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陈胜 吴广起义

第一节 秦末社会背景

秦朝建立后,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逐渐巩固了其统治地位。然而,统一后不到二十年,秦朝在内部矛盾的重压下迅速瓦解,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治国,以法治和严刑峻法为主要手段,推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虽然这些政策在短期内有助于巩固统治,但长此以往,却加剧了社会的紧张和矛盾。秦朝的严刑峻法使得普通百姓生活在极度的压迫和恐惧之中,法律过于严苛,刑罚过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比如,秦律规定,如果有人逃亡,连坐制度会波及其家族和邻里,使得大批无辜者受到牵连,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严苛的法律和政策,秦朝的法律极其严酷,对犯罪者施以残酷的刑罚,连坐制度也被广泛应用。严苛的法治虽然在短时间内维护了社会秩序,但也极大地压迫了百姓的生活。秦律对民众的控制极为严格,稍有不慎便可能触犯法律,遭受严厉的惩罚,普通百姓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中,生活在极度的恐惧和压迫之中,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秦朝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皇帝权力极大,地方豪强和贵族的权力被大大削弱。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郡,每郡设郡守,郡以下设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吏。这种中央集权体制虽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也导致了地方官员的贪污腐败和滥用职权,百姓负担日益加重。

秦朝时期,经济剥削和徭役沉重。农民不仅要缴纳高额的赋税,还要承担繁重的徭役,常年被征发去修筑长城、阿房宫等大型工程。这些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农民的生计难以为继。秦始皇在位期间,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不仅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还极大地消耗了人力资源。成千上万的农民被征发去参与这些劳役,长时间的劳役使他们无暇顾及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生活困苦。尤其是修建长城,调动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农业生产下降,农民负担加重,生活困苦,怨声载道。

战争和徭役的频繁使大量农民被迫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流民无以为生,只能四处流浪,甚至铤而走险,成为盗匪,社会治安急剧恶化。流民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流民的存在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也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潜在的力量。

秦始皇在位期间,朝政比较稳定,但在他去世后,秦二世胡亥即位,宦官赵高把持朝政,朝廷内外政治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赵高大肆排除异己,滥杀无辜,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许多原本支持秦朝的贵族和官员,也因利益受损而心生不满。胡亥即位后,任用赵高为中车府令,掌握朝政大权,赵高擅权弄政,排除异己,大肆屠戮功臣宿将,甚至连皇族成员也不放过,朝政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政治动荡不安,胡亥在位期间,朝政紊乱,民怨沸腾,为后来农民起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大力推行法家思想,以法治国,实行严刑峻法。秦律极其严酷,对犯罪者施以残酷的刑罚,稍有不慎便可能触犯法律,遭受严厉的惩罚,秦朝还实行连坐制度,一人犯错,亲属、邻里都会受到牵连。这样的高压政策,使得普通百姓生活在极度的恐惧和压迫之中,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同时,秦始皇还通过焚书坑儒等手段实行思想控制,严厉打击异己思想,镇压文化知识分子,以维护统治的思想统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烧除《秦纪》以外的所有史书和私人所藏的书籍,禁止讨论古代历史和当代政事。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以“惑乱百姓”为由,下令坑杀了460余名儒生,焚书坑儒的措施,使得知识分子噤若寒蝉,思想受到极大压制,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秦朝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秦朝时期的大规模徭役和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农民被迫长时间离开土地,导致土地荒废,粮食减产。秦朝的大规模工程建设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如修筑长城、大运河等,使得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农业生产的困难。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不断对外扩张,进行军事征伐。这些军事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秦朝的疆域,但也极大地消耗了国家的财力和人力。长时间的战争使得国库空虚,人民疲惫不堪。此外,边境地区的战乱和动荡,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严苛的法治、沉重的赋税和徭役、政治腐败以及流民问题,使得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农民的生计受到严重威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情绪逐渐积累并最终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成为揭开秦朝覆灭序幕的重要事件。

第二节 起义的爆发与过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秦朝征发闾左九百人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为人佣耕。吴广(?~前208年),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贫苦农民出身。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因大雨被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

陈胜和吴广在面临绝境时,决定采取行动。他们意识到,必须用巧妙的手段来鼓舞士气、发动起义。陈胜对吴广说:“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能够激励这些人的方法,否则我们将全军覆没。”

陈胜和吴广决定利用“鱼腹丹书”和“篝火狐鸣”的计策。他们首先将一块竹简刻上“陈胜王”三个字,然后将竹简藏在一条大鱼的腹中。接着,他们找机会让士兵们在做饭时发现了这条鱼。当士兵们将鱼剖开,发现竹简上的字时,无不惊讶。他们纷纷议论道:“这是上天的旨意啊,陈胜应该为王!”

晚上,陈胜和吴广又在营地附近点燃篝火,模拟狐狸的叫声。他们告诉士兵们:“这是上天在昭示我们,是‘狐鸣’,天命昭昭。”在篝火的映照下,士兵们听到那诡异的叫声,心中既惊讶又畏惧。篝火的光芒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火焰的跳动仿佛在诉说着天命的召唤。

这些巧妙的宣传手段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使他们相信起义是天命所归。陈胜和吴广对士兵们说:“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点燃了士兵们的反抗情绪,大家纷纷表示愿意跟随陈胜和吴广反抗暴秦。

在士气高涨的情况下,陈胜和吴广率领戍卒发动起义。他们首先攻占了大泽乡,接着迅速向周围地区扩展。起义军很快攻占了蕲县(今安徽宿州),然后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了政权。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号令天下,宣布与秦朝决裂。

陈胜和吴广在陈县召集当地的百姓,向他们宣讲反抗暴秦的正义性。陈胜说:“秦朝暴政让我们无路可走,我们要为了自己的自由,为了我们的家园,奋起反抗!”百姓们听后纷纷响应,表示愿意支持起义军的行动。

起义军迅速壮大,在短短几个月内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他们不仅占领了陈县、汝阴(今安徽阜阳)等地,还在薛地(今山东枣庄)建立了“大楚”政权,陈胜自立为“张楚王”,以昭示天下反秦。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吸引了大量不满秦朝统治的百姓和逃亡的奴隶加入。

陈胜和吴广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宣讲他们反抗暴政的正义性。他们告诉士兵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大家纷纷响应,决心跟随陈胜和吴广反抗暴秦。

随着起义军的势力不断壮大,陈胜派遣部将向各地扩展。周文、武臣、张耳等将领率领起义军分别向北、向西进军,起义的火焰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周文率领的军队攻占了赵地的部分地区,而武臣和张耳则在燕地和赵地的战斗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起义军的迅速扩展,使得秦朝的统治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在各地的战斗中,起义军不仅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也吸引了许多不满秦朝统治的士兵加入。他们纷纷投奔起义军,带来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和资源。陈胜和吴广对这些士兵进行了妥善的安排,使得起义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陈胜还派遣使者联络其他反秦势力,试图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朝的统治。起义军在各地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范围内反秦力量的士气。越来越多的不满百姓、逃亡的奴隶以及地方豪强纷纷加入起义军的行列,使得起义军的力量不断壮大。

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涨,各地百姓久苦于秦政,纷纷杀秦长吏,响应陈胜。特别是楚国旧境,数千人为聚的不可胜数。骊山刑徒英布与番阳令吴芮联兵数千人起义。东阳少年杀掉县令,推举陈婴为长,队伍迅速发展到两万人。秦嘉、朱鸡石等人起兵包围郯城。当过秦泗水亭长的刘邦在沛县豪吏萧何、曹参等人拥戴下,杀掉沛令,迅速组成一支二三千人的武装。与此同时,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也纷纷起兵反秦。如齐国贵族后裔田儋击杀狄令,自立为齐王,楚国贵族后裔项梁、项羽叔侄也袭杀会稽守殷通。项梁自立为会稽守,以项羽为裨将,很快聚集了一支八千人的子弟兵。其他如原楚国的贵族房君蔡赐,孔丘的八世孙孔鲋等,也投奔张楚政权。

吴广率领起义军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击秦。周文的队伍在进军咸阳途中,不断扩大,到达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辆,战士几十万。起义军进抵距咸阳百来里的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秦二世慌忙令少府章邯把修建骊山墓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起义军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起义的火焰从大泽乡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成为推翻秦朝统治的重要力量。

第三节 起义的结局与历史影响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起义的初期,陈胜和吴广迅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攻占了大量地区,显示出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巨大力量。然而,由于缺乏组织和领导的统一,加之内部矛盾重重,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起义初期,陈胜和吴广迅速攻占了蕲县、铚县等地,并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吴广被封为假王。起义军的士气高涨,迅速攻占了蕲县(今安徽宿州南)和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随后继续东进,攻下了酂县(今河南永城西)、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和柘县(今河南柘城北)。在这些战斗中,起义军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高度的组织性,广泛吸引了当地农民的加入。起义军在进驻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经拥有了数万步兵、千余骑兵和数百辆战车,声势浩大。

随着起义军势力的不断扩大,陈胜在陈县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商议大计。当时魏国名士张耳、陈余建议陈胜立六国之后以争取旧贵族的支持,但陈胜没有听从这个建议,而是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涨,各地百姓久苦于秦政,纷纷杀秦长吏,响应陈胜。

然而,随着起义的深入,起义军内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吴广率领起义军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击秦。周文的队伍在进军咸阳途中,不断扩大,到达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辆,战士几十万。起义军进抵距咸阳百里之地,秦二世慌忙令少府章邯把修建骊山墓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由于缺乏战斗经验,起义军孤军深入,接连受挫,最终周文自杀。

起义军的内部矛盾和分裂进一步加剧了失败的风险。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节制,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武臣到邯郸后自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丞相。陈胜命他率兵入关支援周文,但他抗命而派韩广略取燕地,韩广在燕地旧贵族的怂恿下也自立为燕王。周市至魏地,立魏国旧贵族宁陵君咎为魏王。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

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起义军的弱点和矛盾逐步暴露。章邯率领的秦军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陈胜亲自督军应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苍头军,两度收复陈县,并处死庄贾,但整体形势已无力回天。

在战役中,章邯率领的秦军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策略。章邯调集骊山的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迅速向起义军发动反击。起义军在缺乏战斗经验和有效指挥的情况下,多次失利。周文的孤军深入,使起义军陷入被动局面。荥阳之战的失败标志着起义军的重大挫折,吴广在内部冲突中被杀,使起义军的士气进一步低落。

陈胜的死亡成为起义失败的转折点。陈胜被杀后,起义军失去了主要领导,虽然吕臣继续努力,但已无力回天。起义军各部在缺乏统一指挥的情况下,纷纷各自为战,最终被秦军逐个击破。章邯在对付起义军的过程中,展现了其军事才能,通过迅速集结力量,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成功地瓦解了起义军的抵抗。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其历史影响深远。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起义展示了农民阶级的巨大力量,极大地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起义的爆发和发展,为后续的反秦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陈胜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成为后世起义者的重要精神指引,激励了后来的无数农民起义者。

起义不仅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秦斗争,还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义极大地削弱了秦朝的统治力量,为项羽和刘邦的反秦斗争创造了条件,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起义军的斗争不仅削弱了秦朝的统治力量,也为后来的反秦势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