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贾雨村终于得了一个好消息。原来在王子腾的运作下,贾雨村如原著般去到金陵担任应天府知府。恢复了功名,又得了从四品的官身,这才有了上修国公府拜访的底气。
不过侯孝康也没有太多心思关注贾雨村,他此时正在准备前往华清书院读书。
华清书院建立在京都城外陈留县西边的一处小集镇旁边。
距离不算远,没有让府里面的小厮护送,独自一个人背着被卷和书籍,只让府里的马车送到小镇上,就自己步行前往书院了。
先不说华清书院的教学风气非常严谨,书院里面读书的大都为少年郎,每日读圣贤书,心里总有些傲气,是看不上勋贵世家子弟的。而且里面还有不少寒门子弟,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志气高洁之士,原本是没有坏心思的,但就怕有些人会有仇富心理,甚至还有一些心胸狭隘的小人,所以便也没必要做的太过引人注目。
不多久,一片平房、土墙便映入了侯孝康,不算很高的院门上方有一副牌匾,华清书院四个大字非常有劲道,不愧是仁宗亲自题字的牌匾。
双扇木门半遮掩着,下边是用青石垒层的三级台阶,虽然有些粗糙,但显得异常厚重。
侯孝康此刻不得不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虽然前世一直是在学校度过,但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还是第一次见到书院,那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一向稳重的他不由的有些紧张起来。
这就是未来一段日子生活学习的地方了,如果运气非常好,一年后的春闱自己就能考中进士;若是运气不怎么样,那自己就要待上四年甚至更久,直到顺利登科。
但,不管以后结果如何,这都是自己选择的路,在这个时代,这是最难的,也是效果最好,收益最大的一条路,自己就算是跪着也必须走完。
侯孝康刚想走上台阶,内门便有一阵说话声传了出来:“听山长说,最近这些时日会有新同学入院?怎么还不来。”
“嗯,好像是有这么个说法,却不知是哪里人士。”
后面说话的这个人,明显不是京都这边的口音,倒像是南方那边的口音。有一种熟悉感,但一下子有点想不起来。
还不待侯孝康想起,就见两位年轻士子手里拿着书本走了出来。
“见过两位兄台!”侯孝康拱手行礼道。
侯孝康一身朴素长衫,身后背着被卷和书箱,相貌长得极好,剑眉星目的,气质很是不俗。
“不敢,不敢,客气了。”前面一位略显的有点黑的学子下意识拱手回礼道。另外一名学子见侯孝康这身装扮,反应倒是很快,走近前来拉量了一番,用着一口南方口音疑问道:“这位兄台可是要来我们华清学院读书的?”
“小弟开封府侯孝康,正是刚刚两位兄台口中最近要入学的人,还未请教两位兄台尊姓大名。”侯孝康拱手作揖道。
“云南府傅启轩。”那位南方士子非常开朗,坦然道。
另外一名显得黑瘦的少年,见同伴已经回应,也是拱手回答:“太原程文宇。”
侯孝康恍惚了一下,这两人绝不是《红楼梦》书中人,应当只是前世中这个年代的人物。只是史书太小,没办法装下世间众人。
“傅兄、程兄,小弟今日刚到书院,对书院的学习规章制度一无所知,还望二位兄长日后能够照拂一二。”见两人还算是比较友善,侯孝康也准备打蛇随棍上,先沾上再说,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大都比较腼腆,不善于拒绝。
两人也没想到侯孝康如此自来熟,不过好在侯孝康给人的第一印象倒还不错,也没引得两人反感。
原本两人是想外出打打牙祭的,没办法书院的生活实在是过于清苦,饭菜没什么油水,对于他们这种要日夜苦读的人来说,能量实在是不够用的,便也每十天半个月,两两相邀出门到不远的集市吃点油水下肚。
两人见侯孝康背着行囊,先是带着侯孝康去了宿舍门口将行囊放下,再将其引到了山长处。
这是一间算不得宽敞的小房间,侯孝康一进门便看到了伏在书桌上的一位威严男子,第一时间恭敬行礼,并且将推荐信递上:“侯孝康拜见山长。”
“你便是修国公府的侯大郎罢?”接过推荐信,就将其放在了桌面上,低沉淳厚的声音在上方响起:“前些日子,我拜见杜公时,他对你赞不绝口,这封推荐信上亦是对你褒奖有嘉,你自己觉得,你可否能担得起?”
侯孝康一瞬间心也紧了一下,又是一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
项思翰,字权宇,河南府郑昌人,皇祐十六年进士。
同样是庶吉士出身,入仕后多年在兵部任职,但因性格刚毅,为人正直,仕途多有不顺。在兵部最高任至兵部权侍郎,但因在连续封驳朝中大臣的上述建议,以辞相抗。最终辞官。
几年后又复起,担任吏部右侍郎,又因与吏部尚书在一次官员任免上发生剧烈分歧,后面还闹到了太上皇处,最终才被罢官。
侯孝康向来是稳重的人,来之前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华清书院中最重要的两人便是山长项思翰,掌院官辰。
官辰是湖广南剑府人,相比于项思翰晚一科进士,由户部权侍郎转任了岳州督察院御史。
古代普遍存有乡人抱团取暖的心态,最大的两个“乡”便是北方和南方。
这种争斗上至朝廷庙堂,下至乡野屡见不鲜。同样的就算是校风严谨的华清书院内部依旧也存在这种派系。
山长项思翰,典型的北方士人;掌院官辰,负责书院日常事务,典型的南方人,代表湖广士人一脉。
不过山长却不是迂腐的人,他很是推崇学院有教无类的教条,对学院以北地士子为主的现状很是不满,很是希望能够打破地域之见,为朝廷培育更多人才。这一思想与掌院不谋而合。所以近些年整个学院也在大量吸入南方学子。两人意见统一,也让整个学院保持着相对稳定。
若是这个回答没有答好,恐怕就算走掌院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了。所以得用心思考一番,不能引得项思翰反感,觉得自己是在哗众取宠,但又能入项思翰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