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重启远洋,突发民变!

朱见深陷入了沉思。

正统元年,王佐上奏,内阁三杨顺势将粮食大权从军卫手中转移到兵部、户部之下。

结果到了正统十三年,朱祁镇亲政后开始整顿朝治,调查军卫粮仓情况,然后查到哪儿哪儿就失火。

不得不承认,文臣缙绅的胆子确实太大了些。

暗中贪腐受贿,转移粮食谋利,现在皇帝开始追查了,他们竟然铤而走险,直接烧毁卫所粮仓。

既直接焚毁了罪证,又变相告诫了皇帝,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兵部与户部,尽皆在文臣缙绅的手中。

正统元年至正统九年,兵部尚书是杨士奇(江西吉安人),兵部右侍郎是邝埜(湖广宜章人)。

正统十年至正统十四年,兵部尚书是邝埜。

正统十三年,兵部左侍郎是于谦(浙江杭州人)。

杨士奇是江西吉安人、邝埜是湖广宜章人、于谦是浙江杭州人,兵部从正统元年开始都一直掌握在文官集团手中。

那么,只有文官集团贪腐受贿导致军卫粮仓亏空,所以才敢如此行事,唯恐发生跟当年“郭桓案”一样的惊天大案。

至于如何亏空?

无外乎收支不平衡。

在没有天灾、巨大兵祸之时,如何亏空军卫粮仓,无非就是监守自盗、中饱私囊等等。

内阁三杨领导的文臣集团,其实就跟当年郭桓等人的贪腐团体,没什么两样了。

只是唯一的区别在于,郭桓等人面对的是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位杀伐果断的铁血帝王,而内阁三杨等人面对的,却是朱祁镇这个毛头小子。

纵观历朝历代,后世帝王能与开国帝王比肩者,可以说寥寥无几,更别提那时候的朱祁镇才刚刚亲政了,根本没什么帝王威望,也不可能如太祖朱元璋那般,直接就大开杀戒。

而事实也正如朱见深预料的这般,查到最后朱祁镇不得不放弃了。

“朕明白,这是文臣缙绅给朕的警告,所以朕最后只能再次选择隐忍。”

没办法,一个无权无势的帝王,面对执掌大权的文官集团,确实争斗不过,而且谁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文臣参与其中,一旦严肃追查下去,恐怕将会再次上演一场郭桓案!

“其实在这之前,朕就隐隐有些察觉了。”

朱祁镇看向朱见深,再次道出了一个隐秘。

“正统八年,朕发起了重启西洋贸易的举措,命令工部侍郎焦宏为八府提督督,造下西洋的海船一百二十只,造完海船,八府军民拜谢者数以万计。”

“太子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拜谢朕吗?”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

朱见深整理了下措辞,然后回答道:“西洋贸易的商品多为丝绸、瓷器、茶叶,大都产自南方,重开海上贸易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民众带来收益.所以在海船造好后,才会有八府民众前来拜谢。”

“昔年太宗文皇帝将郑和下西洋定为国策,永乐新政就是要从国策的根本入手,奠定一代盛世之基石,而开海解禁就是太宗文皇帝选定的盛世基石,更是推动永乐新政的主要国策。”

“永乐开元,举国上下掀起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大造海船的热潮,而此后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壮举,大明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为郑和出海带走的商品,包括瓷器、茶叶、丝绸等等,那都是可以给地方百姓提供生计的,百姓因此而从中获利,自然就会对朝廷感恩戴德。”

说的直白一些,这就好比特斯拉工厂落地上海、富士康落地郑州,大产业链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发展,为民众带来收益。

朱祁镇听后含笑点头,眼中满是对朱见深的欣赏。

“你说的不错,百姓因为获得收益,所以对朕感恩戴德。”

“但紧接着,就出现了乱象,延平贼寇二万余人就发动叛乱,堵塞河道。”

“太子!”朱祁镇再次抛出了问题,“你觉得这是巧合吗?”

巧合?

当然不是!

这场所谓的“民变”,朱见深也是了解过的。

得益于他平日里时常阅读历代奏章,所以对政务的了解程度远超他人想象。

正统七年十二月,丽水人陈善恭(一作王能)和庆元人叶宗留,纠集了一堆海盗,偷盗福建的宝峰银矿。

不管是什么朝代,偷盗金银矿藏,确实是可以称之为“贼寇”。

虽然朱见深并没有找到叶宗留到过延平的记录,但是其后在福建搞事的邓茂七等人确实是洗劫过沙县和延平(府)。

这延平就是主战场之一!

而历史上对邓茂七的记载,却与此刻朱祁镇所说大相径庭。

邓茂七佃农出身,于正统十二年被编为甲长,趁机领导佃农抗租,拒交冬牲鸡鸭等额外剥削,次年二月,知县派巡检逮捕邓茂七,邓茂七乃杀弓兵,聚众起义。

起义军杀巡检和知县,远近响应,在沙县陈山寨建立政权,自称“铲平王”,后设官属,杀富民,缔置里图甲役,并与活动于闽浙赣边界的叶宗留领导的矿徒起义军取得联系,彼此声援,共同作战,而后顺利占领沙县,并向延平府进军。

邓茂七又于延平城外大败明军,杀都指挥范真、指挥彭堡,此后起义军乘都御使张楷被叶宗留起义军堵截于浙江之机,连破数县,“控制八闽”,三省震动,朝廷于正统十四年正月,派遣宁阳侯陈懋为征南将军,率京营及江浙诸路大军前往镇压,张楷此时亦由浙入闽,招降起义军首领罗汝先、张繇孙及黄琴等,同年二月,邓茂七为罗汝先诱攻延平,遭明军重兵合击,中箭牺牲。

可见这字里行间一直都没有提及过重启下西洋一事。

但问题在于,真的就这么巧吗?

朱祁镇已经造好了船,正准备重新下西洋,福建那边就闹出了“民变”,叶宗留、邓茂七等人接连叛乱,而且地方官员还镇压不了,直到人家控制八闽越闹越大,这才出兵将其平定!

可随之而来的,却不是朝廷重启下西洋,而是是那场改变大明国运的土木堡之变!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朱见深给出了回答,整个人都有些茫然。

如果一切都是文臣缙绅从中作梗,那这场土木之变,他们又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