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绩效管理素问与溯源

▌问题聚焦

本章聚焦于解决如下4个关键问题,建议您务必掌握:

●什么是绩效管理?

●战略绩效管理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

●绩效管理的源头在哪里?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有何联系与区别?

▌开篇案例

是绩效之错,还是绩效之殇

2019年5月,笔者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咨询项目,项目进展得非常顺利,一切均按计划进行,客户的满意度与配合度都很高,我们的心情也犹如窗外的春光,明媚而灿烂,但这一切都因一次对话戛然而止。

一天上午,客户方的一位资深经理人专程登门造访,希望能够就一些绩效管理问题与我们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她开门见山地问了笔者两个问题:一是笔者有没有读过《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这篇文章;二是她所在的企业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推行绩效管理。面对这位资深经理人的问题,笔者深知她的疑虑不是个案,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首先,笔者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2006年9月16日,一名乘客准备在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登机。突然,他随身携带的联想Thinkpad笔记本电脑起火。幸运的是,因为他所乘坐的航班乘客正在登机,所以着火的笔记本被迅速扔出登机通道,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后调查发现,是电池导致起火,而这款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电池,其制造商就是大名鼎鼎的索尼公司,这就是震惊业界的索尼锂电池导致笔记本电脑着火事故。这次事故迫使索尼面向全球召回960万台笔记本电脑进行电池更换,仅此一项损失就高达510亿日元。更致命的是,这次事故严重损害了索尼的品牌形象,让昔日如钻石般晶莹璀璨的索尼变得暗淡无光。2007年1月,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在日本《文艺春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天外伺郎认为,首先,绩效主义的实施在索尼内部播下了自私自利的种子,使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考核业绩,让曾经在索尼引以为傲的激情集团、挑战精神、团队精神消失殆尽;其次,绩效主义的实施增加了索尼的管理成本,公司将主要精力用于监督、考核,迷失了企业经营的初心。最后,绩效主义让索尼失去了“自由、豁达和愉快”的企业氛围,让员工抑郁、企业茫然。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引发了诸多对绩效、对KPI(关键绩效指标)的重新审视与激辩,同时深深影响了那位聪明睿智的经理人,让她也产生了“企业究竟该不该推行绩效管理”的困惑。不可否认,天外伺郎的观点并非毫无道理,甚至是很多企业的真实写照。但索尼的困境真的是绩效主义造成的吗?如果真的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那绩效主义为何又成就了GE、三星、华为、阿里巴巴呢?索尼的困境、经理人的困惑触发了我们对一系列绩效管理底层问题的深度思考:究竟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源头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