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精盐和燧发枪的后续
- 大明皇长孙,开局掀开棺材板
- 寒英煮酒
- 2305字
- 2024-12-03 13:48:39
“学堂?”
听到学堂二字,朱雄英仿佛触电了一般,脸色瞬间大变。
虽然以他目前的年纪的确应该去学堂上课,但他真的不想去。
他不想和一群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成为‘同学’。
更不想每日跟着夫子们摇头晃脑朗读经典。
有那摇头晃脑的时间他还不如多研究研究白糖提炼法、玻璃烧制法,这显然更实用。
“英儿不用去学堂。”
忽然,朱元璋开口道。
此言一出,朱雄英心中大定,但马皇后却皱起了眉。
“咱打算让李善长和汤和教导英儿。”
看到大妹子眉头紧皱面露不悦之色,朱元璋立即补充道。
“李善长和汤和?”
“这二人倒是不错,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马皇后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算是认可了朱元璋对大孙的培养计划。
“只是汤和远在四川疗养,也不知何时才能返京,要不然先让文忠教教呢?”
“不用,不用,李文忠连他自己家那个崽子都教不明白,咋教咱大孙?而且咱已经给汤和写信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回京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他心中的不二人选还是汤和,李文忠差点意思。
马皇后闻言点了点头,既然都安排好了那她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好家伙,老爷子真是安排的明明白白啊。”
朱雄英听着老两口的对话忍不住咧了咧嘴。
他原本还以为不用去学堂就可以放飞自我了,结果没想到老爷子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直接指定了两个老师,而且这两个老师还都是一等一的狠人。
韩国公李善长,大明开国元勋,老爷子的左膀右臂,大概相当于汉初的萧何,乃文臣之首。
信国公汤和,同样是大明开国元勋,同时也是老爷子的拜把子兄弟、带老爷子造反的领路者,一生骁勇,建功无数,在常遇春死后,与徐达并列武将之首。
老爷子指定让李善长和汤和教导他,可见其良苦用心。
朱雄英不想辜负老爷子的用心,于是默认了下来。
……
翌日。
远在四川的汤和尚未收到书信,没有返京,但韩国公李善长却早早入宫面见了朱元璋。
在得知上位让自己教导皇长孙后,李善长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于是,文华殿内再次响起了读书的声音,就如同当年宋濂教导朱标那般。
而与此同时。
奉天殿内。
“京城附近的盐矿山已经全部封锁,精盐正在源源不断的产出并且已经开始在京城内售卖,目前的定价是一斤三分钱。”
朱标汇报道。
“价格倒是不贵,百姓们的反响咋样?”
朱元璋点了点头,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提到这件事,朱标嘴角噙起一抹笑容,道:
“百姓们的反响很好,甚至可以说非常好。”
“相比于粗盐,精盐的味道更好,价格也更便宜,百姓自然争先恐后购买。”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波折,有人曾传出精盐乃是毒盐矿石所制,引起了恐慌,导致百姓不敢购买,但食用过精盐的百姓们却都平安无事,并未出现任何中毒迹象,百姓们这才放下了心,精盐的售卖也重新火爆了起来。”
“眼下制盐的官吏们已经忙疯了,十二个时辰连轴转都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精盐,市面上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
听着朱标的描述,朱元璋目光逐渐明亮起来。
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百姓哄抢精盐的场面,但也能够想象出来。
毫无疑问,精盐的出现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
从今往后,百姓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盐巴,再也不会出现吃不起盐的情况。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他大孙。
“标儿,你给咱生了个好孙子。”
朱元璋摘下眼镜,发出一声感慨,但很快便神色一冷,目光凛冽的道:
“以都转运盐使司的制盐人手,保证京城的精盐供应应该绰绰有余才对,可市面上却出现了断货的情况,这里面可能有问题。”
“此事儿臣已经着手在查了。”
作为朱元璋倾尽心血培养了数十年的太子,朱标的嗅觉、智慧、韬略都是顶级的。
早在发现市面上的精盐供不应求时他就意识到了问题。
百姓不会屯盐,毕竟一斤盐已经足够百姓一家三口吃很久了,没必要买几十上百斤囤起来,而且百姓也没那么多钱一下子购买这么多精盐。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有商人在大量购买精盐,走私到外地甚至外邦进行售卖。
尽管洪武朝对于贪腐、走私的打击都极其严厉,但依旧不排除有人铤而走险。
毕竟对于利欲熏心的商人来说,只要有利可图就没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
“前几日在茶余饭后闲聊时,咱和英儿讨论过商人。”
“对于某些利欲熏心的商人。英儿是这么评价的:”
“如果有五成的利润,他们就会铤而走险。”
“如果有八成的利润,他们就不畏惧死亡。”
“如果有十成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世间一切律法、伦理、道德。”
“而精盐的出现,显然让他们嗅到了商机。”
朱元璋冷冷道,截止目前为止,精盐只在京城售卖,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主要是精盐出现的时间太短,没办法立即推广开来,这才让奸商们抓到了机会。
他们只需在京城购买精盐,而后再卖到江南、中原、川蜀便能大赚一笔。
以精盐洁白如雪、粒粒分明的卖相,他们就算卖一两银子一斤依旧不乏士绅豪族买账。
在这种暴利的诱惑下,有奸商冒着被诛九族的风险走私也实属正常。
“标儿,给咱好生查,仔细查,查到了一个都不要放过,全宰了。”
朱元璋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和奸商,这种人只要敢冒头,那就有一个杀一家,有两个杀两家。
“好。”
朱标点了点头,他也认为这种人该杀。
“奸商要杀,精盐的推广也要着手开始,要不然杀了一批奸商还会有新的一批冒出来,永远都杀不尽。”
朱标补充了一句,旋即继续汇报燧发枪的进度:
“燧发枪也开始量产了,之前火石短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如今兵仗局每日都能产出十余杆燧发枪。”
“由于要保证制作工艺不外泄,兵仗局不敢招募人手,这也就意味着燧发枪的产量暂时提不上来。”
无论在哪个朝代,兵器的锻造技艺都是严格保密的,燧发枪也不例外,此乃国本。
“一天十多杆也不少了,按照这个产量一年就是四千杆左右,日积月累就行。”
朱元自然也知道燧发枪工艺的重要性,也不嫌弃造的慢。
“除了精盐与燧发枪之外,还有一事事态紧急,奏折应该送到父亲这里了,父亲看过了吗?”
朱标深吸口气,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