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慢的艺术

慢的艺术

殷浩

年轻的时候,对于教育孩子总想着急功近利,在和孩子们的交往中,往往总想着出成效,提高分数,或者尽快改变孩子的不良的行为习惯。慢慢地,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己也有了孩子,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也认识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孩子有时候往往缺少的是关心和爱,需要老师去给予。

班级里有一位孩子A,大家都不怎么喜欢他,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不喜欢的理由我罗列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点:首先是成绩不好,基础比较差,所以对学习是一种比较放任的态度,平时作业经常不做,做了也是敷衍的。上课有时候会趴着睡觉,从来不做笔记,批评的时候会非常敌对。同学关系不太好,喜欢捉弄别人,但是对别人又很计较。

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孩子主要是由于自己挫败比较多,因此把自己放到了差生的行列,自尊心有很强,脾气很倔强,家长除了给他报个课后辅导班也就不去管他,所以他也就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我想,对待这个孩子,一个是要让他明确学习的目的,逐步改变他上课不听,作业不做的坏习惯。

一次考试后,我找了A谈话,那次考试他只有二十多分,语文整个作文没有写,很多题目空着不做。他起先说不会,后面又说来不及,其实我知道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不愿意去写,反正做了也是垫底的成绩,他也无所谓了。那天我留下了他,和他谈了语文学科在今后工作后的作用,并对那次考试的作文题给他作了一个辅导,让他明白,写作文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写的,那次后,他答应以后做试卷不会都空在那边了。虽然他后面的考试还都是不及格的,但是每次写作文,总会写上一些内容,这大概也是一点成功吧。

这个学生很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上课基本不参与,处于游离状态,于是我想,适当地帮他树立信心,应该还是有一些作用的。于是,我上课时开始让他回答问题。刚开始,他很不习惯,因为似乎从来没有老师这样提问他,因此,我用了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一边的同学们都以为他答不出来,但是如果他能答上一点,我都会表扬他,看得出,他也非常开心。

经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尊重和赞赏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确实,获得他人的赞赏与肯定,达到自我实现,是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以后的精神上的一种高级需求。

我也开始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同组的同学因为嫌他成绩差,脾气又不好,都不喜欢和他合作交流,于是我考虑在学习小组合作的时候,与他合作的同学,如果能让他分数提高,就给奖励卡,于是,周围学生们增多了和他的交流,他也慢慢地和同学们有了交流。同学们也对他多了一份宽容。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嘉绿苑中学的贴吧里发现了他的足迹,从贴吧里他的发言,看出他还是一个有着许多烦恼,需要倾诉的人。于是,在学习之余,我开始和他聊天,谈一谈他喜欢做的事情。他开始慢慢亲近我了,看到我过来,总喜欢黏在身边,我想,要喜欢一门学科,是不是就应该先从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开始呢?他和我住在一个小区,找机会我就和他一起回家,他也很乐意帮我提东西,喜欢我用车带他,事实上,如果不看成绩,他真是一个很让人喜爱的孩子。

转眼一年过去了,后面一年我该怎么做呢?反思这一个学期来,我对这样的学生似乎关心还是不够的,没有持续性,我想继续坚持是我下个学期要做的事情。只有饱含对一个孩子的爱和耐心,才会有成果,希望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