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明,我是你的大古剌啊!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 公白渡河
- 2384字
- 2025-01-22 20:55:09
十二月初,整个风上之地西部,洪沙全境还在全面战争。
随着朱慈煊一把火烧掉同古,李定国平定洪沙西北。
莽白近二十万大军令人瞠目结舌的战败。
十二月末,战线已经渐渐缩小。
代清和大明仍旧在三宣边境对峙,并开始产生摩擦。
残存的下洪沙侯王贵族,固守勃固、大光、马都八三座郡城。
希望能打出点团结价值,然后投降。
下洪沙的其他地方就是传檄而定,望风而逃。
大明很快征服下洪沙。
真的快。
比李自成出潼关、建大顺,攻克中原还快。
朱慈煊还在东吁郡抚降俘虏。
武大定和从孟艮回阿瓦的沐天波,带着重新投降的洪沙贵族水师,兴兵一万汉蛮军队。
从大金沙江南下,准备收复沙林卑谬勃生三郡。
还没到地方就接到投降信。
投的慢的洪沙官员贵族,被地方土司头人砍掉头,做了投名状。
特别是莽白大肆屠杀的勃生郡。
灭族破家的各族百姓早就按捺不住复仇的怒火。
杀了洪沙官员,径直向卑谬勃固出发,愿为明国王师先锋。
等到朱慈煊放了俘虏中的奴隶农民。
大明分土地,两年不收税,立功封侯王的消息传开。
更是如巨石落入池塘,掀起轰然震动。
迅速在下洪沙扩散开来。
勃固大光的孟族人纷纷反正,主动围攻勃固大光两城。
让昂山等负隅顽抗的侯王陷入百姓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阿拉干山、勃固山、麓川高原山林中的各族土司也尽数下山。
少者数十人,多者上千兵,汇聚在明国大军麾下。
而朱慈煊沿锡唐河南下勃固,转向密马加河,和武大定沐天波汇合。
麾下的兵力一时达到了十万。
当然,正儿八经的战兵也就一两万,其余多是没有甲胄的民夫辅兵。
但没兵有象啊。
听到朱慈煊虎象之主的名声,各土司带着大象为明国太子先驱。
大明军队中的大象一度达到三百头。
除了洪沙瓦底的各族百姓。
因为莽白和明国开战,躲进暹罗和麻六甲的汉人,也陆续返回下洪沙,帮助明军。
上洪沙因为莽应龙莽应里良渊王三代人征讨麓川高原,和明国打仗,汉人仅剩寥寥。
下洪沙的汉人则没受到牵连。
马都八海湾作为印度洋和风上之地的商贸大港。
起初,蒙元开辟云滇到洪沙的驿路,帮助洪沙瓦底在皎克西开凿运河。
闽赣的海上商人,就来往于海上丝绸之路。
用丝绸瓷器、粗碗白丝、铜鼎铁鼎在洪沙换取象牙香料。
勃固和蒙元贸易,中土十去九不返,便有不少汉人在勃固定居。
后来永乐朝下西洋,下洪沙与闽粤的贸易也愈发密切。
京师的四夷馆中有单独的洪沙馆,培养语言文字翻译人员。
说起大明皇帝多才多艺,皇帝之外多有副职。
编书、修仙、木匠……
玩的最欢的就是武宗正德皇帝后。
可能使人意外,大明二祖列宗。
语言天赋最强的不是有下西洋的永乐帝,也不是留学生英宗朱祁镇。
而是上能骑马杀敌,下能吟诗作画的正德帝。
正德朱厚照,人称小朱慈煊。
通晓藏语,学过藏传佛教,自封大庆法王。
学过阿拉伯语,自称沙吉敖烂(少年王),大明皇帝即苏莱曼国王的称号传播中东。
学过蒙元语,取名忽必列。
还和中亚、葡萄牙、占城等传教士使臣学过外语。
洪沙语也不例外,四夷馆也有旅缅华侨,教过朱厚照。
而四夷馆中专门的翻译课本,《华夷译语》第二篇就是洪沙语。
第一篇是蒙古。
话回当下。
这些洪沙汉人带着暹罗汉人、麻六甲汉人、苏门答腊汉人,投奔朱慈煊。
大大缓解了朱慈煊治理地方的压力。
中军大营,又接见抚问了一批土司头人。
沐天波抚须笑道:
“自古汉军没有到锡唐河勃固者,今王师至此,方让尔等蛮夷见我大明天威。”
沐天波当然要扬眉吐气。
自从永历狩洪沙以来,最憋屈的就是他。
穿着洪沙服饰,做洪沙礼仪,向平达力作臣礼。
结果一年的时间,就攻守易型,东吁国灭王死。
他又重新成为东南亚的王上王。
邓士廉笑着道:“黔国公,这是在化用王忠毅之言啊。”
沐天波正色回道:“此番太子殿下聚兵十万于勃固,不正是有我大明永乐之风吗。”
“何况王忠毅,乃至三宝太监都没到过下洪沙,殿下独领万余兵马,再灭东吁一国,会盟勃固,风范直追汉唐。”
王忠毅,全名王骥,谥忠毅。
永乐年进士,朱祁镇时的大将。
曾三征麓川,平定思氏叛乱,打穿上洪沙。
追杀思氏叛贼,西渡大金沙江,追到阿萨姆。
在木邦宣慰司,和当时还在掸族人手中的阿瓦宣慰司出兵协助下。
聚兵十余万在大金沙江。
当时,蛮夷土司头人皆呼:“自古汉军无渡金沙江以西来此者,今王师至此,真乃天威也。”
会盟各族,立碑于大金沙江西岸。
海枯石烂,尔乃渡江。
直到海枯石烂,尔等蛮夷才能渡过大金沙江到中土。
威慑大西南近百年。
大明在东南亚和东北亚的名声,可不是大宋般王道沐化,而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
呃,朱祁镇土木堡之前就和安史之乱前的唐玄宗。
后来王骥参与夺门之变,迎接留学生重回大位。
沐天波转头对朱慈煊说道:“殿下,尔等蛮夷吃打不吃记。”
“洪沙瓦底千里之地,不可使东吁一国势大。”
“殿下此前虽许八百大甸(清迈)给暹罗,但理应设一国一王于彼处隔绝东吁暹罗澜沧。”
朱慈煊点了点头。
沐天波来时就给他上奏折。
八百大甸紧挨着孟艮,为四国交接之地。
八百大甸就是说其地有八百个土司村落。
孟艮景栋后面就是车里宣慰司的景洪(西双版纳)。
西南各国只要一做大,就窥伺进犯此地。
暹罗洪沙两国谁得到清迈,就能对另一国的王都,从上而下。
所以沐天波想立被东吁国覆灭的兰纳国旧王室,在彼处复国称王。
地缘政治嘛,朱慈煊还是略懂点。
巴蜀的巴独立出去,再把汉中遵义划给陕省和黔省。
“我也有此意,在下洪沙另立勃固王,与上洪沙东吁王互相牵制。”
“划勃固勃生大光三郡独立于洪沙瓦底之外。”
“就看接下来,各族土司,谁能攻下勃固大光。”
“立大功者,孤可封其为勃固王。”
话音刚落,包着纱布的潘璜匆匆进入营帐。
“殿下,黔国公,有自称大古剌宣慰使的孟族人请求觐见。”
朱慈煊面色古怪的接过潘璜递上的铁牌和金字红牌。
大古剌宣慰司?
不是两百年前就断了联系,没有朝贡了吗?
一百年前就被莽瑞体灭国。
金字红牌无甚出奇。
就是大古剌宣慰使,多迦逾华。
那面铁牌,正面写着信符二字,旁边刻着永乐四年造。
背面有篆书刻写。
朱慈煊认了半天才认出来。
三列十六字,品字排列。
皇帝圣旨。
合当差发。
不信者㓠。
信符铁牌右侧有六个小字。
大古剌宣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