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初恋 初恋为什么消失了

初恋,生命最初的向往与勇气

初恋对每个人来说其实是特别关键的,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个人失去初恋之后,后面越找越好这种情况比较少,在内心深处特别怀念的还是初恋。

为什么呢?首先,从年龄上看,初恋时一般来说大家都比较年轻,比较单纯。爱一个人的时候,内心是最重要的,会从直觉上一下子喜欢一个人。其次,年轻的时候没有很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对爱的投入感比较彻底。

中国传统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好像我们的人生是可以用一个流程来描述的。但这个流程对一个人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里边的那些片段。你的人生里面有没有一个精神的高峰,或者说情感的高峰、事业的高峰?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人生才会获得一种精神,这些东西会定义你的生命是不是有价值。

在现代社会里面,遇到初恋或者说打开初恋,它的障碍比传统社会要大得多,因为人会疑虑,面前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有时候你会不舍得把自己的全部决定放在这么一个初见上,所以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初恋的投入可能是有所保留的。

一个人一生如果没有初恋的话,对生命来说是非常遗憾的。年轻的时候,你有巨大的冲力,你对爱情有真实的向往;长大以后,成熟以后,你可能就再也不会有这样一种心境了,再也不会有这样一种勇气了,你考虑问题的方式已经变了,人生参照系已经变了。

人生往往是因为初恋而美好,有了初恋,对生活的定义也会不一样。以前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可能就是成绩很好,有一份好工作,或者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经历了初恋之后,你才发现生活是另外一回事,“美好”的定义变了。

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夫人弗里达写过一本回忆录,回忆她和劳伦斯的情感经历,叫《不是我,是风》。

他来我家时的情景至今仍浮现在我的眼前。他身材瘦削,两腿修长,步履轻盈,动作敏捷。初看去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他还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有一种用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具体地说是什么,我也说不清。

那个时候,弗里达已经三十一岁,有三个孩子。在英国,当时称这样的女性为“领扣已经打开的女人”,就是已经嫁人了。她的丈夫是一位大学教授,在英国传统社会里面她已经有很好的生活了。这个时候,二十六岁的劳伦斯来到他们家,想请教她的丈夫关于去德国一所大学任教的事。

那天他进屋时,教授夫人弗里达和他打了个照面,就在那一瞬,劳伦斯看到这个女人,忽然一下子满眼都是阳光。他回去后不久给她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你是全英国最美的女人。

当然女性的表达比男性要含蓄得多,其实在开门那一瞬,弗里达看到一个年轻人,面容严峻,但是眼神里面透着一种非常凌厉的光。

一个女性爱一个人的时候,她不会去描述得很清楚,说“这个人很帅”之类。教授夫人看到劳伦斯,心里突然感到一种东西,但她说不清楚。后来他们毅然决定走到一起,私奔了。两人压力特别大,整个社会都排斥他们,但因为排斥反而获得某种幸福,因为他们不可能再过平常的生活了。

我去英国的时候到劳伦斯的故居去看,在一个矿区旁边的镇上,是那种中产阶级比较优越的生活,但劳伦斯就跟这样的生活告别了。他们当时写的作品也不被接受,无法出版,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彼此互相依靠,才能有一种持续的生活。

很少有人真正把文学变成一种生活,而他们两人在与社会这么巨大的一种对抗里面,依靠文学,依靠创作,一步一步,最后建立起一种自己也没想到的生活。

在今天的大学里面,我接触到很多人是把初恋当作一种训练、一种体验。因为初恋的成功率太低了,所以就形成了一个观念,初恋不过是不恋白不恋,以后不一定是跟这个人在一起。这就把初恋一下子瓦解了,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虽然劳伦斯和弗里达之前有情感经历,但他们两人的相遇,是生命中真正的初恋,真是让两个人的生活完全改变了。然而,从志业上讲,如果没有这个初恋,劳伦斯和弗里达还是搞文学,命运还是这个大方向。但是有的初恋不一样,会让一个人从自己原来的追求完全转变为另外一个方向,这是初恋里面特别有力量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