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乱世奸雄之风采

“刚刚击溃白绕,又有于毒为首的贼军聚集,这些贼寇如蝗虫过境,袭扰难平。”荀彧一身黑袍,面容俊朗,眼角皱纹颇多常显疲态,但衣着仪态上,从来都是一丝不苟。

他身旁那沧桑的中年人走来躬身行礼,道:“戏忠见过明公。”

戏志才亲自领斥候深入濮阳之外,查探地形、军情,而今风霜满面,足见其辛苦。

曹操同样回以一礼,欣慰笑道:“我得志才这等亲力亲为的贤才,当真是如虎添翼。”

“东郡之外的黑山贼,日后定会闻足下之名,而丧胆失志!”

戏志才面色如旧,拱手道:“明公谬赞了,在下只思建立功绩,以报明公知遇之恩。”

“好,先入席中相叙,再思破敌之策。”

“不必了,”戏志才诚恳一拜,面容冷肃,严肃之中又有傲气,目不斜视其余将领,只盯着曹操,道:“在下将所探图纸画出交予明公,待破黑山贼寇之后,再与诸位把酒言欢。”

“也好……”

曹操不自觉和荀彧相视而笑。

文若举荐之人,果然都是不负盛名之英豪。

……

晚上,正堂烛火通明,曹操未寝,桌案上摊开戏忠送来的地图、军情,亦是在思索破敌之道,而戏志才早已昏睡于侧院,他已经三日未曾入眠了。

黑山贼聚集于濮阳、东武阳之外,声势浩大,足足十余万人。

若是能够平定这次叛乱,才可以真正打响声名,而现在苦于新丁太多,精锐又多了几成老残,去年靠着周氏兄弟募到的丹阳兵又发生了兵变,导致现在捉襟见肘。

他入主东郡之前,也只是击退了濮阳外的于毒部而已,黑山军尚且还有三个首领,想来是一场硬仗,而外援几乎是没有。

“袁绍回信于我,几乎分出不兵力,他亦要平定白波之危,又要防备公孙瓒,甚至还告诫于我,要小心袁术自汝南进军袭扰兖州。”

曹操看着军报,浮现一抹洞察的笑意,“本初兄将我当做南面屏障,方才力主我入东郡为太守。”

荀彧端坐于案牍对面,平静的拱手道:“明公既已洞察此节,那么只需重兵布防濮阳,占据河岸渡口,便可防备袁公。”

“眼下,倒是不能太过防范,我和本初兄情同手足,还需要他相助呢,”曹操嘿然而笑,毕竟袁绍还是自己多年的大兄,偶尔跟他哭穷要点钱粮,他为了显示地位,还是会给不少。

白给的东西,谁不想要?

“文若,”曹操胸膛一挺,将手指在了顿丘,笑道:“我意,将东武阳驻军一并调遣,进驻顿丘,趁秋收时节,奇袭濮阳之外的贼军,先发制人,夺其粮草。”

荀彧一愣,下意识脱口而出:“是否太过冒险。”

一旦如此,东武阳的兵力可就空虚了,眼下辎重、家眷等都在东武阳,治所亦是在此。濮阳遭受战乱多日,王肱太守在时,濮阳便是首当其冲的战地,早已不见人烟,田土几近毁坏殆尽。

他刚说完,就迎上了曹操似笑非笑的表情。

这一瞬间,荀彧敏锐的察觉到曹操有了些许变化。

今年初来投奔时,曹操正处于低谷,行事精打细算,因为手中的本钱不多。

不似传言的曹校尉那等风格。

今夜这个战略,反倒才像。

传闻之中,曹校尉乃是乱世奸雄、治世能臣,重刑法、推典法,深谙兵法、足智多谋,乃是文武双全之人,其心思诡诈多变,令人捉摸不透。

善行冒险之事。

进驻顿丘,只怕不是驻守那么简单。

曹操轻笑了一声,下巴稍稍扬起,沉声道:“没有人比我更熟悉顿丘,我曾被贬于顿丘三年,治理得井井有条,使百姓安居乐业,又在顿丘被罢免,回乡赋闲数年。”

“而今,入主东郡后扬眉吐气的第一场大仗,只怕亦是从顿丘开始。”

荀彧听到这里,心思一动,细细琢磨,片刻后惊讶道:“明公是想,主攻顿丘,刻意让出东武阳,引贼寇前去?”

“不错,”曹操点头,“东武阳的地形我已查探过,山间关隘较多,道路南行,战场唯北面大门,数千兵马必能守住半月之久。我就是要让他们西向聚集,往东武阳去。”

“而我精锐骑军,待战场时机一到,直取于毒大营所在,本屯!”

“这……”荀彧眼眸震颤,若是能成,这对于黑山于毒所部的数万贼兵,可谓是沉重打击。

而且,黑山贼一定想不到,曹军会直奔本屯而去,毕竟此前任何太守的战法都不会这般凶狠冒险。

“这,能有几成把握呢?”

荀彧担忧的问道,凡谋者,不思胜当先思败,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他需要想好若是失败了,该如何抵解除东武阳的危机。

曹操神色如旧,气势磅礴,轻笑道:“文若,我最近想通一个道理。”

“是何道理?”

荀彧紧盯着曹操。

“凡事若是总渴求十成的把握,那将一事无成,只要有三分把握,就应该去搏杀!”

曹操张开双臂,气势豪迈:“若是瞻前顾后、强求万全,做事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岂非平庸乎?这样的人可顺势有所成就,但却不能在逆境中立足。”

“嗯,乱世立足,应当如此。”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并且心里深表赞同,他一听就知道曹公在骂某个人,但是他不会说出来。

“譬如当年,十八镇诸侯皆在雒阳之前止步不前,唯有我曹操,寻得战机救驾,一心救回天子,奈何兵力不足以突破徐荣之防备,但我仍不后悔,当时若是能成,我手下数千将士便可名垂青史,为大汉立下不朽功勋,又岂会有今日这般尴尬之境地?”

曹操不等荀彧回答,直接了当的说起了当年之事。

但在今日之前,他一直是避讳说汴水之战的。

荀彧也是第一次听,愣神了片刻,脸上逐渐浮现出笑容,拱手附和道:“明公之忠诚,扶危救亡之志,不输皇甫将军。”

“文若,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曹操笑吟吟的看着他。

“在下明白。”

相处不到数月,荀彧和曹操其实在政见、军略上,都非常融洽,而源于内心的欣赏,荀彧也愿意将自己家族的大量底蕴和人脉,资助于曹。

所以曹操只点到此处,荀彧就能完全明白。

在他看来,乱世中靠家世累积起来的主公很多,能够挽救这种无光日月乱局的英主,却是很少。

……

从衙署出来,荀彧看了一眼皎洁的月色,虽说心中狐疑,却是神色轻松的笑了,略显疲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

“这才像传闻中,乱世奸雄的风范。”

但是怪怪的,荀彧忽然有一种,主公背着自己,在外面有别的谋主的“捉奸感”。

啧。

自这一夜起,在东郡各乡亭范围之内,过往商贾、迁徙的百姓之中,流传起了当初曹操一人独追千万西凉军的事迹,其胆略、其忠诚,在天下诸侯之中堪称冠绝。

流传多了,又时值秋收,许多百姓为了保全性命,都愿去投军。

他们本来还在思量应该去陈留还是任城,现在听说了曹将军如此不凡,与西凉军恶徒鏖战,忠君为汉,又曾做到原本太守王肱不能做到之事,守住东郡濮阳,故此纷纷来投。

濮阳、东武阳、寿张等地,征兵之事都异常顺利,甚至各地许多有名望的乡勇,都携众来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