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20年,中芯国际背后的清华人

江上舟——中芯国际落户上海的推动者

江上舟于1966年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中断学业,下放去了云南劳作;1978年重新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之后赴瑞士公派留学;1987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97年担任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调任上海的第二年,江上舟在对集成电路产业做了一番调研后,提出了两条奠定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石的建议:在浦东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3倍于新竹工业园的张江微电子开发区;2001年至2005年“十五”期间,上海引资100亿美元建设10条技术水平等于或高于华虹NEC 909工程的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2000年,从台湾地区转战大陆的张汝京考察了香港、北京、上海等地,江上舟力邀张汝京到上海落脚创立半导体企业,且得到了上海市市长、主管科技的副市长等主要领导的全力支持。在上海市政府和一大批上海国资、风险投资和外资的加持下,中芯国际“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随后只花了半年时间就完成募资并在张江破土动工,一年时间8英寸晶圆厂就建成投产。

此后,张汝京与中芯国际的示范效应辐射扩散,像聚宝盆一样吸引着一波波集成电路华人到上海创业投资。

在创立初期,中芯国际凭借张汝京的影响力和各路资本支持实现了技术的快速引进。在3年的时间里,中芯国际已经拥有了4条8英寸生产线和1条12英寸生产线;到2005年,中芯国际已成为全球第三的晶圆代工企业。这样的速度,在业内绝无仅有。

随后,由于扩张太快,中芯国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强劲的发展势头却引起了台积电的警惕,遭遇了后者先后几次的专利战,这激化了中芯国际的内外矛盾。2009年,中芯国际败诉,以支付台积电2亿美元和10%的中芯股份和解,多重压力之下,张汝京也黯然辞职。当年底,刚上任中芯董事长不久的江上舟不得不承担起全局责任,并邀请王宁国、杨士宁等业内顶尖人才加盟中芯国际,剥离非核心业务,使中芯国际得以在2010年首次扭亏为盈。

2011年6月,江上舟因肺癌去世,半导体产业界人士为之痛惜。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追忆江上舟时将其誉为“战略型科学家”,强调“他对经济带来的变化不一定体现在2001年、2002年、2003年,但对2010年、2020年甚至2030年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文义——中芯国际阵痛期临危受命

张汝京的辞职和江上舟的因病离世,让中芯国际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内部各种矛盾激化。在此阵痛期,张文义临危受命出任董事长,兼代理CEO,创下连续11个季度的持续盈利。

时年64岁的张文义进入董事会,是前董事长江上舟生前的安排,病床上的江上舟力邀其清华无线电系同学、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原陕西彩虹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原华虹集团董事长张文义进入董事会,并建议其未来能担任董事长,代表政府平衡各方关系,继续执行其制定的“双i战略”,即国际化、独立化发展。

张文义跟江上舟一样,都是有技术背景的管理人才,在担任上海华虹集团公司董事长期间,成功地领导了华虹NEC全面向代工业务的转型。然而此刻,注定将成为张文义职业生涯最为艰难的时候。此时的中芯国际面临内忧外患:对内,大量中层技术骨干流失,人心不稳;对外,客户忧心忡忡,投资者看空。张文义成功稳住乱局,并召回曾于2001年追随张汝京创建中芯国际、担任公司高级运营副总裁、一度被视为张汝京身旁最重要副手的邱慈云出任CEO,成为中芯国际从混乱走向重新发展,再从发展走向强大的重要转折开端。

此后,张文义和邱慈云领导下的中芯国际进行了大幅度的战略调整,放弃盲目扩张战略,转而保持高产能的良好良率;暂时放弃追逐先进工艺,注重更成熟工艺的应用;将重点放在国内市场,依托国内市场发展。事实证明这一战略是成功的,到2017年时,中芯国际创下了连续二十多个季度盈利的佳绩,不仅稳住了中芯国际,更让其成熟了起来。在接近6年的时间里,中芯国际年销售额从13亿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29亿美元,股票市值、资本投资、产能等指标均成倍增长。

赵海军——身负晶圆制造崛起重任的扛旗者

稳扎稳打的守城,让中芯国际稳定地活下来了。然而摩尔定律推动着半导体制程快速演进,中芯国际稳定和盈利的代价就是和台积电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2017年10月16日至今)

2015年,台积电决定在南京建14纳米厂,而这一年中芯国际的工艺能力,还停留在28纳米。同时“集成电路自给率在2025年前提高到70%”的目标使中芯国际被赋予了中国晶圆制造产业崛起的重任。外部威胁和内部压力迫使中芯国际再次转型,而这次转型的首要目标,就是追赶先进工艺。

2017年5月和10月,来自清华大学83级的赵海军,以及帮助台积电击败美国巨头IBM一战成名的梁孟松先后就任中芯国际联席CEO,开创大陆半导体行业首个“双CEO制”的先河。

赵海军从清华大学微电子系毕业后,先后在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新加坡TECH半导体有限公司担任管理职务,回到大陆前在中国台湾茂德科技有限公司(ProMOS)任存储器事业群和大中华事业群的副总裁。可以看出,赵海军在12英寸晶圆厂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技术与生产管理领域有丰富的研发管理经验和独特的背景;是新加坡半导体界少数几位来自中国的副总裁级主管之一,也是中国台湾半导体界唯一一位担任台湾地区知名半导体企业副总裁的“中国大陆人”。

2010年中芯国际进行改革,向赵海军发出了邀请,他第一时间就作出回来的决定。上任一年后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挖掘产线潜力、改善产品结构、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及提高客户服务品质等措施,帮助中芯国际实现扭亏为盈,前瞻布局芯片生产线,将中芯国际的制造实力大幅提升。随后,赵海军先后担任中芯国际首席运营官兼执行副总裁、中芯北方总经理。

赵海军与梁孟松的双剑合璧,迅速推动了中芯国际在28纳米、14纳米乃至更先进工艺制程的进展。但是中美贸易战之后,美国先后对华为和中芯国际实施制裁,给中芯国际追赶先进工艺的道路上划下一道巨大的鸿沟。中芯国际不得不暂时停止先进工艺研发,继续在困境中前行。

写在最后

历尽百年峥嵘的清华大学,2021年迎来110华诞,而历经磨难的中芯国际、华虹集团抑或是硅产业集团等中国造“芯”排头兵也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曲折、艰难。无论是江上舟这样的“战略型科学家”,张文义这样临危受命稳住乱局的大将,王曦、李炜这样披荆斩棘的开拓者,或是赵海军这样中美科技角力下的负重者,以及更多前赴后继的清华人,他们无不秉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诚信务实、行胜于言的精神,孜孜不倦地谋求中国芯的突破。

基于巨大的市场规模,当前全球芯片产业正加速向中国集中,国内也出现新一轮的研发、生产浪潮,国产芯片技术在自主研发和出海的双支撑下,已成长为新的市场风口。展望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仍将在复杂的多重因素下向前迈进,中国半导体企业需要奋勇向前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更需决策者根据自身作出决断,而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正如清华校歌中所写,“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前路虽荆棘密布,但勇者总是迎难而上。以清华学子为代表的越来越多优秀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正不断积聚力量,开创中国半导体行业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