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亨觉得自己又行了(3k求追读)
- 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
- 黯淡星L
- 3068字
- 2025-01-14 00:01:54
前脚砸了叛军建的外城,后脚叛军就撤军了。
任谁也不免多想一二。
张巡在思虑道:“现在城中还有近千骑兵,或可尝试一二……只不过就算真的砸死了叛军大将,纵观西南叛军撤退之状,军容未损,不可冲动。”
“就依张公所言!此行我与公同去。”李倓说,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增长军旅经验。
张巡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下来,这段时间以来李倓已经充分得到了他的信任,可他还是强调道:“外出作战,大王定要听我指挥!”
“那是当然!”
李倓答应地很干脆。
事实证明,张巡的判断没有错,叛军的确在准备撤军,而张巡领着城中一千骑兵先后侦查了三日,直到叛军的后军撤离,都没有找到机会。
最后一日,叛军的后军看似混乱,但实则有骑兵在不远处埋伏,这一切都被张巡派出的斥候探查到了。
“对方也不想再打一仗,不然不会把伏兵放在这么明显的位置。”张巡骑在马上,遥望着远处叛军骑兵离开时所带起的烟尘,向李倓解释道。
“按照叛军一贯的做法,只有那些跟随安禄山起兵的河北人才是核心,剩下的被强征入军中的河南人乃至于河北各郡人,在叛军将领心中只比民夫高上一筹罢了。若是叛军主帅真想打这一仗,就会把后军变成能被我们吃下的诱饵。”
李倓思索后疑惑道:“观看叛军行状,不似有粮草之忧,仓促撤军,莫非是叛军内部又有了什么变化?亦或是叛军在别处打了败仗,要调兵回援?”
张巡应道:“确有可能!”
当即张巡又分出一百精骑交给南霁云,监视着叛军的后军和骑兵离开。
待回到城中后,张巡说道:“虽不知叛军因何撤军,但不可不防备其日后再来,真该趁此机会调集兵员甲胄,赏赐功臣,修补城防。”
若是换做以前,对于前两者,张巡不说想都不敢想,也绝对会降低心理预期。
但这不是建宁王来了吗,虽然淮南的印信管不了河南的官,但起码建宁王从身份到职权都不逊于李巨,可以为睢阳将士们向李巨据理力争!
李倓当然明白张巡之意,答应道:“这几日张公与许公正好统计立下功勋的将士百姓,给我一个名单,等到确认叛军撤兵,我便先回临淮……算算时间,此刻淮南大军已经到了临淮了吧!”
……
就在李倓和张巡等人商议着之后之事时,尹子奇正向部将们说明撤军缘由:“此次撤军,对外只是宣称大军自去年往河北作战,其间几乎没有休整,疲惫不堪,实则是为了分兵防守。”
“就在日前,郭子仪领兵击败了崔乾佑,夺得了河东、冯翊二郡,以此二郡为基,郭子仪可从容出兵潼关,隔断长安与洛阳之间的联系。”尹子奇扫视着在场的部将们,“我受圣人大恩,委以河南节度之重任,今圣人有诏,定当听从。汝等可有异议?”
“谨遵节帅号令!”
尹子奇眼睛一瞥,首先开口的正是令狐潮,随后在场众将皆是附和,就连杨朝宗也不例外。
他满意地许诺道:“待到洛阳,圣人必有重赏!”
不过这十多万大军不可能都被带去洛阳,原本的河南军大都被尹子奇留了下来,倒是如令狐潮、杨朝宗这类将领,都被尹子奇带去了洛阳。
一些将官虽不愿离开军队,但见为首的令狐潮和杨朝宗都没拒绝,也只能应命……毕竟名义上尹子奇可是带着他们去洛阳奔前程的。
……
关中。
在李倓离开的这段时间,行在已经抵达到了凤翔郡。
过了个年,换了个地方,房琯领着近五万大军战败所带来的阴霾已经近乎消散,皇帝李亨觉得自己又行了。
不怪他这么有自信,实在是在他看来局势大好——在他的诏令下,距离更近的陇右、河西两镇派来了一部分兵力,而远在西域的安西、北庭两镇勤王的兵马也在大将李嗣业的带领下即将刚刚抵达凤翔。
精锐之师到了,粮草辎重也没拉胯——自李倓平定李璘后,江淮的租赋早就顺着漕运抵达了凤翔郡南边的洋川郡(汉中东部),虽然最后一段路比较难走,但也只是小麻烦。
还有人心——凤翔距离长安更近,长安人闻圣人车驾至,从贼中自拔而来者日夜不绝。
最关键的是,他得到消息,安禄山死了!
那个被李亨视为最大敌人的安禄山死了!
李亨觉得这是老天在助他——长安近在眼前,他于灵武在没有告诉李隆基的情况下仓促登基,虽然后来李隆基送来了皇帝印信等以作认可,但李亨仍觉得名不正言不顺。他觉得只有收复长安,才能证明他得位之正!
“圣人,不可!”
“有何不可?”李亨望着昔日颇受他尊重的先生李泌,心中第一次有了点恼怒的感觉,因为李泌太倔强了。
“圣人,陛下!”李泌郑重地劝说道,“今郭子仪已经得河东、冯翊,李光弼正镇守太原。正该执行此前定下的策略,只待河西、西域之兵休整完毕,发往东北先取范阳,覆其巢穴,叛军自成擒矣。”
李亨的小心思自然没法同李泌明说,他解释道:“现在大军已经集结,租赋亦至,安禄山既死,正当趁着我方兵锋正盛,叛军军心浮动,直捣其腹心之地,收复两都。现在的局势和去年已经有了区别,若是再引兵东北数千里去取范阳,不显得迂腐吗?”
其实李泌哪里不明白李亨的想法,但他更明白,李亨的政治考量对于大局来说是毋庸置疑的短视。
他先是就大略解释道:“如今叛军分兵占据两都,看似势大,实则力量分散。若是以当下之众直取两京,必得之。可叛军也会因此聚集起来,河北本就是叛军习惯作战之地,届时更难讨灭,非久安之策!”
虽然李泌又反驳了李亨的军心之论:“河西、西域之兵,自苦寒之地而来,性耐寒而畏暑,今两京春气已深,关东地热,不利于作战。而安禄山虽死,然叛军本就是为利所聚,听闻安庆绪于洛阳对一众叛将大加赏赐,其军心未必浮动。”
李泌所言不可谓不苦口婆心,其战略不可谓不正确。
别的不说,起码郭子仪就十分认可李泌的策略,他在拿下河东与冯翊之后,并未第一时间出兵潼关。
但李亨打定了主意,见说服不了李泌,干脆耍赖道:“近些天朕见了许多长安故人,每晚都会梦到长安,朕实在等不及了。”
此言既出,即便李泌胸中再有韬略,口中再有良言,又如何吐露呢?
想到数月前谋求着离开行在的李倓,李泌在心中暗暗叹息,或许,他也该离开了。
而皇帝李亨既然说服了李泌,天下兵马元帅广宁王李俶自然不敢违逆他的意志,于是乎在李亨的乾纲独断之下,声势浩大的第二次收复长安之战正在进行中。
郭子仪也得到了命令,进攻潼关。
只是李亨想的好好的,等到河西与西域远道而来的兵马休整好,就出兵长安,但却没有料到,叛军的行动比他更快。
在李亨的诏令抵达郭子仪军中之前,叛军就已经发动了进攻。
当时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军武功,兵马使郭英乂军东原,王难得军西原。叛军大将安守忠领兵进攻武功,郭英乂出城与之作战,被一箭射中了脖子,人虽然没死,但也只能败退了。
这一退,王难与王思礼尽皆退兵,叛军的骑兵一度攻打大了距离凤翔只有五十里的大和关。
不知是因为身侧有正在休整的河西、西域兵马,还是李亨真的咬着牙坚挺住了,最终,唐军还是稳住了阵型,李亨也没有像李隆基一般被吓得逃跑。
可凤翔没事,潼关却出了事。
郭子仪在接到李亨的诏令之后,当即派遣其子郭旰及兵马使李韶光、大将军王祚、仆固怀恩等领兵两万余进攻潼关。
起初,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斩杀叛军五百余人。
但没多久,叛军就反应过来了。
镇守长安才获得了胜利的安守忠,以及在洛阳的安庆绪,皆派了兵马救援潼关。
最终朔方军在与叛军大战了两日之后,败北。
死者万余人,兵马使李韶光、大将军王祚皆战死,仆固怀恩抱马首浮渡渭水,与郭旰一起退保河东。
眼看着叛军士气大盛,就在二月底,唐军终于有了胜绩——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镇守太原,当时原本领军围困太原的史思明因为受到安庆绪的忌惮,被调回范阳,留下大将蔡希德领兵十余万继续围困李光弼。
但蔡希德却被李光弼带着数千兵马打的大败,是役李光弼斩首叛军七万余级,蔡希德逃往洛阳。
相比之下,睢阳城外叛军留下的一万多伤亡都不算什么了。
整个二月,天下都乱成了一锅粥,待到二月底,一切偃旗息鼓,无论是大唐还是伪燕,都在舔舐着伤口,并准备着下一场大战。
当然,李亨的第二次收复长安计划也由此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