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出将入相之才(求追读)

回到家里,林瑾先是简单和林如海讨论了下今天殿试的答题情况,之后又安慰了番紧张了一天的娘亲和黛玉。

做完这些之后,他赶忙回到房间,伏案写了些什么,并派人送往荣国府。

于是,第二天一早,南城妙笔生花坊店门口便挂上了一块崭新的牌子,就在门外最显眼之处。

只见上面写着:

“兰陵笑笑生重出江湖,《射雕英雄传》续作出世。

一把玄铁重剑,斩断世间纷扰;一双神仙眷侣,谱写侠义篇章。恩怨情仇,侠骨柔肠,一切尽在《神雕侠侣》。

四月初一,杨过、小龙女,与你不见不散!”

自从去岁射雕横空出世之后,妙笔生花坊就变成了神京城颇为有名的一家书店,每日的客流量都不少。

而且除射雕一书之外,店内还印制了些时下流行的话本小说、经义文章之类的书籍。

当然,这些书的销量肯定远远不如射雕,不过却也算是差强人意,每月都能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覆盖掉书店的运营和印书成本自是足够的。

今日和往常一样,依旧有一些书生前来买书亦或是看书。

但当他们看到店门口牌子上的内容之后,神情立刻变得振奋起来,一个个也顾不上买书了,纷纷向掌柜打听续作的情况,之后又竞相与各自的好友们分享。

于是,根本无需像之前发布射雕时那般想方设法进行宣传,仅靠射雕和兰陵笑笑生的名气,神雕便已未印先火,在神京城狠狠出了把风头。

而薛蟠,也在抓紧时间敦促着话本的印制工作。

带有插画的全新版本早在元宵之前便已被林瑾弄好,雕版这两个月来也已陆续完工,如今仅余下印制工作尚未完成。

所以总体上来说时间还算充裕。

射雕全书共一百万字左右,第一册依旧是准备印制二十万字,半个月时间,足够印刷大几千上万册了。

……

另一边,当神京城因兰陵笑笑生再次引发热潮时,皇宫内文华殿众人却仿佛与之完全隔绝。

文华殿位于皇宫东华门内,主要是皇太子学习和举行经筵讲学之所,除此之外,也会被用作殿试阅卷。

隆治帝尚未立太子,所以此处便主要用于经筵讲学和殿试阅卷。

不过这里虽名为文华殿,却并非文华殿大学士陈洪的办公场所。

内阁大学士前面所加的殿阁头衔,一般只象征着大学士的地位和等级,与其所负责工作并无直接联系,所有内阁大学士皆在太和门外的内阁大堂进行日常办公。

一般而言,六大殿阁在地位上从高到低依次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

冠以保和殿的大学士为内阁首辅,冠以文华殿的则为内阁次辅,两人分别兼领吏部与户部,虽说吏部隐隐高户部一头,但首辅兼领户部也时有发生。

此时,文华殿内,六名同考官分别阅着五十份考卷,对其评以上、中、下三个等级。

这些考官都是翰林院、礼部、都察院出身的清流,皆有进士功名,学问颇高。

一番评阅之后,六人聚在一起讨论,将三个等级的考卷,从优到次汇总后呈至主考官陈洪处,由其再次评定次序。

陈洪看得很仔细,从中午看到了傍晚,中间没有片刻休息,从头到尾读完了全部三百人的考卷。

全部阅览一遍之后,他闭目沉思片刻,这才对其中部分答卷的次序进行了些许调整。

其中排名靠后的考卷,陈洪并未变动,他只稍微调整了下最前面的约莫二十份。

不过他也并非完全凭自己心意,每做一次调整,都会十分细致地向几位同考官讲解一下他之所以会这样变动的理由。

譬如之前某份在同考官们看来内容、文采、书法皆是上等,尤其是书法,冠绝三百贡士的考卷,便被陈洪以内容华而不实之由,从原来的第四名调整至第二十名。

同考官们虽略有疑惑,但细细思索一番,又觉陈洪所说确实有理。

于是,就这样,几人边阅卷边讨论着,及至深夜,这场殿试考卷的初阅和复阅才算彻底完成。

在文华殿大学士陈洪的带领下,经主、同七位考官共同评定,总算草拟出了一甲、二甲和三甲的初步人选。

当然,这份草拟名录上只有考卷编号,并无考生名字,毕竟试卷还是糊名状态,只有皇帝御览并钦定最终名次后才可拆除糊名。

只是奇怪的是,此番草拟出的一甲以及二甲前几名的考卷,皆是书法平平无奇之辈,并没有一份考卷能从字面上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

第二天,御书房。

隆治帝以及几位殿试考官都在。

此时早朝已经结束,趁此机会,几位主、同考官在此将殿试考卷和草拟名录呈给了皇上。

御案之后,隆治帝正一份一份翻阅着,看起来颇为期待的样子。

不过他的这份期待也确实没有落空,刚拿起第一份考卷,他就眼前一亮。

按理来说,此番殿试所出之题,在回答时上可诉诸战略、下可诉诸战术。

题目中囊括的几个问题,就算只有一个答得出彩,排名也不会低。

但这却并不容易,因为考生多为埋头苦读之人,对军事的理解,全凭经史文章中的只言片语。

所以在写这篇策论时,绝大部分考生难免会答得大而空泛,只知颠而倒之、倒而颠之地不断重复一些老生常谈之语,全无自己的见解。

隆治帝本也认为大部分考生都会如此,只前几名可稍微答出名堂。

但这份被众考官推为一甲头名的考卷,却完全打破了他的预期。

因为里面对攻守、练兵、后勤的见解,完全不逊色于久经沙场的老将、亦或是在兵部从事多年的官员。

甚至其中的某些观点,对他都有一些启发。

“此人将来若不夭折,或可出将入相!”

隆治帝心中不禁这般想着,正待提笔御批,却又缓缓止住了动作,继续往下翻看起了第二份考卷。

有着第一份卷的珠玉在前,他现在对后续试卷期待更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