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拿下鹤年堂
- 四合院:开局娶妻陈雪茹
- 踏雪踏浪踏踏踏
- 2032字
- 2025-03-25 16:05:00
几天后,系统的提示音在陈永年耳边响起。
“叮!恭喜宿主完成瓦解鹤年堂任务,获得积分500点,当前积分830点。”
陈永年嘴角一勾,他知道,这是牛有德那边已经得手了。
想明白以后他慢悠悠地穿好衣服,准备去回春堂一趟。
刚踏出房门,就见院子里前几天买香囊的几位住户正眼巴巴地等着他。
一见他出来,贾张氏立马就尖着嗓子问道。
“永年啊,我们的香囊啥时候能拿到啊?不会是想贪了我们的钱吧?”
陈永年淡淡地扫了她一眼,语气平淡:“放心,我现在就去拿。”
其他人半信半疑,但也没再多说什么。陈永年没理会他们,径直出了院子,直奔回春堂而去。
一进回春堂,他就吩咐伙计:“去,把那十来个安神香囊包好,等会儿我带走。”
交代完,他便转身进了里间。
里间烧着炉子,暖烘烘的。
牛有德正戴着老花镜,仔细地翻看着账本。见陈永年进来,他连忙起身,脸上堆满了笑容。
“陈同志,您来的可巧,我正准备去找您呢!鹤年堂那边已经收到了,就等着您去签合同了。”
“好,这事办的漂亮!”
陈永年满意地点了点头,走到桌边坐下。
牛有德扶了扶老花镜,仔细地将账本又翻看了一遍,这才递给陈永年,说道:“陈同志,您瞧瞧,这是收购万鹤年堂后剩下的钱。”
陈永年接过账本,随意翻了翻,十来根小黄鱼静静地躺在账页的夹层里,像一群金灿灿的小鱼苗。
他点点头:“行,够回春堂运转就行。”
“那当然,陈同志您放心,咱们回春堂现在好着呢。”
牛有德说着,小心翼翼地将小黄鱼收好,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印章,在账本上盖了个鲜红的印戳,“妥了,咱们走吧?”
陈永年起身,理了理衣襟:“走吧。”
两人出了回春堂,一路朝着鹤年堂走去。
鹤年堂的大门依旧紧闭,门上的铜环锈迹斑斑,像是诉说着老店的沧桑。
牛有德上前,扣响了门环,发出“咚咚咚”的沉闷声响。
很快,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面容憔悴的年轻男子出现在门口。
他眼圈乌黑,胡子拉碴,像是许久未曾好好休息过。
看到牛有德,他微微点了点头,侧身让两人进了院子。
“这位就是鹤掌柜的儿子,鹤子安。”牛有德压低声音,对陈永年介绍道。
陈永年微微颔首,打量着这位鹤子安。
鹤子安似乎也注意到了陈永年的目光,他眼神闪烁,似乎有些不安。
三人进了屋,鹤子安从抽屉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合同,递给牛有德:“牛掌柜,您看,没问题就签了吧。”
牛有德接过合同,看都没看一眼,直接递给了陈永年:“陈同志,您过目。”
陈永年接过合同,细细地翻看起来。
鹤子安站在一旁,目光时不时地瞟向陈永年,眼神里充满了疑惑。
“这份合同。”
陈永年指着其中一条款,抬头看向鹤子安,“这条关于鹤年堂药方所有权的条款,似乎有点问题。”
鹤子安一愣,随即挤出笑容:“陈同志,这可是我们之前就谈好的啊,你们买下的只是鹤年堂的一切并没有说到药方。”
牛有德一听,立马把老花镜往下扒拉了一下,瞪着眼说道。
“不对啊,鹤子安,咱们之前谈的可是一口价,这鹤年堂所有的东西,包括药方,都算在里头了。你可不能临时变卦啊!”
鹤子安脸色有些尴尬,搓着手,眼神飘忽不定。
“牛掌柜,您这,这说的哪儿的话啊。只是,只是这药方,乃是我鹤家祖传,轻易不能示人……”
他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陈永年本来对这些药方并不在意,回春堂的配方已经足够他用了,但鹤子安这出尔反尔的态度让他有些不爽。
他敲了敲桌子,语气平静却带着威压。
“鹤子安,买卖不成仁义在,做生意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你这样出尔反尔,以后谁还敢跟你做生意?”
鹤子安被他这气势震慑住了,沉默了半晌,才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递了过来。
“都在这儿了,都在这儿了。祖传秘方,都在这儿了。”
陈永年接过那张纸,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药方,字迹娟秀,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
他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点点头:“没问题。”
鹤子安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拿起笔,颤抖着手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陈永年也签上自己的名字,将其中一份递给鹤子安。
鹤子安接过合同,最后看了一眼鹤年堂,眼中闪过不舍,但最终还是转身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陈永年心中毫无波澜,做生意就是这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公平交易,没什么好伤感的。
牛有德看着鹤子安离开,脸上笑开了花:“陈同志,这下好了,咱们回春堂又壮大了!”
“等过完年,咱们好好装修一下,把鹤年堂的牌匾也换成回春堂的,到时候,咱们回春堂在这四九城里,那可是数一数二的了!”
陈永年笑着点点头:“行,你看着办就行。”
“对了,回头你给伙计们把年终奖、礼物什么的都安排好,大家辛苦了一年,该好好犒劳犒劳。”
“哎!好嘞!我这就去办!”
牛有德喜滋滋地应了一声,转身就准备去安排。
同一时刻,陈雪茹坐在账房里,一手拨着算盘珠子,一手拿着账本,嘴里念念有词。
“赵掌柜,过来帮我算算,这两天咱们这药膳旗袍卖了多少件出去?”
赵掌柜是绸缎庄里的老伙计了,手脚麻利,算账也是一把好手。
他凑过来,接过账本,仔细地核对起来。
“东家,这次咱们从北方拉过来的货分成了两种。”
“两天咱们一共卖出去了三百二十六件药膳旗袍,普通的旗袍卖出去四百份,都是按照咱们之前定的优惠价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