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道经(二)
- 老子
- 《国学四库》编委会编
- 1028字
- 2024-12-02 14:00:13
本篇内容分两个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学术界有人认为第一篇是全书的总纲;也有人认为前两篇是全书的引言,全书的宗旨都在其中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评析
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在本篇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本篇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词。
老子为道
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他那样深刻而又系统地揭示出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变化,他把它认为是自然的根本性质,“反者,道之动也”(第四十篇)。老子的辩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分析,其目的在于探索一种适应社会生活的合理政治制度模式。他提出的一系列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原理。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无一例外地是在真理与谬误、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等矛盾斗争中前进的。而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就包含在全部人类文明史中。
不容否认,在中国哲学辩证法发展史上,老子的学说及其影响值得大书特书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