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雍顺帝刚进入其中,便命一干宫女,太监远远走开。
“姚先生,一切果然如你所料,老四并未反对。”
“只是贾家一脉当年与义忠亲王走的太近,又牵涉谋反之事,为太上皇所恶,为何父皇会给他安置这样的位置......”
屏风后,一个坐着轮椅的男子缓缓而出。
此人乃雍顺帝潜邸之时最为倚重的心腹姚启明,也是皇宫中最特殊之人。
“不破不立。”
“也只有边缘人物最安全,才能搅动如今的这一潭死水。”
“忠顺王也明白,怎敢阻拦?”
雍顺帝眉头微皱:“可这把刀到底握在谁的手中?”
姚启明淡淡一笑:“人不到死的时候,不会将权利交出来。”
“这不过是敲打,既是针对陛下,也是针对忠顺王。”
“今日陛下结了个善果,贾琅若聪明,自然知道将来是谁的天下。”
雍顺帝眉头舒展开来:“荣国府那边贾元春早已入宫,当年受到牵涉,朕一直不敢宠幸,要不要........”
姚启明摇了摇头:“太上皇雄心不改,陛下还需要暂避锋芒。”
雍顺帝脸色陡然变化,好一会,长舒了口气:“忍!”
“朕明白!”
“朕现在倒是有些明白当年的兄长为何....”
“唉!!”
..............
大明宫外。
一路走来的贾琅与夏守忠熟悉了不少,也旁敲侧击询问贾元春的事情。
也不知道有人告诫,还是真不知道,夏守忠表现的很茫然,只说会帮贾琅多问几句,若真有,会照拂一二。
这让贾琅确定如今的贾元春默默无名,属于贾家的最后荣耀时刻还未来临。
“过了前面的仪门就到了大明宫,那里不是寻常的地方,老奴就不去了。”
告别夏守忠,穿过仪门,自然有太监领路。
很快进入大明宫,里面的陈设自然精美绝伦,不过贾琅没有心情欣赏,他在考虑刚才发生的所有事情。
雍顺帝有意无意的拉拢,朝堂的暗流。
如何才能让贾家逃脱败亡的命运?
忽的感觉有人拽他的衣角,贾琅回过神来,见前方一个身着龙衣的老者,赶忙跪倒在地:“见过太上皇,请恕微臣无礼之罪。”
太上皇摆了摆手:“起来吧。”
“听闻代化之孙扬名漠北,朕既高兴,也觉宽慰,回想昔年与他们同上战场,与女真鞑子厮杀,转眼已经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往事如烟,故人早已驾鹤西去,就是朕如今每日见老,也不知何时魂归黄泉。”
一旁的大明宫太监总管戴权赔笑道:“陛下乃大夏泰山,如今身子英朗,哪里有一点老的痕迹?”
太上皇笑了笑:“朕已经过了古稀,何为古稀?自古稀少,还能有多少寿数?”
贾琅道:“陛下早早让位,在宫中修身养性,如今看着如花甲老人一般,想来耄耋(maodie)之期也属正常。”
太上皇看向贾琅:“你倒是嘴甜。”
“锦衣卫乃皇帝亲卫,权柄极大,不要弄权,也不要因私废公。”
“当年代善......算了........”
贾琅不知缘故,戴权作为太上皇的心腹哪里不明其中的缘故?
犹豫了下,还是上前:“陛下又想起当年之事?其实那件事情谁也怪不得,陛下何必为此劳神?”
太上皇唏嘘一声,老眼中满是复杂之色........
好一会儿,太上皇调整了心情,脸上再度露出和煦的笑容:“在边疆五年有什么感触?今个你就当时朕的小辈,不必拘礼,不必害怕,有话但说无妨!”
贾琅清楚眼下是个机会,太上皇虽为太上,实际上掌握着朝中的大权,得到他的信任对于接下来要走的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短暂的犹豫后,贾琅正色道:“草原蛮夷利之在骑兵,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万马奔腾,单单这冲锋之势,就能吓得普通士卒心惊胆颤,士兵有怯战之心,野战自然频频失利。”
“说起这次大胜,若不是多隆滚得到错误的消息,以为我军大营空虚,孤军深入,也不会一败涂地。”
“这次胜的实在侥幸。”
太上皇眼中闪过一抹惊讶,面上却露出不悦之色:“难道我泱泱大夏依靠的就是侥幸?依赖的就是上天庇佑?”
“竖子无知,念在你是代化之孙朕不追究你的无知言论,快快退下!”
贾琅犹如当头棒喝,果然是伴君如伴虎,刚才还说但说无妨,现在就要翻脸。
若此刻离开怕是真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在锦衣卫,朝堂,怕是寸步难行。
强忍着太上皇多年的龙威压制,贾琅解释道:“陛下,小子只是说正面野战,我军对骑兵有劣势,从未说过大夏不如蛮夷。”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之道就在一个‘诡’上,只要用法得当,即便是弱也能胜强,更别说我大夏论土地,论人口,远超女真蛮子,怎会是侥幸?怎会是上天庇佑?”
“刚才小子说错了话,请陛下饶恕!”
太上皇依旧板着脸:“若真如你所言大夏优势甚多,为何这数千年来,从未彻底将游牧民族消灭?”
贾琅正色道:“因为华夏太过在意礼仪之邦这四个字。”
“嗯?”
太上皇一愣,眼中闪过一抹不解。
贾琅道:“遍数历朝历代强盛之时对游牧民族的用兵,唯有大汉最有效果。”
“卫青,霍去病几乎让匈奴元气大伤,差点灭族,随后窦宪勒石燕然,又将匈奴重创,因此即便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之时,游牧民族同样不敢与华夏正面相争。”
“随后大唐虽也灭了东突厥,地盘之大超过强汉,却未能达到霍去病,窦宪灭匈奴的效果,甚至很快在大唐衰落之时,游牧民族再度占据上风,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不彻底。”
“不彻底?”
太上皇眉头紧锁回顾着贾琅所说的这两段历史。
贾琅继续补充道:“杀的不彻底!”
“对于游牧民族,想要驯化难如登天,若太在乎礼仪之邦,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就会给他们喘息之机。”
“华夏出击代价太大,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非强盛之时不能北出草原。”
“而游牧民族天生就在草原,只需要人口恢复,就能在华夏疲弱之时发起进攻,代价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华夏出击的次数,时间极少,而蛮夷入侵的次数,时间,不可枚举。”
太上皇恍然大悟,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他见过的人才多不胜数,看过的史书不计其数,可能将华夏与游牧民族之间攻守关系说的如此清楚,如此透彻的人,贾琅还是第一个。
眼中的欣赏之色浓郁:“依你之言,想要彻底消灭边境之祸,几乎不可能?”
“我华夏只能等待强盛之时,方能反击那些蛮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