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福无双至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马如是历经数日的潜伏与侦查,怀揣着千辛万苦,搜集而来的珍贵情报,满心期许,又略带忐忑地,朝着秦国营地进发。一路上,他的脑海,仿若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算筹,反复复盘着收集到的信息,绞尽脑汁思索着,怎样以最清晰、最精准的方式汇报,方能既让上级军官重视情报的价值,又巧妙避开自身,因那神秘莫测生灵,而可能引发的诸多疑问。

然而,马如是心中清楚,自己这副脱胎换骨的身躯,背后的缘由,可远非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那来自天外的远古大神,在完成对他身体的修复与强化后,竟如同耗尽了所有能量一般,陷入了休眠状态。任他如何呼唤,都得不到回应。

所以,如何闷声发大财,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于他而言,无疑是个棘手至极的难题。

现在的他,恰似行走在薄冰之上,随时可能坠入冰窟。

在这个缺医少食、战火纷飞的年代,生存经验丰富的他,太明白“异类”意味着什么。

他可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的怪物,被指指点点,遭受无端的猜忌与排挤。

虽说他没什么文化,讲不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般文绉绉的话语,但从小在市井坊间摸爬滚打,也深谙“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

人心难测,海水难量。

世界不会一蹴而就,就变好的,隐藏自己,才能更好的与人争锋。

有句话说得好,生要烂在肚子里,死要带进棺材里。很多秘密,是需要用一生去守护的(比如说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但是喜欢两个人,就一定要藏好了。)。

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侥幸心理,谁要是想靠运气生存,最终能生存下去的机会,反而最是渺茫。只有将一切事情,都往最坏处想,才能更好、更久的生存下去。

如今,一想到同伴们,看向他那满是惊愕与怀疑的眼神,他就焦虑不安。

他知道,他已经深陷一场信任危机之中,如何消除这些怀疑,成了他近几日,绞尽脑汁思索的难题。

好在,经过系统改造后的大脑,让他拥有了超越常人的思维能力。

此时的马如是,早已脱胎换骨,不再是往昔那个,遇事只会沿着直线思考的普通士兵。

得益于那来自天外的神秘生灵,对他大脑的改造,他机缘巧合地,冲破了线性思维的藩篱,稍稍触及了发散性思维的奇妙天地。

虽说他对这发散性思维,并没有深刻透彻的认知,只是如同“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般,懵懵懂懂地领略了,些许它的独特魅力,可这零星的感悟,已足够让他在困境中,觅得一线生机。

这发散性思维,宛如一位拥有神奇魔力的幻术大师,能够将那些看似毫无关联、风马牛不相及的信息,巧妙地重新组合排列,如同在杂乱无章的拼图碎片中,精准找出关键几片,拼凑出对自己有用、有利的完整画面,而此刻,他迫切需要运用,这种别具一格的思维,化解眼前这场棘手的信任危机。

思绪万千之际,马如是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村里长辈,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那是足以成为他人生指引的教训,时刻警示着他……

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马如是出生在秦国,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与外界最多的联系,便是服劳役和缴纳赋税。

即便如此,这村里的村民们,也是千万不能小瞧的。

居于穷乡僻壤的,绝非出于他们所愿。他们也绝非愚笨、不可救药之人。

不说个个精明且狡黠,却都深谙趋利避害之道,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世世代代安居于此,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农耕生活,不是他们不想争,而是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本钱去争。

人贵有自知之明。质朴艰辛之余,“内藏精明,外示浑厚”的他们,心中未尝没有,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只是他们更明白,安稳不易,冒险需慎之又慎——高人求低易,低人求高难。

在马如是成长的过程中,村里有一位长辈,年轻时曾外出闯荡。

这位长辈的经历,在村里可谓家喻户晓,成了众人茶余饭后,谈论“教训”的典型,而且一谈几十年,用于教育那些,不安分的人——命中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虱子多了,也怕痒。

长辈平日里沉默寡言,年轻时的热望,早已被重复的日子所埋葬。偶尔谈及往昔经历,眼中却会闪过别样的光芒,那是历经沧桑后,残留的不甘与懊悔。

一日,马如是像往常一样,帮着长辈干些农活,以抵偿往日所受恩惠。

可能是触景生情,休憩闲谈解闷时,长辈缓缓开口,讲起了那段尘封的往事。

长辈的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一件事情,找不到所处的、意义的时候,往往就是改变的开始。但凡有想法,不甘于现状的人,为了达到目的,必然会冒险。而人生的风险,又是无处不在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就像物体与影子。收益越大,往往意味着风险越大。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如何求的平衡,关键在于,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往往比自身的努力更重要。但难就难在,怎么做出正确的选择?!我的经验是,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话说当年,村里来了一位云游四方的奇人,此人虽衣衫褴褛,貌不惊人,讲起外面的世界,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他谈及繁华都市中的车水马龙、奇珍异宝,还有那些凭借非凡胆识与谋略,从“国人”一跃成为贵族的传奇故事。

让他印象深刻的有曹刿,本是鲁国一介平民,齐国大军压境,鲁国上下人心惶惶,国家危在旦夕之际,曹刿却挺身而出。

他求见鲁庄公,一番对答之间,尽显其对局势的洞察,对战争胜负关键的把握。

曹刿深知民心向背,是作战的根基,鲁庄公所提及的施惠于民等举措,让他判定这场战争,有可胜之机,于是毅然请战。

战场上,他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观察齐军的士气和作战情况,准确地把握了战机,指挥鲁庄公击鼓进军,最终帮助鲁国以弱胜强,大败齐国。

战后,曹刿凭借此等大功,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平民,成为了鲁国朝堂上,备受敬重的谋士,家族也跟着荣耀起来,彻底改变了命运轨迹。

对于曹刿挺身而出、请战救国的故事,马如是不禁微微向前倾身,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惊叹与钦佩之色,口中轻轻呼出:“一介平民,竟有这般胆识,真乃英雄也!”那眼神,仿佛他自己,也置身于千军万马之中,见证着曹刿的英勇时刻。

作为当事人的村中长辈,对于马如是的反应,并不陌生。

长辈犹记得当年的场景,那时血气方刚的他,也是听得心潮澎湃。

就在心情激荡的长辈,激昂的情绪,还未平复之时,那奇人,又讲起了另一桩奇事。

在春秋时期,有个声名远扬的范蠡,他不仅智谋超群,还极具商业眼光。

彼时,吴越之地战事频繁,对良马的需求,犹如无底之洞,尤其是战马,更是可遇不可求。

范蠡目光如炬,瞬间洞察到其中商机,决意从北方贩马至吴越。

可这一路阻碍重重,且不说路途遥远、山川险阻,单是各国设置的重重关卡,就足以让许多商人望而却步。

但范蠡岂是常人,他先是花费大量时间,仔细研究各国的关卡税制、风土人情,将每一处细节,都烂熟于心。

知晓北方马匹优良,却价格高昂,他多方奔走,联络当地有威望的马商,凭借着自己的真诚与智慧,说服他们以相对合理的价格出售马匹,还挑选出最为精壮、耐力十足的良驹。

为了顺利通过关卡,范蠡提前打点,他用在当地结识的人脉,疏通关节,让那些原本严苛的守卫,对他的马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运输途中,他更是事无巨细,从马夫的挑选,到草料的准备,都亲自过问。

他深知南方气候湿热,马匹容易生病,便特意准备了,防治疫病的草药,还教导马夫,如何在途中照料马匹,确保每一匹马,都能以最佳状态抵达吴越。

抵达目的地后,范蠡并未急于抛售,而是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与价格波动。

他发现吴越贵族,偏爱毛色纯正、高大威武的马匹,于是将马匹精心装扮,针对不同需求的买家,制定差异化的价格策略。

短短数月间,凭借着这一系列,从细节入手的精心谋划,他积累起了巨额财富,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巨商,家族也跟着过上了富足奢华的生活。

对于范蠡洞察商机、贩马致富的传奇,马如是更是听得入了神,他下意识地追问道:“那范蠡究竟是如何,说服那些马商低价售马的?他又怎样打通层层关卡,竟能让守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急切之情,溢于言表,他似乎想要从这些细节中,探寻出成功的秘诀,以便早日摆脱当下的穷困。

长辈闻言,微微一愣,旋即苦笑着摇了摇头,那些门道,他年轻时,哪曾用心琢磨过。因为当年的他,只是把故事,当成故事来听了。只停留在故事表面含义的长辈,根本就没有去探寻过,蕴含在其中的精髓。

看着静静坐在一旁,眼中满是思索之色的马如是,长辈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不禁长叹一声,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娃儿,力微休负重!!!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莫要总想着外面的世界有多好,要脚踏实地。硬弩弦先断,钢刀刃自伤。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你看这脚下的土地,虽不富饶,却能养活咱。出去闯荡,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你哪天,实在耐不住了,可千万千万,要想好咯,别像我当年,一头扎进去,啥都没准备……”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那岁月划痕严重、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过来人的告诫,曾经的开拓者,如今已经成为了保守派。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为晚辈指引出正确的方向。

或许是看到马如是眼中,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像极了当年的自己,长辈的思绪飘回到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夜晚。

长辈的声音颤抖着,眼中泪光闪烁,仿佛又回到了那噩梦般的时刻,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最深处挤出,饱含着无尽的自责与悔恨。

人与人之间,价值并不对等。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几个故事下来,听得热血沸腾的长辈,眼中燃起了炽热的火焰。

那时的长辈,在村里就是个急性子,干啥都风风火火,最听不得别人说不行。对于村里人信奉的“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他向来是不屑一顾的,他认为说那些话的人,都是没有志气的窝囊废。

“自命为英雄人物,有言出必行虚荣心”的他,才不信什么“万事前身定,浮生空自忙”,他只相信“人定胜天”,他也只认可,命运操之于己,美好的生活,来自于双手的创造。虽说他连隔壁村子,都没去过几次,对外头的繁华,也只听闻过只言片语,却满心以为,自己能轻易驾驭。

他心想,曹刿不过是个平民,农活干的,可能还没有他漂亮。却能抓住机会,出人头地;

范蠡亦是瞅准商机,凭借着把事情做细,这种平平无奇的举措,一举翻身。

自己又怎会差呢?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都是一个肩膀,顶个脑袋的人。

只要他敢闯、敢拼,就一定能抓住机会,鸡毛飞上天。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心动不如行动。

有了决断的长辈,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地,要跟随这位奇人,去闯荡一番。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虽然他没有说出“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可郁郁久居人下。”,但他却认为,他生来就是要有一番作为的,岂可困守在小山村?!

那夜,屋外的风,轻轻吹着,窗棂上的草帘,也在沙沙作响。似在低吟着未知的挑战,却也没能吹散他心头炽热的憧憬。

他满心想着,只要自己够勇敢、够果断,便能像那些传奇人物一样,一步登天,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失败?失败,是不可能失败的。作为村里面,数一数二的年轻俊杰,他就算混的再差,也必然比大多数人要强。

可那时的他,哪里懂得,理想固然丰满,现实却往往无比骨感。

货离乡贵,人离乡贱。

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

刚踏出山村,长辈便遭遇了,诸多从未想象过的难题。

由于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年轻气盛的他,甚至连基本的行路方向,都时常搞错。

在山林中迷失路径,干粮也消耗得,比预期快得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好不容易走出山林,进入城市,却怎么也没想到,那所谓的奇人,竟是一个道听途说的样子货。

在遇到一点小麻烦后,便暴露出自私自利的本性,不仅对长辈不闻不问,还卷走了他仅有的一点盘缠,消失得无影无踪。更过分的是,奇人在离开之前,竟将无比信任他的长辈,卖作奴隶。

这真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孤立无援、举步维艰的长辈,此时才惊觉,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他对这次出行,没做任何细致的规划,仅凭一腔热血,就头脑一热、盲目行动。

歧路亡羊,凄凉收场。

他费尽周折,才逃脱被人奴役、当牛做马的命运,却又苦于身无分文,又迷失方向。前有狼,后有虎,身单力薄的长辈,只能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为了活下去,骄傲的他,不得不沿途乞讨。乞讨之时,每一次伸出手,长辈都觉得颜面尽失,可想着家中父母,青梅竹马的恋人,还等着自己,又满心悲戚与无奈的,向现实妥协。这一路,他的傲气,被一点点磨平。

历经千辛万苦,辗转回到家乡。

可当他回到村子时,发现家中,因为他的离去,缺少劳动力之下,父母亲不得不,扛起更重的负担。为了赶农时,不至于错过最佳时节。积劳成疾的父亲,在一场暴雨中,不幸感染了哮喘,在他回家一个月之前,一命呜呼,撒手人寰。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母亲,因为对他的思念,加之他父亲的去世打击,在埋葬好他父亲的坟前,便心力衰竭,永远的告别了这个世界。

亲人的相继离世,自己的一事无成。让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是摇摇欲坠,每况愈下。

相论逞英豪,家计渐渐退。看着亲戚、朋友,失望的神情,和破败的家境,长辈懊悔不已,心中满是自责。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他准备接纳,生活给予他的苦涩,收拾心情,重新振作之时。青梅竹马的恋人,苦候他不至,在家人的干预下,已嫁作他人妇的消息。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击碎了他的傲骨。

理智的堤坝瞬间崩溃,汹涌的泪水再也止不住。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为什么流泪呢?光明前途看不见,曲折道路走不完!

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使得他的眼神,空洞而绝望,仿佛生命中的光,已全然熄灭。

往昔的错误,像鬼魅般萦绕不散,每一个回忆的片段,都如利刃般刺痛他的心。

信仰崩塌的时候,人格可能会发生变化。

而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也跟精气神有很大的关系。

当希望变成绝望,再好的人也承受不住打击。

哀莫大于心死。经过此事,以前那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长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精神萎靡,一蹶不振、只能在无尽的自责中,任由岁月的沧桑,将自己淹没的人——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眼之所看,皆是遗憾。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应情应景的描述,那便是——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躲进小院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

自那以后,长辈的“奋斗”,就像一记警钟,在村里长鸣。

村民们听闻后,愈发笃定,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是稳妥之计——囊有钱,仓有粟,身无大病,心无忧,外无债主立门头,正是人间好时节。

他们明白,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可风险也如影随形,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赔上全家的安稳生计。

生活是残酷的,不是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过度努力,反而会更早的,透支幸运,让人不堪重负。

他们本是平凡之人,即便倾尽全力拼搏,最终也不过是让自己,更加透彻地认清现实,却难以彻底挣脱,平凡世界的枷锁。他们不是头铁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士。因此,不想努力进陷阱的他们,对自己的期许,简单而纯粹:只求能够收获凡人的那份质朴幸福,有一位忠贞不渝的爱人常伴身旁,膝下有乖巧伶俐又“听话”的孩子承欢,守着一份虽不富足,却能勉强维持温饱的生活。若能如此,那便是给个神仙也不换!

马如是静静地,听着长辈的讲述,虽未亲身经历那些波折,却也听得惊心动魄。他从长辈的这次惨痛经历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机会固然重要,可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得越充分,抓住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想要抓住机会,就必须从细节着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任何看似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在关键时刻,引发致命的后果。

此后,无论面对何事,他都时刻告诫自己,要谨慎行事,既要怀揣希望往最好处想,又要充分考量风险,往最坏处做打算。

投身军旅之后,这份谨慎,更是被他奉为圭臬,也是他能在战场上,活下来的秘诀——活下去,不求有功,但愿人常在。

在战场上,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间,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让自己和战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曾见过不少新兵,初上战场时,热血上头,只知一味地冲锋陷阵,却不懂得审时度势、保护自己,最终白白丢了性命。

马如是时刻警醒自己,要冷静、要谨慎,每一次执行任务,他都会提前规划好路线,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危险的细节。

就拿这次,深入赵国境内侦查来说,出发前,他不仅将周边的地形、地貌烂熟于心,还特意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兵,请教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

在潜伏过程中,他更是小心翼翼,昼伏夜出,尽量避开赵国军队的巡逻路线。一旦发现有可疑迹象,他便会立即隐蔽起来,一动不动,直到危险完全解除。

即便如此,他还是遭遇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

有一次,他在穿越一片草地时,不慎踩到了一个陷阱,锋利的竹签,瞬间刺穿了他的脚掌,鲜血直流。剧烈的疼痛,让他险些叫出声来,但他硬是咬紧牙关,强忍着疼痛,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和草药,简单地就处理了伤口。

他不叫不是因为他不痛,而是他知道,此时若是发出一点声响,就可能引来赵国的士兵,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会连累整个侦查任务失败。

处理完伤口后,他拖着受伤的脚,继续前行,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谨慎,最终找到了赵国军队的营地,并成功搜集到了关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