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五月中旬,诺奖得主艾丽斯·门罗去世,享年92岁,可谓高龄。
浏览网上对她的生平报道,这才了解到她并未接受完整的高等教育,大二便辍学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恋爱脑发作,急着结婚,接连生下四女。平时她的写作都是在家务劳动间隙完成的,作品问世的确不容易。
她的作品以短篇小说著称,主题多为身边事,身边人,然后凝练素材,创作成篇。由于她创作甚丰,风格直追俄国作家契诃夫,因此她也获得美誉“当代女版契诃夫”。
门罗的经历,让我不由想起李娟、莫言。他们都没有接受系统而完整的教育,李娟高中辍学,莫言连初中都没上,但这些并没有阻挡他们的作家之路。他们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观察生活,笔耕不辍,成为了知名作家,莫言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与李娟、莫言相比,门罗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还算比较高的。
由此可见,学历高低和成为作家的关联度不是很大。我觉得,只要内心丰富,不拒绝成长,不断坚持写作,总有一天也能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写作之路。摆摊的陈慧、农民工范雨素生活在社会底层,她们坚守作家梦,经年累月,不倦于笔耕,终于出版了作品集,受到大家的认可。
反观自身,我的生存条件优于陈慧和范雨素,虽然也热衷写作,但是收获不太多。尽管也写了一个文集并出版,但截至到目前,仍觉没有像样的东西能拿出手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光阴就此蹉跎,徒增华发。偶有闲暇,不是浏览无聊的网页,就是刷刷抖音打发时间,一连几个小时,啥也没干,一分一秒就在茫然中过去。
已经抵达知天命的年份,这就像高速路上看到的路标,它提醒自己不能懈怠了。做事有规划,行动有动力,在时间和精力上要有取舍,要多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不论自己最终能否做成一两件事,只要内心充实,不留下遗憾足矣。
二
反思自己漫不经心的写作,东一榔头西一夯,缺少主题,时间和精力都耗费了,对自己的成长却没有什么裨益。
如果能够详细列出写作计划,也许会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持续而深入写下去,到底能否坚持,我还是一头雾水。那么不妨先理清头绪,静下心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是教育——这是大的话题。自己的职业所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以及成长轨迹都与之摆脱不了干系。从小上学,长大之后教学,一路走来,几多酸涩,几多苦恼,如果纵情抒发胸臆,那么流淌出来的文字,一定从容不少,自如很多。
其次应该是家庭——这是爱的园地。亲人在家守护,我一个人外出漂泊,有关亲情的话题总是幸福伴随着沉甸甸的酸楚。月圆之夜,仰首凝望,总是感慨良多。对于魂牵梦萦的家,我有快乐的回忆,也有苦恼的过往,还有阵阵袭来的内疚。倘若抒发,一定也是一气呵成,不会矫揉造作。
再者就是友情——在成长路上,遇到不少朋友。正如歌曲所唱: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其实我们总是在不断疏远老朋友,然后开始和新的朋友培养友谊。朋友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如果彼此契合,那么友谊会长久;如果缘分已尽,那么也不要强求。毕竟每个人有各自的生活,都在不断为未来,为人生而拼搏。书写友情,也是很有话题的。
另外,身边这个社会,每天新鲜的讯息不断袭来,感兴趣的事情不妨记录下来,再发表发表感想,也许沉淀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回首,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以上只是粗略勾勒自己心中所想,还要不断深入思考。譬如写好之后,可以将自己的文字发表在QQ空间,或者新浪博客,或者树人论坛。只要不断坚持,我想还是有一定收获的。
三
从图书馆借书,我这次选择了名人传记——关于老舍、安徒生、金庸以及一些翻译大师们。我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在书架前踯躅良久,实在不知该借些什么,又不想空手而返,于是就找来这方面的书看看。
说起来够惭愧的,我自从忙于翻译资料,兼职做点事情之后,就数量而言,读的书没有原来多了,读书笔记更是流于形式。于是,静下心来,感到茫然,内心空空荡荡,写点文字也是觉得词不达意,实在思绪枯竭。
红灯高悬,情况危险,因为这预示着我已经忘记了初心。外面的风光再美,也不能因为欣赏别人的牧场而荒芜了自己的花园,不去浇水施肥,任由花儿枯萎。我觉得做事应该有所取舍,谁也不能贪大求全,每天额定的时间就这么多,如果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忙忙碌碌,最后也是百忙一场,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借得名人传记,从别人的人生际遇中,我试图让自己获得一点启迪。传记是一个人的标本展示,他们跌宕起伏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厄,每个人自有一套化解的办法。我觉得,一个人最好的品质不是在布满鲜花的时候,而是他接连倒霉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了躲避,有的人选择了自戕,有的人则努力与命运抗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强者”二字。
书还未读,先瞄上一眼,也算和它们第一次亲密接触,姑且想象书中内容。
老舍先生是平民作家,他的传记是儿子舒乙所写,我想书中内容有很高的可信度。《金庸评传》为孔庆东所写,我觉得语言上肯定很幽默。孔教授风趣,师承钱理群,而钱老又是研究鲁迅的专家。我一向热衷于阅读读他们的文字,钱教授对于当代青年的病态描述,可谓入木三分。他概括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说也为很多学者认同。孔教授有些侠气,曾在《百家讲坛》讲过关于“金庸小说”的话题,我觉得他能给金大侠作传,应该很受期待的。安徒生的故事以前听过一些,但不系统,这个丹麦作家生活窘迫,但他却以童话的形式弘扬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也让很多幼小的心灵懂得了慈悲,懂得了幸福背后存在着苦难。对于翻译大家的关注,还是和我数个月以来的翻译有关,我想看看这些翻译家在处理文字时是如何应对的,又有什么样的诀窍。
目前,这些书已经静静地躺在案头,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彻底读完,不能着急,囫囵吞枣还不如不读呢。
四
其实,无论在哪里生活,都是在修炼内心,学着与自己相处。
别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以朋友相称,是需要缘分的。有的人,面对面不相识;有的人,相隔千里友情超越时空。
无聊的人觉得孤独,是没有对自有很好的定位。内心充实的人,纵然置身荒漠仍然弦歌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