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三种目的:报复

有时候,孩子除了故意拖拉磨蹭之外,还会故意搞一下破坏,打弟弟妹妹、故意把墨汁弄到桌面上,甚至会用一些恶毒的语言攻击父母,比如“我不要你陪,你笨死了,我要爸爸来陪我写作业”“我讨厌你!我要把你换掉,和别人家的妈妈换”……

当这样的挑战发生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特别受伤害的感觉,没办法想象自己为孩子做了这么多,他怎么会说这样的话来伤害我呢?

有一个小朋友,在玩IPAD的时候超时了两分钟,结果IPAD直接被妈妈抢走,同时还告诉他,因为你不遵守约定,所以,接下来一个星期的IPAD时间都没有了。

带着这种情绪,孩子开始写作业,过一会儿他就借口字写错了,一把把写完的撕掉,如此数次重复。

此时的孩子,内心有被伤害的感觉,他想要报复,想要以牙还牙,把这种受伤害的感觉还给对方,他就会自己感觉好一些。但事实上,当一个孩子有被伤害的感觉时,他真正想做的并不是去伤害别人,而是想要自己受伤的感受被看见。

当孩子有类似不当行为时,我们需要看到孩子受伤害的感觉,反思自己的行为当中,有哪些是不妥当的、让孩子感受到不尊重的,然后去跟孩子建立联结、修复关系,帮助孩子感觉好一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效率就会高很多。

比较见效的修复方式有:承认错误,拥抱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爱意。

在这个情形当中,父母可以这样做:

1. 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因为玩IPAD超时两分钟,妈妈把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都扣掉了,孩子感觉没有受到尊重,受伤害。

2. 父母需要就事论事解决问题,对于自己做得不恰当的部分可以诚恳地表达歉意,告诉孩子:“妈妈不应该在没有事先约定的情况下,擅自决定对你的处罚。”

3. 在表达歉意之后,内心要有一个孩子的情绪需要释放和缓冲的心理预期,通过倾听,让孩子把内心的情绪表达和倾诉出来。

4. 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再冷静地探讨下一次玩IPAD如果没能遵守约定,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

需要特别跟大家强调的是,如果我们的行为本身有不妥当,是需要向孩子道歉的;如果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规则本身让孩子感受到不舒服了,我们可以去理解孩子、包容孩子,但不需要去跟孩子说抱歉。

当我们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是报复,是内心受伤害的感受没有得到恰当对待,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 意识到在冲突中我们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 坦诚地和孩子表达,爸爸妈妈也有做得不恰当的地方,对于自己不恰当的言行,和孩子真诚具体地道歉;

• 当“对不起”这样的语言道歉不管用的时候,要用行动,甚至是一段时间的行动来弥补;

• 当双方的关系恢复、情绪稳定时,回到建设性的讨论:那件让我们感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