,第12章刘淑春、林汉川等,第13章刘淑春、林汉川,第14章刘淑春、林汉川,第15章刘淑春、张国胜、林汉川,第16章徐飞、杨冕,第17章王分棉、贺佳、孙宛霖,第18章王分棉、贺佳,第19章王分棉、任倩宜、周煊,第20章刘淑春、潘李鹏、陈玮、金洁等,第21章刘淑春、徐吉成等,第22章刘淑春、陈玮、林汉川,第23章刘淑春、金洁、陈玮,第24章刘淑春、林汉川,第25章刘淑春、张思雪、林汉川等,第26章林汉川、刘淑春,第27章杨冕、王恩泽、叶初升,第28章刘淑春、李青原、林汉川等,第29章刘淑春、林汉川,第30章傅啸、刘淑春、金洁、陈玮,第31章林汉川、刘淑春,第32章林汉川、刘淑春、林洲钰,第33章程宣梅、刘淑春等,第34章刘淑春,第35章刘淑春、林汉川,第36章刘淑春、辛金国、林汉川,第37章刘淑春、潘李鹏、金洁、陈玮等,第38章刘淑春等。

本书基于大量的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学术专题研讨、广泛征集意见等过程提炼而成,得到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公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等有关单位和部门,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等高校领导的指导、关怀和帮助,他们为本研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本研究内容充实、数据翔实、方法严谨、资料丰富,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特别需要指出,本研究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得到了浙江省和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等地方政府,以及很多企业、行业协会等支持和帮助,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鲜活丰富的案例和素材,使得本研究更好地将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结合起来。同时要说明的是,尽管起草组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进行认真撰写和必要的校核,但囿于能力和水平有限,加之时间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与纰漏之处,敬请各位学界同仁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