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频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 张文川 王琳主编
- 564字
- 2024-12-28 13:26:49
前言
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是指通过针样电极将高频交流电释放于靶点组织,引起离子震荡,导致分子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热效应,从而达到消除病变组织目的的新兴治疗手段。射频消融技术应用于良性肿瘤治疗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1990年美国放射科医师McGahan率先将经皮射频消融技术尝试性的应用于肝癌治疗,而后多名意大利医生于1994年采用多极针消融电极治疗恶性肿瘤。随着射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射频消融术逐渐被运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整复外科等学科,用于治疗各类肿瘤、增生性、功能性、退变性疾病。
近年来,针对射频消融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在欧美国家,这一技术正发展成为一种极具希望的实体瘤微创治疗新方法。而在功能性疾病领域,这项技术也异军突起,微创且高效地应用于神经调控或组织毁损类的治疗,获得了极其令人满意的疗效。
射频消融技术由于其治疗操作简单、治疗精准、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治疗预后好等显著优势,在各类疾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书旨在介绍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在临床各个学科的应用及进展,为各位有志于开展射频治疗技术的临床一线医生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推广射频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规范应用。
由于编者临床科研工作繁忙,术中难免有些许疏漏及不足之处,敬请诸位读者指点斧正,指导我们不断进步。
编 者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