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创作阐述
- 电影剧本:飞去吧,孩子
- 碧海擎鲸
- 1545字
- 2024-12-30 16:18:01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生养死葬”,对老人的“厚养薄葬”和对孩子的“双减”一直是国家倡导的理念,然而许多家庭却一直反着来。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并非好心就能产生好的结果。
1.育儿,看似鸡飞狗跳,其实是爱的泛滥。
如果说爱情最好的状态,就是可以安安静静、平平淡淡,那么孩子作为爱情的结晶,就是来打破这种状态的。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操碎了父母的心,但正是这份操心,人生才更加充实、有意义。那些说“我最后悔就是生孩子”的人,其实说的都是气话,你要是信了,你就输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父母最大的快乐,为了孩子,他们可以付出一切。章婧妍对沈佑轩的爱,是最初的期许,张霞对章婧妍的爱,是临终的欣慰,人的一生,不会真的为生儿育女感到后悔。
2.父母爱孩子,并不是要牺牲自己,才能为孩子铺平道路。
打破“父为子纲”,把人从“孝道”中解脱出来,是思想的一大进步;打破“以孩子为中心”,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一种思想解放呢?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为了上名校,“孟母三迁”,全家放弃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家长也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转而培养孩子的梦想,且不论此举是否合情合理,就单从现实意义和个体的差异上来看,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因此受益。当今社会,一些家长对名校有很多误解,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进了名校,成功的大门就已经跨进去了一半,因此,他们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进名校,这既是功利化的表现,也是虚荣心在作祟。我们身边同样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在名校里,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厌学。其实学校好不好,孩子最清楚,名校有名校的玩法,对孩子个体而言,最高分的学校未必就是好学校,最适合他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他有他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孩子能飞多高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自由得飞去;我能飞多高很重要,因为有一天他会变成我,今天我以身作则,等他长大的时候,他自然也会追求“我要飞得更高”。
3.接受孩子的平庸,并且保护他的内心
孩子就像瓜田里的西瓜,虽然都是同时栽下的秧苗,但总有的西瓜先熟,有的后熟,先熟上市的自然会卖个好价钱,后熟上市的就很难被人津津乐道,所以说成熟的时机很重要。一个班里总有成绩好的学生,有成绩差的学生,其实绝大部分的“差生”并非是因为品行顽劣导致的,他们只不过是晚熟的西瓜而已。有的孩子教起来很累,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大人在催熟一个晚熟的西瓜。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就像瓜农和商贩,一个没熟的西瓜送到了商贩手里,自然少不了一番讨价还价,虽然大家都想把瓜种好、卖个好价钱,但商贩是想通过标准化、批量化实现盈利最大化,具体到拍拍每一个西瓜,关注它的成熟度,那从来都是瓜农的事,虽然瓜农还要依赖商贩把瓜卖出去,但自己还是要有自己的标准,不能全听商贩的定价。学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选拔的工具,特点就是到点就收,好的收走,差的分流,至少在现阶段它还不是,也不能兼顾每一个孩子。应试教育,这对开窍晚的孩子本来就是一种不公,但孩子的路还很长,后来居上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为人父母,要认清孩子的现状,哪怕接受他暂时的平庸,现阶段最好就是让他快乐地成长,自由地飞翔。
4.为人父母一辈子都在付出,而且不要回报。
我的一名在民政局工作的亲戚告诉我,当今社会缺衣少食的老人其实非常少见,大部分老人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他们缺的往往是子女的陪伴。然而,当今社会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又很大,为人父母明明想要陪伴,反而又不希望子女真的放下工作来陪伴自己,于是很多老人主动选择成为孤寡老人。等老人去世了,子女为了表达孝心,又倾向于厚葬老人,所以治理超标墓穴反而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情。一个人无论长到多大,在上一代人眼里都是孩子,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爱总是现时的,而下一代对上一代的爱总是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