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网络传输介质

视频讲解

本节开始讲解网络具体知识,首先介绍TCP/IP,协议栈共分为5层,分别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讲解的时候按由下往上的顺序,从物理层开始介绍,如图1.4所示。

网络就是通过介质把设备互连而成的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得众多的终端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信息资源。

通信网络除了包含通信设备本身之外,还包含连接这些设备的传输介质,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WiFi等。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将直接影响通信的诸多方面,如线路编码方式、传输速度和传输距离等。

简单网络可以是两台主机连在一起,也可以是主机和交换机、交换机和交换机、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连接在一起,单独一个主机或者网络设备不叫网络,只有两个以上的主机或设备连在一起才组成网络,如图1.5所示。

图1.4 按由下往上的顺序学习协议栈

图1.5 简单的网络

企业网络里,路由器和交换机这些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连一般是有线的连接方式,因此在介绍网络传输介质的时候主要介绍有线的传输介质,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串口线4种。现在企业里面,主机大部分是通过WiFi连入网络的,模块7中有一个章节专门介绍WiFi的相关内容。

下面分别介绍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串口线这4种不同传输介质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1.3.1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是一种早期使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种标准,10BASE2和10BASE5。这两种标准都支持10Mb/s的传输速率,最长传输距离分别为185m和500m,如图1.6所示。

图1.6 同轴电缆的两个标准

这两种标准的主要区别是里面铜芯的粗细不一样,如图1.6左上角所示,铜芯粗一点,传输距离就远一点,这个很好理解。同轴电缆的连接头如图1.6右上角所示,这种接头现在很少有设备支持。

用同轴电缆组成的网络结构是一个共享介质的以太网,主机间通信要轮流发送数据,不能同时有2台主机发送数据,如图1.7所示。

图1.7 同轴电缆组成的网络结构

同轴电缆是早期使用的传输介质,因为传输速率低、距离短,而且连接不方便等缺点,现在已经淘汰。

1.3.2 以太网双绞线

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具有更低的制造和部署成本,因此在企业网络中被广泛应用。

一根双绞线里面总共有4对线,不同的标准使用的线对不一样,10BASE-T标准只使用了其中的2对,所以传输速率较低,只有10Mb/s;1000BASE-T标准使用了4对,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00Mb/s,如图1.8所示。

图1.8 双绞线的不同标准

双绞线分不同类别,有3类、4类、5类、超5类等,这些不同类别的双绞线的主要区别有两个,一是铜线的粗细不一样;二是拧距不一样。铜线粗细差别好理解,那么拧距差别是什么呢?铜线有电流经过的时候会产生磁场,磁场会干扰附近的其他铜线,为了减少干扰,就将2根铜线拧在一起,拧得越紧,干扰消除效果越好。仔细观察图1.8上面两根双绞线的拧距差别。

相比其他类别的线缆,超5类的线缆铜芯更粗,拧距更紧,用的线对最多,因此传输速率最高。

另外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传输距离,不管是哪个标准,有效传输距离都是100m,这个是由以太网的载波监听冲突检测机制决定的,与线缆粗细无关。

双绞线还分屏蔽和非屏蔽两种,屏蔽双绞线在双绞线与外层绝缘封套之间有一个金属屏蔽层,可以屏蔽外界电磁干扰,如图1.9所示。

使用双绞线组网方便而且灵活,可以将主机和网络设备连在一起,如图1.10所示,有网络设备在中间做报文转发,可以大大提高网络转发效率。

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有以下优点:

①连接更方便;

②速率更高;

③成本更低;

④组网更灵活。

图1.9 屏蔽和非屏蔽双绞线

图1.10 常见的双绞线组网结构

正是因为上面的这些优点,现在绝大多数的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支持RJ45(以太网水晶头)接口。

1.3.3 光纤

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传输数据时使用的是电信号,而光纤传输数据时使用的是光信号。光纤支持的传输速率包括10Mb/s、100Mb/s、1Gb/s、10Gb/s、40Gb/s,甚至更高。根据光纤传输光信号模式的不同,光纤又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只能传输一种波长的光,不存在模间色散,因此适用于长距离高速传输;多模光纤允许不同波长的光在一根光纤上传输,由于模间色散较大,因此多模光纤主要用于局域网中的短距离传输,如图1.11所示。

图1.11 光纤的不同标准

光纤的连接头主要有4种,包括ST、FC、SC和LC,如图1.12所示,其中用得最多的是SC和LC,因为连接更方便。

相比以太网双绞线,光纤有以下优点:

图1.12 光纤连接头的不同类型

①传输距离更远;

②速率更高;

③价格更便宜。

在实际应用中,光纤和以太网双绞线搭配使用,根据设备端口的支持情况,以及带宽和距离要求确定使用哪种介质,一般设备的上行口用光纤多一些,下行接终端的口用以太网双绞线多一些。

1.3.4 串口电缆

网络通信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串口电缆。常用的串口电缆标准有RS-232、RS-422和RS-485。RS-232的传输速率有限,传输距离仅为6m。RS-422和RS-485的传输距离可达1200m。RS-232串口线缆接头使用V.24标准,RS-422和RS-485串口线缆使用V.35标准,如图1.13所示。

两种标准的应用场景:

RS-232:主要应用于设备调试,现在绝大部分的网络设备留有Console调试口,用的就是这个标准。

RS-422和RS-485:因为传输距离较远,帧中继、ATM等传统网络上还有使用。

最常用的串口电缆是RS-232,主要用于设备调试,常用于以下两个重要场景:

①不知道设备Telnet管理IP地址、账号、密码的情况下,可以用串口电缆连接设备Console口登录进去查看或者配置,因为串口登录不用IP地址,默认情况下不用账号密码就可以登录;

图1.13 串口电缆的两个标准

②Telnet必须等设备正常启动之后才能登录,如果设备不能正常启动,这个时候可以用串口线连接设备,打印启动过程中的相关提示。研发人员经常用这个功能定位设备故障原因。

前面介绍了4种传输介质,分别是同轴电缆、以太网双绞线、光纤和串口电缆。其中,同轴电缆因为速率低、传输距离短、连接不方便等缺点,已经被淘汰;传输业务数据的常用介质是以太网双绞线和光纤,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相应的连接介质;串口电缆一般做设备调试的时候会用到。

1.3.5 物理层数据发送原理

有线的传输介质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铜介质,同轴电缆、以太网双绞线、串口电缆都是通过电信号发送数据;另一种是光介质,光纤就是通过特点波长的光信号发送数据的。

下面介绍在有线介质上是如何发送数据的。

在网络上发送的数据,最终都是0和1,如果想发送一个数字7,那么用二进制表示就是0111,因此在物理网络上只需要告诉对方我发的是0还是1就可以了。

在铜介质上通过高低电平区分0和1,例如数字0用0V电压表示,数字1用5V电压表示,通过电压的变化就可以发送0和1信息,如图1.14所示。

图1.14 铜介质的信息发送过程

这个例子里面的电平只是一个举例,真实的物理设备都会遵循特定的标准,根据标准制定电平的高低,只要遵循的标准一样,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可以互相发送数据。

铜介质通过高低电平传递数据,光介质的原理也是类似的,通过特定波长的光信号强弱变化传递数据,这里不再重复。

1.3.6 冲突域

以太网发展的早期,主机连在同轴电缆上,处于同一个冲突域,如图1.15所示。

在同一个冲突域里面,如果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出现冲突,例如主机A发数据11给主机B,同时主机C发数据10给主机D。因为在铜介质中是通过电压表示0和1的,那么主机A发送11的时候发出两个5V的电信号,5V5V;主机C发送10的时候,发出的电平是5V0V。

图1.15 处于同一个冲突域的主机

电信号在同一个介质上会产生叠加,主机D收到的信号是10V5V,但实际上应该是5V0V,发生了冲突,如图1.16所示。

图1.16 数据冲突过程

为了解决冲突问题,引入了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

CSMA/CD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①主机不停地检测共享线路的状态,如果线路空闲,可以发送数据;如果线路不空闲,则等待一段时间后继续检测(延时时间由退避算法决定);

②如果碰巧多台主机同时检测到线路空闲,然后同时发送数据,还是会产生冲突;

③主机发送数据的时候,同时要监听线路是否出现冲突,就如刚才的例子,主机D收到的信号实际上是10V5V,这个10V就是一个异常信号,主机发现线路异常就马上停止发送数据,并往线路上发送一个很强的信号,以强化冲突信号,使线路上其他站点能够尽早检测到冲突;

④终端设备检测到冲突后,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重新发送数据。

CSMA/CD的工作原理可简单总结为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使用CSMA/CD技术,共享介质上面可以正常传递数据,但是效率比较低,所有主机共享带宽。

1.3.7 双工模式

主机连到网络的时候,除了发送数据,还要接收数据。连到同轴电缆上时,同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主机发送数据,当前发送数据的主机无法接收数据,这种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的工作模式称为半双工模式。

主机通过以太网双绞线连到交换机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因为双绞线总共有4对,主机会将其中的1~2对用于发送数据,另外的1~2对接收数据,发送和接收不冲突,这种工作模式称为全双工模式,如图1.17所示。

图1.17 半双工和全双工

1.3.8 小结

网络传输介质一节主要介绍了4种有线介质,分别是同轴电缆、以太网双绞线、光纤和串口电缆。详细介绍了各种介质的物理参数,同时还介绍了不同介质的应用场景。

此外还介绍了物理层发送数据的具体过程,以及冲突域的概念,最后还介绍了两种不同的双工模式。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理解物理层数据的发送原理,以及冲突域形成过程和解决冲突域的办法。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作者提供讲解视频,见下方二维码。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