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本人建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马克思以后的经济学者,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而建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于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希望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马克思《资本论》的全部理论,验证这些理论,确认这些理论,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发展这些理论,这就是本书书名的来源。当然,这些发展是否正确,要由历史事实去检验以及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去评判。

笔者认为,一个半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如下变化:

第一,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时代,现在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正在酝酿。第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现在已经进入成熟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第三,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金本位制时代,现在已经进入电子货币发展阶段。第四,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时代,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第五,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产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的时代,现在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趋向虚拟化。第六,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政府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代,现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第七,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对外经济活动尚未充分展开的时代,现在经济已经趋向全球化。

显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在继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用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资料去充实和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才能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而这正是这部专著研究和写作的目的。

关于如何看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一直存在如何处理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如果只强调继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而不与时俱进,将会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最终断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但是,如果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不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变甚至歪曲马克思的基本理论,那么也就不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了。

笔者这部专著是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以继承为主,但这种继承是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继承,是建立在逻辑论证和实证检验基础上的继承,在必要的时候才提出自己的补充和发展意见。不论是继承还是发展,笔者都遵循着同一个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专著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资本论》中涉及的全部重要理论进行了探讨,包括分工理论、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竞争和生产价格理论、垄断和垄断价格理论、商业资本理论、劳动和工资理论、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土地和地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命运。

笔者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各个经济理论按照下述逻辑次序展开研究:

第一,简要概括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内容,一方面为准确理解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原意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后续的比较和论证提供基础。

第二,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同一个研究领域的马克思经济理论和主要的非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并基于论证逻辑或者历史事实发表评论意见。

第三,对围绕马克思经济理论发生的重要争论进行评论,对各种批评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观点提出以逻辑或者事实为根据的正面回应。

第四,在可能的情况下,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统计资料为根据,对马克思经济理论进行验证,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五,在必要的情况下,参考经济学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对马克思经济理论提出补充和发展意见。

第六,关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现象或新问题,力求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根据对其进行阐述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150多年来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笔者只能对其中经典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评论。有的研究文献虽然为近年发表,但没有实质性进展,笔者不再提及。有的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但由于笔者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因而也遗憾地没有提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著的最后一章“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命运”是作为本专著的结束语而撰写的。本专著主要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各种理论,并非专题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命运。显然,要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单设一章进行论述是不够的,需要单独成书。

笔者认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逻辑上存在三大难题: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业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农业有机构成高于工业条件下绝对地租的形成。笔者对这三个难题从正面提出了解决方法。

任何伟大的经济学家都难免会出现逻辑上的差错,都必然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但是,笔者在完成这部专著的著述以后,颇为感慨的是马克思不愧是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没有出现逻辑上的差错。如果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还存在某些需要补充的地方,也都是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制约造成的。

经济学界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存在很大的争议。即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看法也存在很大差异。笔者表达的是个人的看法,欢迎经济学者们展开批评和讨论。

笔者平生有两个愿望:一是按照马克思的“六册写作计划”,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引申到国际经济领域;二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阐述。第一个愿望已经实现,笔者于2009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本书的出版就是要完成第二个愿望。这样,一本书研究国内经济,一本书研究国际经济,便可以形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本研究成果得到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AJL002)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李 翀

2023年1月于京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