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夜访姚广孝
- 大明:他朱棣四子,当世活阎王
- 作家zD0jH1
- 2007字
- 2025-01-08 21:23:53
正因为他的皇位是通过谋反篡夺而来,不仅世人眼光让他如鲠在喉,朱棣内心也备受煎熬。
他惧怕无法进入祖庙,不能面对太祖高皇帝。
朱棣心中千头万绪,最大的心结便是建文帝朱允炆。
篡位所得的皇位,让他内心无法安宁。
“皇上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多少次?”朱高华询问。
“这些年来,皇上夜不能寐,恐怕是想得太多了。您应该考虑考虑解决之道。”鬼将军提议。
朱高华再次陷入了沉默。
即便真的能够找到建文帝,这一切又将如何收场?
以老爷子的性格,他的心病真能痊愈吗?
当然可以。
建文帝必须找到,朱高华也必须将他铲除。
不杀建文帝,他无法向当年救命恩人张玉大将军交代。
那位声名显赫的张玉,是朱棣的心腹爱将,也曾与朱高华共患难。
他的死对朱高华是个沉重的打击。
自那时起,朱高华便立誓要为张玉报仇,手刃建文帝。
至于无法进入祖庙的说法,不过是空穴来风。
帝王家族,本就世间最是无情。
即便朱家起于叛乱,手上同样沾满鲜血。
如果太祖高皇帝仍在世,他会因为朱棣的谋反而杀他吗?
这谁也说不准。
朱高华对此看得很透,可惜老爷子却未能洞察。
“我这儿有安心丹,找个合适的时机给老爷子服下。”
朱高华语气平静地说道。
“明白了。”
鬼将军轻轻点头,没有丝毫犹豫,转身悄然离去。
他的力量强大,鬼术高强,这也是朱高华对他信任有加的原因。
“老爷子的心结,还真不是易解的。”
朱高华摇头叹息。
在权力的游戏中,被动即是灭亡。
朱棣很清楚,如果他在建文皇帝的削藩政策下无所作为,结局唯有死亡。
他的兄弟——十二弟,早已身殒,这让他更加坚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朱棣目光如炬,心中明白,即便面对先祖的威严,他也决不退缩。
夜雨中,他的龙辇马车辘辘前行,目的地是那宁静的鸡鸣寺。
那里,姚广孝的诵经声如同一泓清水,为他洗净心头的尘埃。
朱棣踏入寺中,如释重负,而姚广孝则以一贯的微笑迎接他的到来。
“在你这里,孤才觉得心境宁静,仿佛烦恼都能一扫而空。你该移往奉天殿,有你在身边,孤才能稍感慰藉。”
朱棣沉重地坐下,目光与姚广孝相交,内心的焦虑似乎随之缓解了不少。
姚广孝轻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超然,“皇上,你若这么想,那就谬以千里了。”
“各人有各人的定数,你何必与我这个出家人挤在这一方小天地?”
朱棣语气平和,“无论如何,孤总觉得,你这里能让我心神安宁。”
“如果贫僧没有猜错,皇上深夜至此,定是梦魇缠身。”姚广孝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深邃,嘴角轻轻上扬,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他双手合十,仿佛在向命运致敬。
朱棣有些惊讶地看着姚广孝,想要开口,却不知说些什么。
“皇上,你难道不知道,一切天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今日暴雨倾盆,电闪雷鸣,你顶风冒雨而来,若非噩梦所扰,又是何故?”
朱棣默然片刻,回答道:“你的推测没错,确实是一场噩梦。孤梦见先帝与允炆在那奉天殿上,肩并肩坐着,那场景让我心神不宁。”
“孤梦见母亲在父亲面前凄声哀求,却仍难逃被父亲下令处死的命运。”
“梦中的父皇,手持绣春刀,那副凶神恶煞的模样,直欲将孤置于死地!”
朱棣讲述至此,额上冷汗涔涔,面容失色,显得异常苍白。
他长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波澜。
“若非孤从梦中惊醒,只怕早已人头落地,永乐盛世也将化为泡影。”
朱棣的声音微微颤抖,那恐怖地梦境历历在目。
若梦境成真,他或许早已命丧黄泉,哪里还有永乐盛世的辉煌。
“在父皇眼中,孤不过是个篡位的逆子!”
“若非孤取而代之,奉天殿上的龙椅,本就是属于允炆的。”朱棣语气沉重地说道。
他的心结,除了对建文帝的愧疚,便是父皇的看法。
无数个夜晚,他在梦中梦到父皇对他责问。
为何要反叛?为何要夺去侄儿的皇位?
这些问题,朱棣无法回答,也无法逃避。
在世人眼中,他是谋朝篡位者;在父皇眼中,他是不被看好的皇子。
“和尚,孤有一事不解,孤平生的种种成就,难道还不足以抹去那些污名吗?”朱棣带着一丝期待询问道。
这是他内心深处的困惑,也是他极欲求解的问题。
朝堂上无人可语,唯有姚广孝能直言不讳。
因此,每逢困惑,朱棣总会向这位老和尚寻求指引。
姚广孝之所以能赢得朱棣的信赖,不仅因为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贡献,更因为他敢于直言。
遍观满朝文武,又有几人敢对朱棣畅所欲言?
除了姚广孝,恐怕再无他人。
面对朱棣提出的这个问题,无疑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来回答。
朱棣期待着,他想要听听这位老和尚的真实看法,想要知道他是如何评价自己一生的。
“陛下,释放那些靖难遗孤,他们未曾有过罪过,唯一有过错的,不过是建文帝一人。若陛下能宽恕他们,则您的威望将得到万民景仰。”
姚广孝轻声进言,一边说话,一边转动着佛珠,仿佛在寻求心灵的平静。
然而,朱棣闻言后,脸色陡变,内心挣扎不已。
“绝不!孤宁愿死也不认同此举。”他坚决地说,“若孤宽恕了这些人,那孤如何面对张玉将军的英灵?”
“他因建文而亡,孤的四子朱高华也差点丧命于建文之手。是张玉将军救出了他,最后也为了他而英勇牺牲!这份血债,孤如何偿还?”
朱棣情绪激动,那段记忆如烙印般深刻——张玉带领军队冲入敌阵,将朱高华救出,而那时的张玉已经濒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