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小毛病越多的原因

小儿咳嗽是每个家庭几乎都会经历的,而且这个病可以从婴儿期贯穿到学龄期,反反复复,病程延绵。为什么孩子越大,小毛病越多,可以理解为,孩子越大,体质特征越明显,从而使发病更加容易。在中医看病的理论上,无外乎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方面。

外因:冷、热、疫病可预防

外因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其一,预防六淫之邪,即风、寒、暑、湿、燥、火,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又寒温不知自调,家长常常护养不周,因而外邪易犯、小儿多罹,所以在季节交替时,根据自然界的节律变化,适度增加或减少孩子穿的衣物,在玩耍出汗后注意避风,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外因的发生。其二,预防疫疠之邪,疫疠之邪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其性峻烈、迅猛,易于流行,其发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从口、鼻、肌肤而入。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症状相似,即某种疫疠之邪会专门侵犯某脏腑经络或某一部位而发某病,某种疫疠之邪只能引起某一种疫病,其病如暑温、痄腮、顿咳、疫毒痢及麻疹等发疹性疫病,这些疾病现在也有很好的疫苗和防控,只要定期接种就可以。

内因:推拿结合饮食调

以小儿咳嗽的治疗举例,单纯的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在2岁以内比较常见,通常治疗周期只需要1~3天,但2岁以后,内因的成分就显示出来了,除了五脏六腑阴阳不调外,结合体质的形成,便有了“外内合邪”,所以逐步形成了慢性咳嗽、过敏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其实这些疾病在中医里都属于“久咳”“虚咳”的范畴,单纯的疏风解表止咳或者是清热化痰止咳效果不明显,需要扶正气结合饮食调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点需要医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所以有一句话“推拿不忌口,推坏医家手”,此句不无道理,家长出钱、出时间,医者出力,孩子的饮食调护跟不上,还是无法起到治愈的效果。但凡能影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的原因,都是内因。那么内因具体有哪些呢?

1.乳食因素

具体包括乳食不节、乳食不洁,该因素在小儿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

乳食因素的致病机理有很多种。

①饮食损伤脾胃:喂养方法不当,饮食性质不适宜,饮食量或质的过度,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气受损、肠胃不和,使腐熟、运化、泌别、传导功能失健或失司,发为呕吐、积滞、泄泻、厌食、疳证等病症。

②饮食不足伤正:由于饮食量少、质次等引起水谷精微摄入量不足,使脏腑失养,造成阴阳、脏腑、气血虚弱,发为厌食、疳证、血虚等病症。

③饮食营养不均:由于小儿幼稚不能自调饮食、挑食、偏食、嗜食,造成营养成分不均衡,致使阴阳、脏腑、气血失衡,一方面偏盛,另一方面虚弱,使原就比成人强弱不均的阴阳、脏腑、气血更加强弱不均,是造成小儿体质不平和,某些病症好发的内在基础和条件。如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辛伤肺、甘腻伤脾等,发为厌食、泄泻、哮喘、湿疹等病症。

④引入其他病邪:小儿缺乏卫生知识,若乳食被邪气污染,则病邪随乳食而入,感染小儿,发生呕吐、腹痛、湿热泻、痢疾、肠道虫病等病症。

2.情志因素

很多专家多年前在讲解儿科病的时候,都会说小儿病因单纯,少有七情六欲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成员对小儿越来越重视,以及小儿内心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角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导致小儿也有发病的情志因素,但与成人有着一定的区别。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以及教育不得法、责打凌辱,或环境改变,家庭结构及主要看护人的变更,都有可能因情志抑郁成疾。七情中,婴幼儿因惊致病更为多见,可形成夜啼、心悸、惊惕、惊风等病症,威胁小儿的身心健康。所欲不遂,或食则责骂,思虑伤脾是小儿情志致病的又一常见形式,其发病有厌食、积滞、腹痛、腹胀等。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学习负担过重、干预过多等都易于引发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

3.先天因素(胎产因素)

指小儿出生前已形成的病因。上代双亲的身体状况对子代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妊母的健康与否,对胎儿的影响更为突出,包括禀赋因素、体质相传、病症相传等,还有父系遗传性疾病基因,或者妊娠期间母病、母弱、母血不壮,以及孕母患病治疗用药不当、起居失常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使小儿先天禀赋薄弱,阴阳不足、气血未充,出现五脏六腑、肢体筋骨、五官九窍发育不良等情况,形成胎弱、胎怯、胎惊、胎痫、痴呆,出现各种先天性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不内外因:外界致病因素多

由于小儿智识未开,活动范围增大,且缺乏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对外界一切危险事物和潜在的危险因素缺乏识别和防范,加之生性好奇,以及保育人员的一时失误,有外界因素致病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环境污染、食品污染或农药残留激素超标等,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放射性物质因素。放射性物质损伤,包括对胎儿和儿童的伤害,已引起广泛关注,医源性损害,包括诊断失误、用药不当、护理不当、院内感染等,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需引起儿科工作者的重视。

人之初生,犹花木之嫩芽,其脆弱根干,殊难培植,故萌动之花木,时有枯萎。初生之幼童,亦不时夭折,皆系气血不充体格脆弱,乘隙而入风邪不堪之气,所侵扰也。夫人乃秉天地阴阳造化之气,阴阳顺行则体格壮健,阴阳逆行则诸疾横生,凡小儿初生,胃肠脆弱,易饥易饱,发育不全,时有乍寒暴热,故外邪易于发生。一经有病,为父母者,调摄不得其宜,疑神疑鬼,乃至病重,束手无策,始闻医则聘,小儿又不能频服药饵,甚至日聘数医,冰炭不容,腹为战场,将无辜之幼童,损其脏腑,甚至有倾生者,良可慨也。自小儿出生至十二三岁皆为小儿,所有病症种类繁多,尽推拿之原理,以顺气调血平寒热,运脾胃,脾壮而心肝肾肺即能兼而生之,以促进发育能力,内强而外固,外邪不侵,内邪不生,何病之有?此非医药家草菅人命者所可以比也。噫!责任哉其为民父母也;凡我同胞患有儿童病者,来舍乞问,所知无不敬告,或来舍互相研究育婴之法者,均受欢迎。

这段文字源于民国时期的一张宣传单页,标题和内容为“推拿小儿专家王嶧山问世,寓青岛胶州路61号永益里,门诊一元,出诊二元,道远另议,贫苦免费”,现收录于李德修中医博物馆。这张宣传单页流传到我手的时候,我反复看了几次里面的内容,感慨很多,古人的智慧就是擅长把看似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容易解决,这是世世代代人努力的结果。小儿推拿从民间技艺升华到成熟理论,代表作品为《补要袖珍小儿方论》(明·庄应祺编撰),至今已经有400余年的历史,清代徐谦光撰写的《推拿三字经》是小儿推拿从业人员日渐繁多的表现,也是一个儿子对母亲尽孝的表现。因此,传承和发扬小儿推拿,不仅造福于儿童,还是民族自信、中医药文化自信建立的有效手段。

当前,在我的临床接诊中,至少有2/3的孩子,都了解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名称,临床老师也不厌其烦地告知家长我们的治疗原理,治疗经过和预期结果,我们的效果并不比现代医学来得慢,那些华而不实的、看似高大上的“糖衣炮弹”也正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感染不攻自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相信我们,“信者医之,不信者不医”(扁鹊),“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万全)。现代人大都谈理念,但我认为信念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上“我相信”是最值钱的,无论是求医还是学习,先有了相信,才会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