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京乡土记·岁时风物略(图文精选本)
- 邓云乡
- 1185字
- 2024-12-27 18:18:31
节赏·耍青
北京人历来就十分重视过端午节,俗语就叫作五月节,把它和八月节——中秋,正月初一过大年,并称为“三大节”。这三大节不只是游赏宴乐的节日,也是经济上结算的日子。商店中要结算,要收账;住家户要还“节账”。另外机关的差役,家中的佣人,常去吃饭的饭馆的跑堂,常去看戏的戏园子的看座的,都要给以开赏,谓之“节赏”。如果还不起节账,开销不出节赏,就叫作“过不去节”,就得想办法借钱过节。《越缦堂日记》咸丰十年端午日记云:“还各店债,付芷郎钱六十吊……借得叔子京蚨满五十吊,付仆从节犒四十吊。”这位大名士,旧京官的李慈铭老爷,当年就是经常过不去节,要借钱来开销节账和节赏的。
端午时贴天师符、插菖蒲
五毒符
辟邪剪纸
清代的穷京官,如翰林院、国子监、礼部、兵部等等,俸银俸米都很少,又没有什么大权,外快相对也少,而平日开支甚大,外面买煤、买米、买菜,一律立折子赊账,连看戏、吃花酒等正当及不正当娱乐,都是不付现钱,一律赊账,平日花天酒地,随意作阔,但一到节下,就要发愁打饥荒了。因而当年不少京官,平日靠赊欠借贷过日子的,一到节下就分外忙碌。不过端午节是一年中第一个大节,实在周转不灵,还可以向债主子说句好话,推到下节,不过有些节赏是非付不可的。因而目空一切的李慈铭,也不得不借钱付“仆从节犒”了。
北京的端午节,正是榴花照眼、新绿宜人、不冷不热的好季节,正是外出游耍的好时候。北京没有大江大河,历来都没有龙舟竞渡的风俗,可是端午外出游耍,却一向都十分盛行。而且游耍的地方也很多,如天坛、金鱼池、满井、高梁桥等处,都是游人集中的地方。所谓“为地不同,饮醵熙游也同”。这些游耍胜地,现在除去天坛而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不存在了。这里稍作介绍,聊存春明掌故吧。
金鱼池在天坛北,是金代的鱼藻池。《燕都游览志》记云:“鱼藻池在崇文门外西南,俗呼曰金鱼池,畜养朱鱼以供市易。都人入夏至端午结篷列肆,狂歌轰饮于秽流之上,以为愉快。”前人记载金鱼池的诗文很多,都把金鱼池说得十分美妙,可是几十年前看到的金鱼池却都是一汪臭水,及至读到《日下旧闻考》所引明初孙国敕《游览志》文字,说到“轰饮于秽流之上”,才哑然失笑,金鱼池大概从古就是浊流了。
所以读到前人的文字记载,也不能完全偏信,本来是很脏的地方,形诸文字时却写得十分漂亮,迷惑了许多后来的人,发了许多无聊的感慨。从金鱼池自明代初年就是秽流这件事情,也可以悟出不少道理来。
如果说金鱼池是污浊的地方,那满井、高梁桥的确都是好地方。满井,明人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曾经生动地介绍过,不过后来人们很少去了。高梁桥则是两水夹堤,垂杨十里,从明代到前几十年,一直是好玩的所在,只是后来可供游玩的地方多起来,也就没有人再去欣赏这野趣了。而且后来端午节出游,也不再列入重要项目。在北京的生活中,所谓“耍青去,送青回”(彭蕴章端五诗,见《松风阁诗钞》)的风俗已慢慢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