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本来就不舍得杀韦小宝,又担心他和郭嘉关羽等人交情深厚,担心杀了韦小宝,将来这些人就再也不会投靠自己,便一再犹豫,迟迟不肯动手,只是每天行军之余,便跑去韦小宝的帐中陪他喝酒。
韦小宝也看出来曹操不愿放自己走,不过诸侯联军的行军方向刚好就是往洛阳去,韦小宝也就一边与曹操同行,一边找机会逃跑。
这一日,阵前传来战鼓声和喊杀声,韦小宝急忙去打探消息,才知道军队已经来到虎牢关,此时刘备兄弟三人正在关前与吕布厮杀。
韦小宝心想:“老子是没机会亲眼看看这出三英战吕布的好戏了,这时候正是逃跑的好机会。”
曹操早已经暗中布下监视看管韦小宝的守卫,不过已经被双儿全都解决了。
韦小宝趁着曹操和各路诸侯在阵前督战的机会,和双儿偷了两匹马逃出军营,等着曹操喝完庆功酒回来的时候,就收到了韦小宝出逃的消息。
曹操悔得肠子都青了,问清楚韦小宝二人是往洛阳方向逃跑,也来不及多想,带着手下将士一路追赶。
韦小宝料定曹操会来追赶,过了虎牢关之后就跟双儿一起往北边而去,准备绕个大弯折回洛阳。
曹操追至半路,收到洛阳传来的消息,董卓担心虎牢关失守,早已经带着刘协逃去了长安。本来是为了追韦小宝,此刻更是趁机诛杀董卓救驾回宫的好机会,曹操更是一口气往长安方向追去,却不想路上中了埋伏,七个宝石换来的兵马几乎损失殆尽。
曹操逃回虎牢关的路上,想起韦小宝,对身边的荀彧感叹道:“若是韦小宝在身边,又怎么会中了贾诩的伏兵计!袁绍胸无大志,我也不想再与他为伍,只是现在损兵折将,我们又能去哪里呢?”
荀彧等人也一时没有主意。
曹操想起韦小宝那句“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点点头说道:“难怪他舍我而去,定然是知道我有此一败。我起兵山东,眼下不如再回山东休养生息,等着郭嘉来投,再做图谋。”
曹操率领残部回了山东,韦小宝也已经和双儿赶回洛阳。
不过此时的洛阳,却不是当初离开时候的景象。街道上,到处都是焦黑的瓦砾和残破的断木,远处的屋顶上,尚未熄灭的火苗还在跳动着。北宫也在这场大火之中消失不见,刘协和朝中官员更是下落不明。
韦小宝四处打听消息才知道,董卓挟持刘协逃去了长安,走之前还放火烧了洛阳城。此外,韦小宝还听到了传言,董卓逃走之后不久,孙坚的军队就进了洛阳,在北宫的废墟之中找到了丢失许久的传国玉玺。
韦小宝在洛阳城里越走越害怕,满目之中全是惨烈景象。韦小宝生在扬州,从小就听人说过清兵当年犯下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罪行,不过他也只是当故事听听,无法感同身受。
如今站在废墟之中,韦小宝第一次对战争产生了恐惧。
韦小宝心想:“要是吴三桂打到京城,小玄子会不会烧了紫禁城逃回关外?那老子的子爵府岂不是也得一把火烧成灰?老子的银子珠宝就算不被烧,也得让吴三桂那个老乌龟抢了。”
想到这里,韦小宝问身边的双儿:“你说孙坚找到了传国玉玺,会不会送去长安城?”
双儿摇摇头说道:“应该不会吧,他不是跟曹操一样,也是来打董卓的吗?难道就不怕去长安以后被董卓杀了?”
韦小宝蹲在地上骂自己:“都怪我茶馆听书的时候不认真,只顾着听那些英雄故事了,不知道孙坚去没去长安。不过我记得袁术后来得到了玉玺,还想自己当皇帝,但是玉玺怎么到了袁术手里我就不知道了。就算咱们拿到玉玺,也得去找张角,不如先去长安。”
双儿自己没有主意,只要能跟着韦小宝就行,当下就同意了。
韦小宝和双儿混在流民之中进了长安,趁乱去皇宫见到了刘协。
董卓到了长安以后,给自己封了太师,更加猖狂跋扈,连朝政之事都改在了太傅府,刘协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空架子。
刘协见到韦小宝,悬着的心才放下,说道:“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们了。董卓把我掳到长安,我也不知道你们在哪,又担心你们找不到我,身边连个自己人都没有,天天只能担惊受怕。”
韦小宝说道:“来的路上我已经想好了,我准备带你逃走去找袁术。”
刘协问道:“为什么要去找袁术?”
韦小宝说道:“孙坚在洛阳找到了传国玉玺。本来我以为他会把玉玺送来长安,不过现在看应该是自己带着玉玺跑了。我知道玉玺最后会落在袁术手里,所以咱们不如去袁术那等着。”
刘协说道:“我现在是皇帝,哪能说跑就跑?我要跑了,董卓肯定会派人去追咱们。恐怕还没找到袁术,你们俩的脑袋就被董卓砍了。”
韦小宝说道:“董卓早晚得死,只要他一死,咱们就趁乱逃跑。不过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恐怕吴三桂就打到京城了,老子得想办法尽快送董卓一程。”
韦小宝此时还在担心自己在汉朝时间所做的事情会对后世产生影响,心想:“既然书里说董卓是被吕布杀的,老子现在就去给吕布添一把火,只要最后董卓死在吕布手里,应该不会影响小玄子当皇上。”
拿定了主意,韦小宝决定先去见王允,毕竟以韦小宝现在的心眼,想再琢磨出来一个让吕布杀掉董卓的办法太难了,不如照抄书里的省事。
去司徒府上的路上,韦小宝还在暗自高兴:“没想到王允的美人计是老子教他的,等以后再去茶馆听书,说不定就会听到'韦校尉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了。”
韦小宝还沉浸在幻想之中,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话:“韦大人别来无恙啊!”
韦小宝转过头看去,来人正是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