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蓝皮书(2013—2023)
- 市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缘合经济研究院编著
- 3787字
- 2024-12-25 17:07:12
一、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成效突出
十年来,重庆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6万亿元增至2022年的2.9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2022年达到9.07万元。其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建设亮点频现、成果丰硕,内陆腹地加快变身开放高地。
(一)政策沟通引领作用不断提升
加强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多层次战略对接和交流交往,“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合作共识进一步深化。
1.与共建国家多层次战略对接成效明显
积极参与中外双多边合作机制,成功推动将陆海新通道建设列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和第五、六、七次外长会议等高层次双多边国际会议议题,有力提升了陆海新通道战略地位。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成功纳入中俄两河流域合作机制,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成功开启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产业合作新篇章。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部分成果成功纳入元首外交活动,深化重庆与白俄罗斯、越南经贸合作分别写入中白、中越元首联合声明。
2.同共建国家交流交往不断加强
十年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各领域交往活动400余场,市领导先后率团出访新加坡、菲律宾、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就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领域和项目深入对接。时任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近40位副国级以上外宾来渝访问,来自75个国家350名驻华使节到访重庆。成功举办5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5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3届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5届中新金融峰会、2届“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重要涉外活动。
3.同共建国家合作网络持续加密
2013年以来,全市新增荷兰、意大利、乌拉圭、白俄罗斯、缅甸5国驻渝总领事馆,外国驻渝领事机构增至13家,居全国第四位,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驻渝领事机构达到8家。十年间新增国际友好城市24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75个,较2013年分别增长83%、183%,累计分别达到53个、116个,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分别增至29个、82个。
(二)设施互联互通布局不断完善
坚持把“硬联通”作为重要共建方向,积极统筹东南西北四向联通、铁公水空四式联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加快形成。
1.交通内联外畅水平大幅提升
截至2022年底,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781千米,较2013年增长65.0%。“米”字形高铁网加速成型,营业里程突破1000千米。“三环十四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全面形成,通车里程突破4000千米,较2013年增长73.1%。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雏形初显,三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111千米,较2013年增长22.8%,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能力分别突破2亿吨、400万标准箱。积极构建“双枢纽”国际机场格局,江北国际机场成为中西部首个拥有3条跑道、3座航站楼同时运行的机场,重庆正兴国际机场场址获批。
2.对外开放通道提速增效
截至2022年底,西部陆海新通道网络已覆盖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7481列、运输37.4万标准箱、运输货值约498亿元;2022年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开行555列、运输达到1.2万标准箱,跨境公路班车发车3373车次、运输7588标准箱。2022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50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近30%,重庆成为全国首个重箱折列超1万列的城市,成功测试中欧班列南通道班列,通道网络覆盖欧亚超百个城市。智慧长江物流工程扎实推进,提高船舶重箱装载率8%、周转率10%,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净增1000万吨。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开行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开行2000列,运输货值不断提高。国际(地区)航线已累计开通110条。中新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已为3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
(三)贸易投资合作渠道不断拓展
得益于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全市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外贸外资合作实现“稳量提质”。
1.外贸保持较快增长
依托“1个(自贸试验区)+4个(开放口岸)+6个(综合保税区)+3个(保税物流中心)”的开放平台体系,加快全球备件加工分拨、全球维修、再制造等新业态发展,带动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外贸稳定增长。2013—2022年,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从1228.6亿元扩大到2214亿元,年均增长6.8%,占重庆外贸比重为27.1%。
2.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成效明显
创新“保税+”、“暂时进出境”、“保税+文旅会展跨境电商”、研发维修、展示交易、会展文旅等一系列外贸新业态,通过保税展示展销吸引保时捷、奥迪等品牌设立汽车保税分拨中心。在西南地区率先试点“保税展示+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配送”零售新销售模式,促进重庆水果、鲟鱼、罐头等打开国际市场。
3.双向投资稳步推进
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89.7亿美元,在渝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316家,信息年报外资企业累计达到2581家。有序引导企业国际布局,对外投资合作企业数量累计达到278家。2022年,“一带一路”国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4家,实际使用外资16.32亿美元。
(四)资金融通纽带功能不断发挥
着力完善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体系,深化拓展跨境金融合作,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资金融通水平全面提升。
1.与共建国家资金融通规模不断扩大
2022年,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外收支总额为247.8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22%,辖内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融资余额达到2968.3亿元。2013年以来,出口信保服务累计支持全市企业出口超过464亿美元,其中支持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31亿美元,向RCEP国家出口58亿美元,持续为长安汽车、外建集团、中冶赛迪、赛力斯等企业提供海外成套设备出口、海外工程承包及海外投资项目风险保障近25亿美元。
2.国际金融合作互信不断增强
主动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渝布局,全市现有外资银行15家、代表处1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或分公司12家,银行、保险机构数量均居中西部前列。多层次金融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依托“中国—中东欧银联体”平台,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等国家银联体成员签署金融合作协议,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在中新合作框架下,成立由渝新双方金融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中新金融服务专委会,定期研讨金融合作规划及事项,常态化举办中新金融峰会,国际金融交流合作平台影响力持续扩大。
3.跨境金融创新取得新突破
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金融外汇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铁路提(运)单融资业务探索,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不动产投资信托、全国首单非银金融机构借款及结汇业务、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债权转让业务、中新机构间首笔“再保理”业务等相继落地。此外,在全国首批试点上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QDLP)试点、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等不断深入,企业跨境投融资通道持续拓宽,贸易结算更加便利。
4.跨境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金融科技赋能增强,获批开展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区块链+跨境金融”试点,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场景应用不断拓展,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累计便利1600余家企业跨境融资和结算393.6亿美元,其中融资248.4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位、全国第四位,创设了全国唯一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场景。汇率避险服务不断优化升级,推动落地美式期权、亚式期权等创新业务。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量扩面,2022年,全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结算量居中西部第一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量331.9亿元,较2013年增长58.3%。
(五)民心相通基础作用不断增强
十年来,重庆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深入实施“心联通”项目,拉紧“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心交融感情纽带。
1.特色国际合作平台加快打造
先后设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欧洲重庆中心、陆海新通道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上合组织多功能经贸平台、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中国(重庆)—上海合作组织智慧旅游中心、中国—匈牙利技术转移中心、澜湄国家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智库联盟、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中新(重庆)文化和旅游产业联盟等20余家国际合作平台,为重庆深化与沿线国家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减贫等领域合作注入新动能。
2.民间对话合作积极推进
2013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亚信非政府论坛第三次会议、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等国际会议,筹备举办2023年川渝地区—湄公河国家地方合作论坛,有效推动了重庆与沿线国家资源对接和业务合作,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等搭建起高能级、国际化交流平台。
3.教科文卫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
2013年以来,累计派出援外医疗队17批164人次,诊治当地患者超16.5万人次,组织医疗队赴尼泊尔开展抗震救灾医疗防疫工作,通过外派医疗专家组、捐赠防疫物资等形式积极参与新冠疫情抗疫国际合作。成功举办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大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重庆香山旅游峰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中国重庆·韩国友好周等系列活动,与斯里兰卡中国社会文化合作协会等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累计建设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个,合作国别达到32个,设立海外侨团侨社联谊机构27家,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63个,建立海外孔子学院19所、孔子课堂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