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
- 罗敏畅
- 1466字
- 2024-12-06 16:15:44
四、第四种目的:自暴自弃
大人和孩子,看待一道题、一件事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有时孩子是真的不会,不知道这个题该怎么做,不知道一件事该如何去完成。
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听懂,其实内心就已经有挫败感了,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如果对孩子没有理解,没有支持,只有指责和高要求的话,那孩子的压力和挫败感,就会更大。
在我们辅导过的家庭实例中,有一个孩子,每次坐到书桌前,就蔫蔫的,耷拉着脑袋。不管问什么她都会用蚊子哼哼一样的声音回答:“我不会。”
阅读、背诵课文这一类的作业还好,只要涉及需要动手来写字的部分,孩子的眉毛就皱成一团,表情非常痛苦。
在这种情形之下,孩子面临的困难,不是情绪上的需求,而是事情本身带给她的困难,她是真的被难住了。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告诉爸爸妈妈最先要做的,是试着帮孩子放下内心畏难的顾虑,告诉孩子: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
接下来,通过交流和观察,看到孩子的生字听写最为费力,家长就可以集中探讨如何在不给孩子过大压力的情况下,和孩子一起把生字书写能力提高,比如:
1. 在沙滩上写字,让孩子体会到写字的愉悦和放松,而不是紧张和压力;
2. 在孩子写得好的时候,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不放大做得不好的地方,而是关注做得好的地方;
3. 留意孩子擅长的学习方式,运用孩子的优势学习方式来陪伴孩子学习。
总结起来就是,当孩子出现类似情况时:
• 家长停止批评孩子,并且表达愿意和孩子一起共渡难关的意愿;
• 耐心客观地和孩子一起找到困难所在;
• 设定合理的期待值,不要好高骛远,设定行动一小步就可以够得着的小目标;
• 及时、具体、真诚地鼓励孩子,无论是孩子的态度,还是实际的进步,都可以成为鼓励孩子的原因。
小结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跟家长们把上面这些方法,总结成非常简单的五个字:一定有原因。孩子不可爱的行为背后,让我们觉得生气的事情背后,一定都有原因。
学习完错误行为目的表当中提及的这些方法,有的家长能够快速理解,有的家长可能需要反复多看几遍才能理解。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实例,看看有的家长在学习之后,是如何活学活用的。
有一位妈妈,孩子读一年级。有一次周末,带着孩子出去玩了一天,晚上七八点钟回到了家。路上孩子睡着了,刚到楼下,孩子就醒了,回到家后孩子很烦躁,一直哭闹,怎么哄都不肯睡。
妈妈心想,我陪你出去玩了一整天,现在回来,本来就累死了,你为什么还不快点睡呢,你睡着了,我不也可以早点休息吗?
妈妈很烦躁,也用一种很不耐烦的方式催促孩子快点睡,但没有半点用。忽然一下,妈妈想到了课堂上体验过的方式,也想起来了那五个字:一定有原因。
于是,这位妈妈开始冷静下来,在冷静的过程当中,她想到了,是不是孩子这一天玩得太累了,中途又被吵醒了瞌睡,现在他有一些入睡困难,再加上我一直催他,他就越来越难以平静地入睡了。妈妈似乎感受到孩子的行为背后有一句无声的话,那就是:我不是不想睡,我只是现在入睡困难。我需要帮助。
想到这里,妈妈的心就忽然变得柔软了。她走到孩子床边,抱着孩子说:“宝贝,你睡不着,是不是因为很累,妈妈又在催你,所以你会越来越难睡着,是吗?”
这句话一出来,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很委屈地哭了。
妈妈继续抱着他,说:“现在,妈妈不催你了,你睡得着、睡不着,都没有关系,妈妈都愿意陪着你,给你摸摸背,等你愿意的时候,你再好好睡觉就可以了。”
妈妈就这样碎碎地和孩子说了几句,不到两分钟,孩子就安心地睡着了。
当我们面对一个有不当行为的孩子时,哪怕我们没有对应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精准目的,只要我们内心有意识,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结果可能都会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