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初次交流的反思与再筹谋

东方艾艾结束和爱丽丝的通话后,一个人在办公室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眉头紧皱,心里就像翻江倒海一样,久久平静不下来。这次和皮特卡拉的交流,虽说有了个开头,但实质性的进展却一点儿都没有。航天智擎项目可是要打造一个能把设计仿真和生产制造合为一体的航天工业软件平台呀,而借助皮特卡拉的开放平台,是攻克三大关键算法这个核心难题的关键一步。可第一次交流,只是在开放平台的理念上聊了个表面,关键算法的合作模式根本没深入谈。不过,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对皮特卡拉在这方面的大致想法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这感情上的事也跟着捣乱,成了东方艾艾心里的一个大难题。但他知道,当务之急是得把团队的核心成员召集起来,一起好好总结总结第一次交流的经验教训,为第二次交流做个周全的计划。于是,算法专家林宇、技术骨干李寻欢、产品经理王瑞瑞、需求管理专家陈峰和人工智能专家李菲菲都来到了会议室。

东方艾艾率先打破沉默,一脸严肃地说:“各位,今天和皮特卡拉的交流已经结束了,咱们先来说说第一次交流的不足之处。在关键算法的讨论上,咱们根本没说到点子上,既没让对方清楚咱们在三大关键算法上的研究进展和需求,也没了解到他们在这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实际经验。对于开放平台,咱们也只是浅尝辄止,对它的架构、接口标准以及怎么和咱们的项目深度融合,都还糊里糊涂的。还有合作意向和模式的探索,咱们都没明确提出自己的期望和底线,导致交流的时候没重点,松松散散的。”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过,接着说:“现在,咱们得重点谋划第二次交流。咱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向皮特卡拉提出使用开放平台的要求,争取和他们签个合作协议,或者建立个联合实验室之类的合作形式,好帮咱们攻克航天智擎项目的算法难关,推进设计仿真和生产制造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大家都说说,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第二次交流的人各自都负责啥?要是对方提出特殊要求,咱们又该怎么应对?”

林宇推了推眼镜,不紧不慢地说:“从算法的角度来讲,我虽然掌握了两大关键算法的核心技术,但第二次交流的时候,我觉得让陈峰先代替我讲讲算法相关的内容比较好。陈峰可以从需求管理的角度,说说咱们项目对算法功能的需求和期望,这样既能体现咱们对应用场景的深入理解,又不会一下子就暴露我的技术实力。要是对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追问得比较深入,我再找合适的时机介入,展示一些关键技术的亮点,但核心算法的逻辑可不能透露。在讨论联合算法研发或者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时候,我会强调咱们在算法应用和项目实践方面的优势资源,同时提出合理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模式,比如说以数据共享为基础,分阶段开展算法联合优化工作,让对方多关注合作的可行性和潜力,而不是光盯着技术细节。”

李寻欢紧接着说:“我负责和编程接口以及平台架构相关的事。交流的时候,我和王瑞瑞一起去。我会重点关注对方开放平台的技术架构和接口规范,如果对方提到编程接口有什么特殊要求或者限制,我会从技术通用性和项目扩展性的角度去分析,不能让对方知道咱们在接口适配方面的具体技术储备。比如说,如果对方提出一种接口加密方式,我会先看看对咱们项目有啥影响,再根据行业通用标准和项目长远发展的需求,和对方商量一个更合适的解决方案,而不会透露咱们已经有的应对技术手段。王瑞瑞呢,可以从产品整合和商业合作的层面,和对方探讨平台对接后的产品规划和市场前景,分散对方对技术细节的注意力,让他们摸不清咱们技术团队的全貌。”

王瑞瑞作为产品经理,考虑得更全面,他说:“我来主导合作模式和产品整合方向的讨论。在交流的时候,我会把咱们航天智擎项目的宏伟规划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展示给对方,强调开放平台合作对双方在航天工业软件领域拓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如果对方提出合作协议的条款或者特殊要求,我会灵活应对。比如说,如果对方要求很高的平台使用费用,我会从市场竞争的态势和双方长期合作的潜力入手,提出用技术共享、联合市场推广等方式来代替部分费用支付的方案,同时不能暴露咱们的成本底线。我还会根据交流的情况,适时地把话题引到产品功能整合和用户体验提升上,让对方多关注合作后的产品整体效益,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交易。在人员安排上,我和李寻欢一起,既能体现技术和商业的协同合作,又能避免太多技术人员直接和对方接触,保护咱们的技术团队架构信息。”

陈峰从需求管理的专业角度补充道:“虽然我在交流中要先讲算法,但我会从需求导向出发,说说咱们在航天项目中对算法功能的需求痛点和期望目标。比如说,在提到某个关键算法的应用场景时,我会强调它对项目整体性能提升的重要性,而不会涉及具体的算法实现。如果对方针对我讲的内容追问技术细节,我会巧妙地转移话题,引导对方关注我们需求背后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机会。这样可以让对方对咱们技术团队的分工产生混淆,同时也为林宇后面的介入创造有利条件。在需求对接的过程中,我也会留意对方的反应和潜在需求,为咱们制定合作策略提供更多的依据,确保在不暴露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合作意向和底线。”

李菲菲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人工智能应用于航天项目方面,我不会在第一次交流中就把咱们的技术成果全部展示出来。我会挑一些有代表性但不是核心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来分享,比如一些辅助性的数据分析或者初步的故障预警模型应用。如果对方对这些案例感兴趣,追问得比较深入,我会强调咱们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和创新能力,但不会透露具体的算法架构和数据训练细节。同时,我会关注对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案例,评估一下和咱们项目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为后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决策提供参考,不能让对方太早看清咱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真实实力和发展方向。”

东方艾艾认真地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心里渐渐地有了第二次交流的清晰计划。等大家都说完了,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大家分析得都很到位,为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指明了方向。对于第二次交流,我们要根据交流的阶段和重点,有策略地安排人员参与。一开始,陈峰和王瑞瑞可以先和对方进行宏观层面的交流,展示咱们的项目愿景和合作意向,试探一下对方的底线和兴趣点;到了中期,根据对方的反馈,林宇和李寻欢再适时介入,深入探讨技术细节和合作模式,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尺度,不能暴露太多;李菲菲呢,就在人工智能相关话题被提及比较多的时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享和交流,保持技术的神秘感。我会负责总体的统筹协调,在谈判桌上坚定地强调我们的核心诉求,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保密条款以及合作权益分配。我们要提出分阶段合作的模式,以技术试点验证为起点,设定严格的阶段性考核指标,只有他们达标了,我们才逐步扩大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同时,在合作期限内,要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战略布局和人员调配,我们既能展示实力,提出核心诉求,又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关键人员和技术秘密,为航天智擎项目的成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家听了,都眼神坚定地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次会议,就像给即将开始的第二次交流之旅扬起了满满的风帆。

东方艾艾望着窗外的城市景色,心里思绪万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和商业的较量,更是对团队智慧和默契的一次考验。每一个决策、每一次交流,都像是棋盘上的棋子,得小心翼翼地落子,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占据主动。而他,作为团队的带头人,肩负着带领大家走向成功的重任。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不能让任何一点疏忽影响到团队的努力和付出,一定要把每一步都掌控好,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