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晚上。
村里来了耍龙灯的,热闹的紧。
刚好那时候还没有元宵晚会,大家也都去看耍龙灯了。
那架势可比之前来送福的舞龙的要强上许多,光耍龙的都有十二个人。
还有唢呐和腰鼓队配着节奏。
由于那龙也还是薄纸和竹骨做的,在敬龙灯的时候还被点着了龙头,吓了大伙一跳。
而母亲只是小看了一会,就回家纳鞋去了。
这阵子,她晚上都是趁着有电,纳鞋的速度都加快了很多。
都有十来双了,大部分都是给大姐的嫁妆。
因为过了十五,这供电又是说不准的事情了。
老支书又是有点煞风景的讲了正月二十五,要修马路的事情了。
众人是边看热闹,边讨论着修路的事情。
宋向阳几人多看了一会,也便早早回家休息了。
因为明天,要准备“大姐夫”后天下聘的一些吃食和伴手礼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早早地开始泡糯米,打豆腐,炸米花这些。
而宋向阳则搭着林场的顺风车去到了街上,打了几斤“爆米糖”。
等到下午的时候,一家人又开始炸通辣椒、油糍粑,煮红鸡蛋这些。
十七的时候,“大姐夫”和几个长辈担着几担聘礼早早就来了。
都是木质的担子,里面有一腿猪肉、糍粑、鸡鸭鱼、酒、白糖、银首饰、棉布和一些糖果。
还有两套给大姐的新衣服。
让人意外的是,还有几种非常少见的热带水果,苹果、香蕉和菠萝。
这几样东西,当时整个乡里都没有卖的,尤其是菠萝,很多人都还没有见过。
宋向阳一大家子人也都来了,连舅舅们也都来了。
还有一些关系比较好的村民。
宋向阳赶紧点起鞭炮,进行欢迎。
之后,大家先进行了一番聘礼的交接和清点,还有就是交流定日子以及结婚是个什么章程。
接着,就是大姐和大姐夫在长辈的见证下,签下婚书。
这时候,宋向阳很懂事的和堂哥几个又放起了鞭炮。
这时候,双方长辈才都在堂屋坐下来,开始聊起了天。
不过由于语言略有不同,交流起来是有点费劲。
而舅妈、伯母们就都拿着那些带过来的肉食,开始准备起了午饭。
本来,如果是相亲认识的,这时候双方都会有一个单独交流的机会。
但大姐和大姐夫都是之前的老同学了,相互都熟悉,所以,也就都和大家在一起聊着天。
只是,两人的样子,有点拘谨和别扭。
午饭的时候。
席前,先要进行一番“讲礼”。
对方长辈是个中学老师,讲的话,连宋向阳都觉得很有文采,而且用的还是普通话。
只不过,宋家这边人都是泥腿子,听得都有些云里雾里。
本来宋向阳家“讲礼”的应该是爸爸或者爷爷,但是爸爸没有回来,爷爷也已经故去,便由大伯父进行“还礼”。
大伯父一年学都没上过,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连宋向阳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对方都显得很有礼貌,听不明白,也装作很认真的样子。
一番“友好”交流下来,便开始相互敬起酒来。
“大姐夫”不大会喝酒,但是却很顶事的敬着酒。
宋向阳怕他喝醉了,等下不好商量事情。
赶紧趁他还清醒的时候,跟他说了帮忙去县城买“打气球”的事。
“大姐夫”眼见已是自家人,搂着宋向阳肩膀就拍着胸脯做着保证。
不仅连货钱都没收,还给了宋向阳一个五十块钱的大红包。
还有一套极其珍贵的《中国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纪念邮票,里面有8分、20分、30分、50分四张邮票。
那是最让宋向阳心动的东西。
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在课本里夹一些蝴蝶、蜻蜓、壁虎和植物标本。
尤其是他们村里仅有的两棵银杏树,树叶大部分都是被他摘的。
最后,等到母亲把鞋垫、布鞋、新衣服、伴手礼等回礼装好,“大姐夫”都是被架着回去的。
弄的大姐都是又好气又好笑的。
婚事的日子,已经定在一个月后的农历二月十八。
下一次赶集的时候,约好去照结婚照和领证。
母亲给亲戚们回好礼,又不放心的去找了那位赤脚医生,再次合了下八字。
并且,看了一个新屋进火的日子,农历二月初六。
回来后,又是一脸笑容的,去村里散发喜糖、喜礼啥的。
而宋向阳姐弟几个,则是忙着到处去送借来的凳子、桌子、锅碗瓢盆。
临近赶集的前几天,宋向阳和姐姐几个又是挖“蕨巴”,又是挖葛根,准备到时候也拿到集市上去卖。
那“蕨巴”清洗干净,捣碎,磨成渣,然后沥水,晒成粉,制成“蕨巴豆腐”,炒腊肉是一绝,比家常豆腐价钱也贵很多。
葛根那时候还没有喝葛粉的习惯,于是只好切断、蒸熟。
而间隙的时候,宋向阳又去几座山里放了“挑子”,收了一只野兔、三只竹鸡。
他准备用这专门弄个套野物的摊子,所以还找大伯父买了几个精巧的竹笼,不过都是不那么轻易被套中的尺寸。
赶集的前一天,大姐夫李国庆送来了几把气枪,十几包气球,然后几把较大的水枪和“洋炮枪”。
这平日里,小孩子们都是用竹筒做的水枪,以及连接木门的“荷叶”做的“荷叶枪”,这大水枪见都没见过。
更不用说那转轮“洋炮枪”了。
这东西要是拿出去作为打气球的奖励,保管小孩子喜欢的很。
宋向阳对这些赞不绝口,笑着问大姐夫:
“你这都是哪里搞来的玩意啊,这些东西可是稀罕货哦。”
李国庆已经没有此前那么拘谨了,笑着回应道:
“这是我县城一个朋友搞的,他那不仅还有可以用来打猎的气枪,还有土铳呢。那土铳我都打过一次,威力大的很,多放点大铁砂,野猪都能打死。等哪阵子有时间了,我给你搞一把下来,你想进山搞点野物就更方便了。”
宋向阳一听,眼睛有些放光。
自己平日里下的那些“套子”能套下野兔、野鸡啥的,但是对于大家伙和天上飞的,是很难套到的。
尤其是田里的秧鸡、斑鸠、白鹭这些,他们这里多的很,但是就是很少捕的到。
还有就是山里的领雀嘴鹎、松鸦、白头翁、鹁鸪鸟以及岩鹰也是不少。
林场里,更是很多。
有了“土铳”,多加点细铁砂,一枪都能把一树的鸟给全部撂倒。
他记得后面自己有一次去父亲单位的时候,父亲也是和几位叔叔用“土铳”打猎,收获都很多。
他们那里,比清水村还偏,野物也更多。
唯一不好的,像麻雀这些小东西,体内的细铁砂有可能咯到牙齿。
宋向阳收了这些礼物,也是很不好意思。
但是,他心中早有计划,准备到时候大姐结婚的时候送个大家伙。
另外,他还要教大姐一些东西,让她不是赶集的时候,都可以到中学和小学的交界处去做点生意。
这样,大姐家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起来的。
所以,当下他并没有说过多感激的话。
不过,母亲则是真的越看“郎崽”越欢喜的架势,又塞了几双布鞋和鞋垫,还有大姐织的一件毛背心和围脖。
大姐夫高兴的咧着嘴,连走路都有点漂浮了。
那骑着那辆旧自行车都像踩着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