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军功

崔祎徐徐勒马,这不是乘马,可是他的青花战马,要爱惜着点。

此时他才率领百五骑从,二百王府护卫,和羊盏、崔英才等人所部会合。

他看到一些宗子羽林军的士兵在收集死去胡人的财物甲胄时,还顺便取下他们的首级,悬挂在自己马上。

崔祎手下的骑从,与这些羽林军士兵面面相觑。

一方好像才明白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另一方则没明白对方为何不动手。

看到这一幕,崔祎意识到,确实该为自己这支亲卫军制定一套奖罚制度了。

毕竟这支他的嫡系将来可能会分散开来,成为散布在河北洲郡的小地主,成为他王朝的根基。

这不光是骑从体系内的升迁,还有未来的期望。

军队中,一般士兵可以累计敌人首级,升伍长、什长。

立下大功的可以获得受勋,一勋为一转。

这样的功勋北朝最高为十转。

所谓的十二转可能是虚称,指很多。

到了唐朝才有‘策勋十二转’所真正对应的勋位。

第十二转;上柱国。

正二品。

而如果崔祎不想让自己统治的‘圣朝’治下,出现也不知道几万的,没有一支耳的百姓的话。

那他当然不能让自己的手下用割耳朵来记功。

无非是肯定有人会冒功而已。

不要觉得这是能靠军纪来约束的,因为人性如此。

这样的话,留名于史书之上,成何体统?

也不知道会给那些刁钻的史家编出多少个恶毒的成语来讽刺。

说什么是百姓不愿意听他的王教,于是宁可自割一耳云云。

所以一切还是照旧例行事吧....

于是,崔祎点了点头,羊盏等人心领神会。

说明缘由,一些骑从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倒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只是觉得动手晚了些。

要是早点,也不至于让宗子羽林军的士兵抢了那么多‘军功’,心里多少有点埋怨。

不过,这埋怨自然不是冲着清河王。

而是对着那些同样姓崔的宗子羽林军士兵。

好在这也没什么大碍,毕竟天黑得厉害,根本不可能把所有‘军功’都取走。

刚才好不容易有点月光,这会儿又被云彩遮住了。

看到这里,不少羽林军心里都犯嘀咕:

你们割首级回去领赏有啥用?

咱们是有正规的军功规制。

你们清河王府也有自己赏赐制度,回去之后清河王自然会用布帛等物赏赐,何必来抢咱们功劳?

总之,虽然有点小摩擦,但还远远谈不上产生嫌隙。

毕竟他骑从中有些世家子多少都有些自持身份,虽说胡人首级割了也就割了,但他们好歹之前也是有门第的。

而那些羽林军中,亲自动手割‘军功’的,估计没几个姓崔的,大多是曾经在洛阳武宗时期的良家子,只不过现在破产沦为军户了。

骑兵们合兵一处后,打算朝着一处有火光闪烁的坞堡奔去。

当然,他们之前已换回骑乘马,控制着马速,以节约马力。

战马则并辔牵着,毕竟在这黑暗中,他们并不清楚敌人的情况,要随时换马。

舍弃了那一堆来不及的收缴的武器,朝着几家坞堡进发。

此前,他们一直沿着南方进行武力侦察,这一路下来,已杀死不到三百胡骑。

还将超过两百‘军功’悬挂在马鞍旁。

随着马儿缓缓前行,它们跌宕起伏,其景象之腌臜暂且不表。

此时,伊水畔一处处坞堡城头依次亮起灯火,将附近照得明亮。

恰在这时,月出云散,月华洒落在这支军队上,让坞堡中的人看清了崔祎的兵马。

他们纷纷开口问道:“来的是何方兵马?可是王师?”

崔黄须十分不耐烦地一马当先,长枪短枪上各挑着一个胡首。

在这数百人中,他是唯一亲自动手收割的高级将领。

这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可他却浑然不在意。

崔祎也不知道众人侧目,是因为他以高级将领的身份亲自动手,还是因为他的模样与那些被割下首级十分相似。

也没制止,索性任由崔黄须像炫耀似的,举着两颗杂胡的首级而去。

再加上他脖子上挂着的第三颗,远远看去,倒有点像个三头六臂的人。

在坞堡上下众人惊惶的目光中,崔黄须驱马来回奔走,炫耀着自己的武威。

只听得“吱呀呀”一声响。

当坞堡中的人得知来者是清河王的王室之师后,这座坞堡的主人亲自开门相迎。

此举并非要送上家中子弟和部曲,而是以此表达对崔祎身份的尊敬,以及对无奈向贼人妥协的愧疚。

毕竟,若他们真要抵抗,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但他们选择了妥协,交出了一些物资,子弟。

如今,他前来赔罪,并主动告知周围的详细情况。

其他几家坞堡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这些坞堡的主人多是洛州本地的小士族,也有不少是高门大姓的旁支。

他们在此处,可能是在京城势力的庇佑下深耕于此间。

为其京畿爪牙,也负有打探消息的任务。

崔祎从他们那里得知,尔朱军在此处的伊水更深处。

领军都督叫尔朱豹。

而其他胡骑大部队,此时都已随尔朱兆离开此地。

只有尔朱豹领着千五百人左右的胡骑在伊水附近封锁洛阳以南的平原,控制当地豪族势力。

这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他们必须阻断这里的豪族与洛阳城之间的联系和消息传递。

毕竟这些豪族之间大多沾亲带故,不能让他们把军队的情况透露出去。

于是,崔祎继续让人询问,想要探知在此留守的尔朱军主力位置。

坞堡中人将所知的消息一一告知。

坞堡中每日物资送去之处,就在南方。

在伊水上游,只需继续南下即可。

只是不清楚有多少人,但按常理推测,数量肯定不会太少。

据说还有临时从中军增强的胡骑,还裹挟着一些不能骑马的汉人部曲。

这些坞堡的庄园主家中有许多子弟被留在了那里,他们因不擅骑马。

又缺少备用马匹,无法组成一支完整的骑兵,便全都充当了步兵。

能骑马的,据说去了东边。

他们对尔朱军主力大致在什么方向隐隐约约有所感知。

这就是军队中有众多世家部曲的弊端,他们对自家子弟的情况十分清楚。

因而能根据子弟离开庄园坞堡的时间以及行进速度和状态,推测出敌军大致方位。

他们现在也应该要扑过来了,要把崔祎的兵马围杀在此。

之前有许多敌骑逃散,把消息告知了尔朱豹中军,使得崔祎的夜袭人马没有突然性了。

怎么办?

杀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