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诗会
- 人在红楼,无限词条合成
- 鱼鸟兽
- 2195字
- 2025-01-04 18:05:01
这边林瑾刚从荣国府回家,还没来得及休息片刻,就见晴雯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自家爷,她似是又想起了昨晚那一幕,脸上泛起了些许羞意。
“少爷,管家通传,说府外有两个自称国子监学生之人来找您。”
“哦?可知他们姓名?”林瑾有些疑惑。
“好像是叫韩景行和李璋。”晴雯有些迟疑地答道,似是记不太清了。
听到这两人名字,林瑾立刻打起了精神,匆忙往外走去。
这两人都是他在国子监里的同窗好友。其中韩景行如今二十岁,与林瑾同年入学,李璋则二十一岁了,入国子监已经六年。
虽然林瑾小两人几岁,但他与这两人性情最为相投,故而关系十分要好。
除此之外,韩景行是当年曾在太和殿上为林如海说话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韩正岩之独子,李璋是当今兵部尚书李戎之次子。
将两人迎至外书房,林瑾疑惑问道:“致远兄、德珪兄,秋闱刚结束,何不于家中好好休息?”
他口中的致远和德珪是两人的字,称呼别人时称字更显尊重。当然,自称时就不行了,还是需得称名。
“瑾哥儿,昨日是中秋,但奈何我们需得参加科举,故而错过了今年的中秋诗会。
如今虽已是十六,却也不算晚。今晚监中师长将于国子监举办第二场诗会,邀请所有因秋闱而错过昨日之会的考生前去参加。
我和德珪兄都打算过去,不知瑾哥儿愿不愿意随我们一同前往?”韩景行解释了下两人前来的缘由。
听到这话,林瑾略一思索也就答应了,“自是愿意的,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过去几年的中秋诗会都被他推拒了,与交友作诗相比,他还是更喜欢陪伴家人。但今天是十六,去一下诗会自无不可。
“酉正(下午六点)于集贤门前相聚如何?”见林瑾同意,两人很是欣喜,他们于监内是见过林瑾的作诗水平的,故而为他一直不愿参加诗会而感到可惜。
林瑾点了点头。
之后他们又交谈了片刻,两人便先行离去了,此时距离酉正还早。
……
约莫酉时二刻的时候,林瑾从府里出发了,他已经提前和父母、黛玉打好了招呼。
及至集贤门,韩景行与李璋也刚到,三人遂一同往监内举办诗会的地方赶去。
诗会所在场所是辟雍殿,此时殿内已经聚满了人。因是在监内主殿这种庄重的地方,且祭酒师长们也在,所以此刻殿里倒也并没有太过喧嚣。
大殿内最里面的位置并排摆放了几张太师椅,椅前有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案,上面笔墨纸砚俱全。
此刻最中间那张椅子上,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是国子监现任祭酒苏言,字慎之,时人一般称之为慎之先生。
他左右两侧分别坐着两位五经博士,负责国子监中经学的日常教授,同时兼习诗词。
三人一同进了大殿,见祭酒与讲师就在前方列坐,遂前去见礼,“慎之先生,两位博士先生台安。”
虽监内学生众多,但这位祭酒大人显然对眼前三人很是熟悉,“瑾哥儿来了,昨日下场可有信心?”
“多谢祭酒公挂怀,学生唯求尽力,不负所学。”
见林瑾如此,他眼中欣慰更甚,“如此心态便好。”言罢,又看向韩景行和李璋两人。
“致远与德珪如何?德珪,此番应是你第二次下场了吧,可有把握?我观你日常考核,上榜应该不成问题。”
“多谢祭酒公,学生们但求不愧于心。”两人恭敬答道。
苏慎之点了点头,“秋闱已过,如今多思无益,还需往前看才是。此番诗会,你们三人需得尽力,莫再藏拙,少年成名未必是坏事。”
“学生谨记教诲。”三人躬身行礼,然后便告辞回去落座。
祭酒三人坐北朝南,学生们则被中间连通大门的过道分成两部分,东西相对而坐。林瑾三人落座于西半部分,面朝东,跪坐于蒲团之上,每人身前有一方小桌案,案上摆有纸笔。
待学生们来的差不多了,位于最前方的慎之先生站了起来。
“今日是为弥补诸位昨日错过的中秋诗会而设,本应以中秋为题,但此题任我们如何施展,终难以媲美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故今日我们换个题目。”
停顿片刻,他看了看殿内众人的反应,然后继续说道:
“我知各位有的居于神京本地,有的则是从周边城市远道而来。诸位来此皆为昨日秋闱,想去领略一番更高处的风景。
世人常慕高山巍峨、江河壮阔,但能登高山者终究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依旧平凡。
平凡者,非平庸,微小之处亦能汇聚磅礴之力,平凡之中亦可彰显伟大之光。盼诸君以此为题,妙笔生花,书尽其中真意。”
听到这番话,殿内的学生们一时间有些沉默,似是被打击到了,但很快又领略到了慎之先生真意,若有所思起来。
见学生们如此,苏慎之暗自点了点头。
下方的林瑾也在仔细思考这番话,觉得其中大有深意。
“慎之先生似是想通过这次诗会,提前开解一番来日落榜之人,避免他们看轻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林瑾心里想着。
“瑾哥儿,可有灵感?”一旁韩景行急得抓耳挠腮。平日作诗或咏物,或咏人,或咏志,此题虽也是咏志,但此志实在少见,他一时间完全没有思路。
另一边李璋倒是若有所思,却也迟迟没有动笔。
“略有所悟,先看看其他人答得怎么样吧。”林瑾说道。
韩景行只好也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殿内陆陆续续有一些学生举起了手,将所写诗句交给监内安排的工作人员,然后再由他们呈给慎之先生们。
祭酒和博士们对所得诗作仔细品读,挑出其中尚可之作朗读给殿内诸位,很快,诗会上第一篇被传诵之诗诞生了。
“《隅居》,由神京学子孙易所作。
陋巷柴扉掩,炊烟日夕浮。畦蔬亲手种,瓮酒对邻酬。
未计声名远,唯安井邑幽。清风常作伴,心似一沙鸥。”
听完全诗,林瑾也对这位名叫孙易的学子暗赞一声,觉得此诗颇为不错,尤其是最后一联。
又陆陆续续听了其他几首,觉得差不多了,林瑾终于开始动笔,很快,一首五言绝句跃然纸上: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默念着这首绝句,韩景行与李璋微微张大了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