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有见识,孩子更优秀
- 江洁
- 6287字
- 2025-01-21 16:39:42
孩子必经的敏感期
孩子必经的敏感期(见表3-1)有很多,如口语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动作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婚姻敏感期、想象力发展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识字敏感期、文化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以及独立敏感期。每个敏感期的出现时间都是不同的,父母要熟记,并在某一敏感期出现时对孩子加紧训练。
表3-1 孩子必经的敏感期
口语敏感期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时,他的语言敏感期就到来了。1~2岁是宝宝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孩子从简单的一个词到说出完整的句子,往往只需经历短短几个月。3~4岁的孩子特别爱说话,喜欢问“为什么”,口语逐渐丰富起来,逐步形成语言逻辑。
在口语敏感期,孩子会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多和孩子说话,多用“为什么”来反问孩子,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灿灿有个小伙伴小D,他的妈妈是一名钢琴老师。小D长到2岁了还不会说话,家人怀疑他是不是声带有问题,就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小D的发声器官没问题,建议其家人多跟孩子说话。于是小D的妈妈每天都坚持用她那美丽动听的声音跟孩子说话,经常带他出去接触大自然,接触家人以外的其他人。
灿灿2岁时,我打算让她上幼儿园。小D的妈妈听说后,觉得幼儿园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语言环境,也想让小D上幼儿园。一开始其他家里人觉得孩子年纪小,又不会说话,不适合上幼儿园,但在小D妈妈的坚持下,孩子最终还是上了幼儿园。结果只过了两三个月,小D就会叫妈妈了。
很多父母没有小D妈妈的耐心和爱心,又不懂得敏感期的重要性,导致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买昂贵的玩具,也不愿意多陪孩子说说话。当孩子跟他们讲话时,他们往往显得不耐烦,只是简单地跟孩子说几句就迫不及待地把孩子打发走。
灿灿小时候,我的工作很忙,除了给她喂奶,其他事都甩给保姆。我曾经给灿灿找过好几个保姆,其中有一个保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会边做事边跟灿灿说话。当时我不知道敏感期是什么,还觉得孩子又听不懂,这个保姆怎么这么多话。后来一想,其实人家这么做是对的。
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需要要训练的,以下三种方法,父母可以尝试。
·情境谈话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多跟孩子交流。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语言。
小E是我在一次演讲中认识的朋友,她的孩子正好和灿灿在一个幼儿园,只是比灿灿高一年级。有一次我们俩一起去接孩子,从幼儿园出来后,她对我说:“我发现你现在还跟你家孩子说叠词、儿语啊,这样不对。”当时我很不解,觉得跟孩子交流时使用“乖乖地”“慢慢地”之类的词没问题。但当我走上家庭教育这条专业之路后,我才知道,不管孩子多小,父母与孩子交流时都尽量不要使用儿语,而应使用标准的、正式的表达。
·多与孩子做语言类游戏,如教孩子背儿歌、说绕口令。
·多让孩子讲故事、做演讲。
世界上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托尔斯泰、歌德、鲁迅、郭沫若等,从小就与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也证明,故事对孩子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考力、想象力的培养,以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讲故事、做演讲。
在这方面我一直都非常用心,所以我的两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不错。现在灿灿会主动给顶顶讲故事,我们也经常鼓励顶顶给灿灿讲故事。
灿灿上小学一年级时,学校组织了“国旗下讲话”等很多演讲活动,我就鼓励灿灿经常参加,并且特意在朋友圈晒孩子演讲时的照片。由于孩子已经有了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不怯场,现场表现得很不错,于是朋友们纷纷跟帖,夸赞灿灿“有妈妈的范儿,气质体现得很好”。
感官敏感期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
虽然孩子从出生后就会借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但各个感知器官的敏感期还是有所不同:胎儿时期听觉的发展就开始了;0~0.5岁是婴儿视觉发展的敏感期;0~2岁是触觉发展的敏感期;3岁左右是方位知觉发展的敏感期;2.5~3岁是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3~6岁是观察力发展的敏感期。
总之,3岁前,孩子通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认识周围事物;3~6岁时,则能通过感官分析、判断周围事物。
父母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感官感受周围事物。
动作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后就进入了动作敏感期,当妈妈把手指放到婴儿的小手心里,他立即会抓住不放;若是将某个东西靠近他的嘴角,他会迅速地吸吮:这些都是孩子处在动作敏感期的体现。
3岁前是孩子的行走敏感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孩子的“第二次降生”。只要孩子的身体准备好了,父母就应该尽量早些让孩子学会走路。孩子学会走路以后,还可以进行跳绳、攀登、投掷、单脚跳、走跑交替等运动,以锻炼孩子的大肌肉动作。此外,父母还要注意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动作,提高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如让孩子多玩穿木珠、捡黄豆等游戏。这样做,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其获得智力的发展。
灿灿、顶顶、蓉蓉正在装饰自己的蛋糕
当孩子到了三四岁时,出于好奇和好动的本能,开始对一些手工工具和材料感兴趣,开始喜欢用剪刀剪纸张、玩贴画,并且为书上的图形涂抹上不同的颜色。这是孩子学习手工的开始,父母不要觉得孩子淘气,更不要禁止孩子的剪贴和涂抹行为,而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去做,从而锻炼孩子的创造能力。
当孩子五六岁时,其大脑功能会不断趋向成熟,小手的肌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育,所以他的剪、贴、涂等技能也会逐步提高,并开始喜欢玩一些难度较高的折纸游戏,如折千纸鹤、飞机、花篮等。
父母可以为孩子多准备一些手工工具和材料,如白纸、彩纸、剪刀、彩笔、橡皮泥等,让孩子尽情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当然,父母不仅要和孩子分享“创造”的快乐,还要对孩子“破坏性”的创造行为予以正确引导,要让孩子明白,当创造能给他人带来好处时,这种创造才是有价值的。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一般来讲,在1岁半到2岁左右,孩子开始进入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并一直持续到4岁。在这一阶段,孩子经常会对一些很小的东西,比如蚂蚁、小石子、线头、小纸屑等东西很是关注。
在这个时期,妈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要允许孩子进行这些观察,并通过适当的引导保护他的观察兴趣。
秩序敏感期
2~4岁的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孩子对秩序的敏感体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只要物品离开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他就会很快发现,并且要求把物品回归原位。
顶顶3岁时,我发现他变得跟以前很不一样。每当我和先生把某样东西随手放置时,他就会说:“你不要把这个东西乱放,我在整理呢。”他会把茶几上以及他能够得着的地方整理得很整齐,而且会把一家人的鞋子按顺序摆好。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逾越甚至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阶段。孩子之所以对秩序有要求,是因为他需要通过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帮助自己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熟悉的环境消失,他就会无所适从。
面对孩子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种种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父母要试着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孩子产生的是合理的或非原则性的需求,父母就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尽量满足他们在秩序敏感期的有序愿望,比如家里的日常用品要摆放有序,每次使用后一定要注意及时归位。孩子的东西更要注重摆放有序,父母不要随便更改它们的位置。父母尽量不要对孩子居住的环境做太大的改变,频繁地为孩子更换床铺、居室、生活环境等。此外,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设置一系列做事程序,比如吃饭这件事就可以分解成洗手、擦手、端饭菜、吃饭等环节。再比如,要求孩子玩完玩具后将物品归于原位。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还能使孩子获得更完善的成长空间。
婚姻敏感期
当孩子在2~4岁开始对异性有朦胧的好感,甚至会幻想和喜欢的人结婚时,他就进入了婚姻敏感期。
在顶顶3岁半多一点的时候,他会经常对我说:“妈妈,我要跟你结婚。”我第一次听时愣住了,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只当是孩子童言无忌。当然他也跟他爸爸说过“爸爸,我要跟你结婚”。
有一天,我碰到了顶顶朋友的妈妈,我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孩子总爱说“跟××结婚”这个话题。当时我俩都不懂什么是婚姻敏感期,讨论了半天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直到我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方面的论述,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是有婚姻敏感期的。
当孩子进入婚姻敏感期,一开始他们会对父母产生强烈的爱意:男孩会因不能和妈妈结婚而愤怒,女孩会因长大不能嫁给爸爸而烦恼。随后,孩子会将对父母的爱转移到其他小伙伴身上—孩子会幻想和喜欢的小伙伴结婚。这是他们对婚姻的朴素认知—相爱的人就要在一起,就要结婚。当“两情相悦”时,孩子会体会到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当被喜欢的人“抛弃”时,孩子也会经历“失恋”的痛苦。这些经历将成为今后孩子婚恋观的基础。
在婚姻敏感期里,孩子建立婚姻的概念并应用它,学习爱与被爱—通过传递爱,爱的品质就逐渐形成了,而被爱使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发展。
父母应正视婚姻敏感期对孩子的影响,不要嘲笑孩子,更不要对孩子的言行妄加评论,应该保护孩子的情感表达,耐心地倾听,默默地关注孩子。
想象力发展敏感期
想象力发展敏感期一般是在2~8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涂鸦,往往会冒出很多奇思怪想,喜欢胡言乱语。
有一次,我带着灿灿去游乐场玩。有一个男孩跟灿灿差不多大,应该在5岁左右。那个男孩手里拿着枪,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个不停。有个家长被吵烦了,就对男孩的妈妈说:“你们家孩子在干吗啊?说的都是些什么东西?”男孩的妈妈却不以为意地答道:“他正在发挥他的想象力呢。”
孩子在这个阶段就是喜欢“胡言乱语”,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只有这样,孩子的想象力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在现实中,很多父母不懂这个道理,总是喜欢对孩子指指点点,孩子稍有“出格”的想法,便不假思索地训斥、制止,甚至“纠正”。比如,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总会去指点:“你怎么能这么画呢?这个兔子画得一点儿都不像。来,妈妈教你。”其实,这样做只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在孩子画画的时候,父母只要说:“画得真好啊,画得真不错。哎呀!你看我们的孩子像小画家一样。”父母越鼓励,孩子越有自信。
有一天,我把灿灿和顶顶的绘画作品发到朋友圈里,一个朋友的女儿随即在帖子里回复:“姐姐,我现在才真正感受到你做家庭教育的意义。原来,父母对孩子的兴趣影响是那么巨大。我还记得小时候你到我们家玩,我当时画了一幅仕女图,你夸我画得好,可是我爸爸却说这画的是什么玩意啊,一点都不像。从那以后,我对画画的兴趣就越来越淡,以致现在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过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多喜欢批评,害怕鼓励、夸奖会助长孩子的骄傲情绪。其实,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过早给孩子的思想制定条条框框,对他们的“离经叛道”要以宽容、鼓励为主。
社会规范敏感期
从两岁半开始,孩子从依赖父母、自我为中心的状态,逐渐学会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就说明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敏感期。
这时父母要有意识地创设丰富而适宜的环境,如带幼儿到社区,或去亲戚朋友家与更多的小朋友交往,满足孩子交往的需求,让孩子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学习协商、谦让、合作等多种社会性技能。父母还要经常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如聚会、参观、演出等,让孩子从中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识字敏感期
3~6岁是孩子的识字敏感期。这时父母要通过识字积木、识字卡片到图画书不同形式,让孩子进行书面语言的学习。这些不仅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孩子获取外界信息、训练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父母也可以采用更轻松活泼的方式,比如带孩子上街时,让孩子念各种标识牌、广告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学得更快。
文化敏感期
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6~9岁会出现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从之前爱问“是什么”到问“为什么”。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父母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比如可以让他涉及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书写敏感期
孩子在进入书写敏感期后,一般需要经历用笔在纸上戳戳点点、来来回回画不规则的直线、画不规则的圆圈、书写出规整的文字等几个阶段。
对于处在这一敏感期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对书写产生兴趣,远远比教给他们如何写更重要。
为了保护孩子的书写兴趣,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书写材料;在孩子书写过程中,应不断地给予鼓励。此外,父母不能强迫孩子过早学习写字,不要去纠正孩子的书写方式,这些都是孩子的手部肌肉发育得足够成熟时才能做的事。
阅读敏感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开始痴迷各种带文字或图片的东西,包括各类图书、报纸、广告牌、宣传画,甚至合同书。阅读时他们的注意力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多彩而有趣的图画上,对图画上的文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往往要求成人告知这些文字怎么念,然后自己再一遍一遍地朗读。
当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到来时,父母首先应当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给孩子布置一个专属阅读区;其次,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图书;再次,鼓励孩子自由阅读、探索,当孩子遇到阅读困难时,再帮助其解决。当孩子要求父母讲解图书时,父母应该兴致勃勃地和他们一起看,并根据图画内容和孩子交谈,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随后要求孩子将故事复述一遍。在复述故事时,孩子有可能记不真切,父母可适当提醒,鼓励其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完,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阅读的信心和兴趣。
灿灿在进入阅读敏感期时,由于当时我们家还住在黄山,只能通过邮局订《幼儿画报》,还不知道绘本这类幼儿读物。当然,《幼儿画报》的内容也非常不错,灿灿获益良多。搬到北京后,我给灿灿买了大量绘本。通过阅读绘本,灿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阅读是孩子瞭望世界的最佳方式,因为书中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对于一般的父母,他们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财力走万里路,那么“读万卷书”就是拓宽孩子视野的最佳通道。所以,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效果越好。
我的邻居中有一对夫妻,在孩子出生10个月后就去了阿尔及利亚,孩子交给外公外婆带。在外公外婆的过度呵护下,孩子的教育很成问题,所以孩子的妈妈就提前回国抓孩子的教育。
她看到我的两个孩子都去上艺术班,也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名,还得到了附赠的借书卡(用这张借书卡,孩子每次可以借5本绘本)。有一次我们俩在一块儿聊天,她对我说:“自从有了这张借书卡,孩子非常喜欢看书,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行为习惯、饮食习惯有了很大改善,还学会了礼貌待人、与朋友和平相处。”
在这方面,我的一位学员做得也非常棒。
这位学员原本是个美术老师,但为了不与先生过两地分居的日子,毅然做起了全职太太。有了孩子后,她以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孩子的成长是有敏感期的,父母对孩子需要进行早期教育,于是她开始关注家庭教育的各种知识。
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她的孩子3岁多就能独立阅读。现在孩子已经5岁多了,阅读量大得惊人,每个星期能读8本绘本!
独立敏感期
12~15岁是孩子的独立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会以反叛的方式来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很多事情,他们一旦形成自己的想法,就会坚持自己的见解和立场,不会轻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和干预。
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同时要学会放手,让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