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审简介

刘 进

男,1956年8月生于湖北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麻醉转化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麻醉学研究所所长,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麻醉与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首任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十一届主任委员。

我国现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主要从事新型麻醉药的研发、吸入麻醉、围术期超声和血液保护的研究。已培养博士后23名,博士研究生125名和硕士研究生100余名。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5项实现转化3.37亿元。发表SCI论文258篇。主编《中华输血学》等6部专著。所领导的中国最大的麻醉学科在复旦大学专科声誉度评比中连续11年在全国麻醉学科排名第一。

于布为

男,1955年5月生于北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担任《医学参考报》麻醉学频道主编,《临床麻醉学杂志》总编辑。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麻醉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专家组组长。东亚麻醉联盟主席。荣获2016年上海市第二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2018年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2018年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

从事临床麻醉和教学四十余年,创立了“全身麻醉的哲学思辨”“理想麻醉状态”“精确麻醉管理”“麻醉治疗学”等理论和实践。建立了“诱导期容量填充”“伤害性感受监测”等新理念和新技术。率先提出了“舒适化医疗”的概念,建立了中国麻醉学科五大发展愿景,带领我国麻醉学科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立了国内首个麻醉治疗科,将麻醉学技术和药物用于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开辟了麻醉科医师治疗疾病的新领域。荣获2013年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2017年科技成果推广奖,2020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教育科技突出贡献奖和科技创新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