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从当下来看数字经济的构成要素

当前数字经济的概念非常火,但概念本身是抽象的,这就犹如一个黑盒。不了解黑盒的结构,我们是很难全面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更别提参与其中了。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中给出的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这其实是从经济形态的本质,即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角度对数字经济进行了定义,并由此形成了认知数字经济构成的“四化框架”。

● “四化框架”的内涵

(1)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

数字产业化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数字产业化包括但不限于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会在后文详细介绍。

(2)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的提升,其新增产出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产业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数字经济,不是数字的经济,而是融合的经济,实体经济是落脚点,高质量发展是总要求。

产业数字化是个宏观的过程,相当于各个企业数字化过程的加总,企业数字化程度决定产业数字化的进度。这里要注意,不是应用了数字化以后,整个传统产业都成了数字经济的组成部分,而是只有通过结合数字技术提升的部分才被计算在内。

这里面还要重点区分两个概念:“数字化”和“信息化”。

数字化经济时代,人们容易对“数字化”与以往的“信息化”产生混淆。因为信息化被提了很多年,即使是传统行业,对于IT技术也都有一定的应用,“数字化”很容易仅被认为是“信息化”的另一种说法。

其实这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简单来说,“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两者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不同的。

“信息化”强调将线下的业务流程,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加工生成线上的信息资源。它可以使企业内人员清楚地了解到业务的进展情况,从而缩短一些办事流程。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库存管理系统,之前需要亲自清点库存并记录在账本上,而现在我们把这些记录通过开发软件或平台的形式迁移到了线上,只需要在系统里查阅就可以清点库存,以及运输中的货物的物流状态。这些流程都被以动态信息的形式存储在系统里,可以帮助我们合理配置资源,增强企业应变能力,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数字化”以客户为核心,强调使用数据指导企业运营,以便更深刻地认识自身和服务客户。比如我们常常提到的“用户画像”,就是平台通过记录用户浏览和购买商品积累的大量数据,对用户喜好进行精准速写,进而掌握用户的消费习惯,进行更加合理化的推荐,以此来指导平台的销售模式不断完善。

信息化是从“业务到数据”,而数字化是从“数据到业务”。信息化主要是“记录你做了什么”,而数字化则是要“告诉你该怎么做”。

(3)数字化治理——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数字化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的制度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实现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

数字化治理包括治理模式创新,利用数字技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等。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以多主体参与为典型特征的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数字经济强有力地推动国家治理由个人判断、经验主义的模糊治理方式转变为细致精准、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治理。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同传统公共服务的融合应用更是增强了治理体系的态势感知、科学决策、风险防范以及应急响应能力,提升了数字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疫情期间,“健康码”“行程卡”作为数字化治理的典型应用,有效助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健康码”和“行程卡”对人员流动管控与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码”和“行程卡”作为数字化治理的典型实践,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打通了数据采集、模型算法、赋码应用的全链条,极大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不仅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成为我国数字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的数字治理能力。

(4)数据价值化——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

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

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越发紧密,全球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企业生产运营、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治理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的生产要素,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和支撑性的关键作用。

综合来看,基于这样的要素拆解,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数字经济的产业链构成和驱动因素,进一步了解数字经济的内涵,并对我们自身所处的经济结构有更清晰的认知。

● “四化框架”的内在逻辑

(1)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重塑生产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

生产力是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加速重塑人类经济生产和生活形态。数字产业化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伴随着技术的创新突破,新理论、新硬件、新软件、新算法层出不穷,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新型数字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产业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广泛深度融合,开放式创新体系不断普及,智能化新生产方式加快到来,平台化产业新生态迅速崛起,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方兴未艾,产业转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迎来增长全新动能。

(2)数字化治理引领生产关系深刻变革,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保障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数字经济推动数据、智能化设备、数字化劳动者等生产力创新发展,加速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治理体系向着更高层级迈进,加速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在治理主体上,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加速构建,数字化治理正在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治理方式上,数字经济推动治理由“个人判断”“经验主义”的模糊治理转变为“细致精准”“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治理;在治理手段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治理中的应用,增强态势感知、科学决策、风险防范能力;在服务内容上,数字技术与传统公共服务多领域、多行业、多区域融合发展,加速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3)数据价值化重构生产要素体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资源。农业经济下,技术(以农业技术为主)、劳动、土地构成生产要素组合;工业经济下,技术(以工业技术为引领)、资本、劳动、土地构成生产要素组合;数字经济下,技术(以数字技术为引领)、数据、资本、劳动、土地构成生产要素组合。数据不是唯一生产要素,但作为数字经济全新的、关键的生产要素,贯穿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全部流程,与其他生产要素不断组合迭代,加速交叉融合,引发生产要素多领域、多维度、系统性、革命性突破。一方面,价值化的数据要素将推动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发生深刻变革与优化重组,赋予数字经济强大发展动力。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催生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金融科技等“新资本”、智能机器人等“新劳动”、数字孪生等“新土地”、区块链等“新思想”,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新形态将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断释放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另一方面,数据价值化直接驱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数据要素与传统产业广泛深度融合,乘数倍增效应凸显,对经济发展展现出巨大价值和潜能。数据推动服务业利用数据要素探索客户细分、风险防控、信用评价,推动工业加速实现智能感知、精准控制的智能化生产,推动农业向数据驱动的智慧生产方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