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这研究项目有味道

“最可恨的是…水蛇帮的那帮王八蛋,竟然到处散布谣言,说我们飞虎帮眼下穷得只能…只能去扒茅房找吃的了”。

“现在满大街的囔囔,到处都是风言风语的传,这下回去,老大非要扒了我的皮不可”,精瘦汉子一肚子的憋屈。

隋远憋着不敢笑,也不作理会。

忙不停的指挥两人把那些掺杂了很多白色粉末的土与早就准备好的草木灰搅拌在一起。

并顺势倒进了两个口大缸里边,加上烧好的热水,拿了根棍子开始不停的搅拌起来。

“隋远兄弟,你这到底是要做什么东西啊?”。

那汉子说着还凑近缸边儿上看了看,顺带闻了闻,瞬间就皱起眉头、捏着鼻子作恶心状的连连往后退。

“哎呦,我的妈呀!”。

“隋远兄弟,你这不就是茅坑的味道吗,而且你这比茅坑的那味儿还厉害,这都熏眼睛、辣喉咙”,汉子边说边有些作呕。

“大哥,我这一时半会儿给您也解释不清楚,你们呀,还要劳烦抓紧再去弄一袋土回来”。

“对了,顺便呢,再给我搞点木炭和硫磺回来,这些在城里的店铺应该都买得到”,隋远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边搅边说。

“木炭和硫磺都好说,关键是这土你怎么还要啊?”

“这得扒多少茅坑才行啊,我的哥哥啊,这回我的名声真的是砸你手里了”。汉子嘴里嘀嘀嘀咕咕的招呼那两个手下转身就要走。

“对了,我刚才进门看见你戴在脸上的那个白色的东西是啥?”。

“是不是可以遮着脸,可以隔绝气味?”,汉子斜着身子往隋远身后的桌子上瞄。

“这个叫口罩,我用棉花和纱布做的,但时间急,我就做了一个,自己用的,等我回头我再做几个,送你几个”。隋远笑着回复道。

“那你抓点儿紧,赶紧做几个,我们这也把脸遮一遮,把味道隔一隔,否则这哪受得了”。

“我这两天不光身上有,感觉鼻子里、嘴里都是茅房的味道,吃饭都吃不下去,吃着吃了就要吐”,汉子接着抱怨。

“好,好,好,来,先别急着走,先帮我把这个两个大缸抬到这个炉子上去”,隋远又指挥着他们忙东忙西的干着活。

顺带着把院子里的杂物又收拾了一遍,才让他们走的。

一斤土硝、二两硫磺、三两木炭,这就是鼎鼎大名的黑火药的配比秘方。

制作火药,对前世本身就是化学化工专业出身的隋远来说,再熟悉、也再简单不过了。

而制作黑火药的配方材料中,硫磺和木炭最为常见,唯独这土硝却不好找。

不是这个年代没有,而是朝廷不让老百姓私自制作,也更不允许民间买卖。

其实,大明朝的火药技术、火器发展应该是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最巅峰鼎盛时期。

明军在军中专门编制了火铳兵、火炮兵这些单独的兵种。

大名鼎鼎的神机营就是清一色的以各类火器作为作战兵器的兵种,官兵普遍配备了手铳和火炮。

而其他各式各类的火器也是样式繁多、形式复杂。

比如什么单发火箭、多发齐射火箭等等新式武器,不光种类繁多,而且有些制作工艺还相当精良。

而火药技术在各类能工巧匠的不断改良中,技术越来越先进。

朝廷为了专门管理火器和火药,还专门在工部成立了兵器局,在内府设置了兵杖局,专门负责统一生产和管理全国的火器、火药生产。

但到了明成祖,也就是朱棣,之后

的历代君王呢,出于担心火器技术外泄影响其统治,先是严令禁止各地方卫所的军器局生产火铳,改为全国统一生产配备。

后来还是觉得不放心,又接着大幅的削减了各地卫所的火铳及各类火器的配备。

这下,皇帝是可以睡好觉了,但军队的武备水平就急转直下了。

跟文字狱一样,朝廷的限制极大的抑制了工匠对火器和火药的研发、更新、换代、升级。

导致在后来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火器和火药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后来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带来了佛郎机炮,才打破了这种封闭和封锁。

而在这段时间里,不光军队禁止发展火器和火药。民间则是一律不允许私自制作和存储火药和火器。

甚至包括卖烟花的火药都要去衙门定期报备。

这些知识点不是因为隋远精通历史,而是学化学、搞军工的人基本都要学习的武器装备的发展史。

就是因为朝廷的禁火药令,导致隋远走遍了大街小巷买不到火药后,才逼得没办法选择自己制作的原因。

但其实呢,这土硝本质上就是硝酸钾,前世的工业发达,很容易大批量制作。

但眼下两眼一抹黑、一穷二白的,实在没那个工业化的制作条件。

当然,术业有专攻,隋远还懂得很多种制作方法。

但眼下这种却是最便捷、最简单的,也是最不容易引起别人怀疑的方法。

他可不想让衙门的知道他在悄悄的鼓捣这些危险品,那可是谋逆的重罪。

而这也是隋远拜托吴老大让人钻茅厕、偷墙角去挖土的原因。

至于吴老大,在隋远跟他商定的计划里,他有其他重要的事要做。

至于隋远要做的事,他虽然很关心也很着急,但知道帮不上忙,所以安排了最能干的雄三来听候差遣。

吴老大给的命令就是:别说是杀人越货,就是隋远要天上的星星,都要想办法去摘下来。

所以,这也是雄三、这个以前江南绿林上一条响当当的好汉,如今要去走街串巷的钻茅厕、趴墙角找土挖土的原因。

雄三也看得出来,隋远的作用,在他们接下来可能要干的大事里边,应该是最关键、最要命的那一环。

哪怕从此背上一个“茅房大盗“的称号,他也觉得是可以博一下的。

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