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师叔讲道几天之后,潜龙台上就来了几名新弟子,都是刚刚拜入宗门的。
他们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杨巨等人离开潜龙台的日子临近了,要给新一批的弟子腾开地方。
众人最关心的,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自己以及他人将会去哪一条灵脉修炼。
但这一问题,非常地难以论说,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从宗门的角度来讲,要考虑各条灵脉的情况,上等的灵脉肯定人人都想去,但每一条灵脉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多来了一名修士,就会多分走一些灵力。
也要考虑弟子的资质,要看弟子的灵根属性,看弟子已经修炼到了炼气第几层,更要看弟子背后的家族势力。
同时,还要考虑宗门的需要,比如有一些较为偏远的灵脉,和紫阳宗那贼人离得比较近的灵脉,也需要足够的弟子去占住。
而从弟子的角度看,肯定是和自己所修功法属性一致的灵脉最好,有自己家族中长辈所在的灵脉最好,下派的修炼资源最多的灵脉最好。
大乾门的这一百二十条灵脉,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潜龙台这里每个月都有给新弟子的丹药,换一条灵脉可就不一定了,当然也可能更好。
就杨巨自身来说,如果能到绿菡峰、阴翠谷、浣花溪这三条上等木灵脉中的一个,那当然是最好。
这三条木灵脉,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有非常精纯的木灵力,对于修炼木系功法来说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这三个里面,杨巨最想去的是绿菡峰,据说那里巨木撑天,木灵气浓密成雾,长期在那里修炼,会让体内的木灵力茁长凝实。
如果这几条灵脉去不了,能去再差一等的灵脉也是可以的。
其实对于杨巨的土木双行灵根来说,虽然他修炼了木系功法,但他也可以去一条土灵脉。
但,肯定不如木灵脉来得直接。
实在不行,去一条五行俱有的灵脉也可以接受,潜龙台的灵脉就是五行俱有的。
在杨巨心里,只要别把自己弄到大乾山脉边界处的那些微小灵脉去就行。
而在潜龙台上,正式挂出弟子流向榜之前,就有相当一部分弟子通过各种手段,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了。
文化仁、王琪、宣自流三人,也都知道自己将去哪条灵脉。
文化仁是金水土三行灵根,修炼的是《金行功》,他去锐石林,是一条很不错的金灵脉。
王琪是水木双行灵根,修炼的是《水行功》,她去润菏溪,这是大乾门最好的水灵脉之一了。
王琪的天赋颇高,在潜龙台只一年的时间,她就从炼气五层修炼到了炼气七层,这和她努力和天赋分不开。
宣自流是风灵根,修炼的是《风行功》,他去旋积峰,这是大乾门唯一的一条大的风灵脉。
作为异灵根,宣自流的选择实际上相对更多一些,毕竟作为和单灵根并列的天赋灵根。他不仅可以去风灵脉,也可以去五行俱全。
这三人能够早早地确定下来,都和他们背后的家族有很大关系。
杨巨就知道,文化仁能去锐石林,是因为他爷爷去给锐石林的一位筑基期师叔,送了五百灵石。王琪能去润菏溪,是因为她刚刚坐化的一位太姨,曾是宗内一位张姓金丹祖师的侍妾。
而宣自流,则可能主要是因为他的风灵根,但他爷爷不久前也到旋积峰跑了一趟。
在潜龙台的最后这一段时间,让杨巨深切地体会到了家庭背景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散修的不易。
按理说,杨巨虽然在杨家村蹉跎了数年时光,但他的土木双行灵根还是不错的,他的灵根资质并不比王琪差。
看着自己身边众人都有了归属,几乎每天都要从潜龙台乘坐黑风舟到各自灵脉去走一趟,杨巨心中多少还是有些落寞的。
虽然他表面上没什么反应,但心中实然也越发不稳了。
而每当他心乱时,就会去小院边的小树林中打坐静修,他已经到了迈入炼气第十一层的临界点了。
在路师叔讲道后的第十天,杨巨这批弟子的流向榜,被正式挂了出来,就在那讲道平台的正中间。
这应该是没有背景,和天赋一般散修出身的弟子最终的去向。
一张足有三丈大小,红色的书页,迎风而动。
这张书页,也是宗门对这批弟子的考量,上面写了哪里就只能去哪里,没有了再讨价还价的余地。
那书页只一挂出来,就瞬间引发了关注,极快地,弟子们就从各处围了上来。
多数弟子在看完书页之后,都是一脸的喜色,宗门现在每年新收弟子不如以前,弟子的去向也都还不错。
尤其是被分到了上等灵脉的弟子,更是兴奋地喊了出来,那种感觉就像去了之后,筑基就在向自己招手一样。
感觉到了平台上传来的骚乱,庄玉也收起了功法,走出了树林,走向了那平台。
还没走到平台,半路上就遇到了文化仁、王琪、宣自流三人。
而三人一看到杨巨,就都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文化仁快步走过来,低声向杨巨问道:
“杨师兄,你到底和路师叔熟不熟啊?”
这一下,把杨巨问懵了,一股不好的感觉涌了上来。
杨巨的眼神中快速出现了一丝慌乱,连连看向王琪和宣自流两人,两人竟都回避了他的目光。
没有再追问三人,杨巨匆匆走向了平台的书页处。
到了后,抬眼一看,一阵无语。
只见,最右侧倒数第十三行,清清楚楚的几个大字:
“杨巨灵药园”
杨巨晃晃地走回了自己的小院。
新弟子最怕的是什么,怕自己分不到好灵脉,怕自己被派到一条小灵脉去给宗门看家产。
而最怕的,还是怕被分到“修仙百艺”所在的灵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