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晚上努努力,争取生个儿子

文彦博告退后。

赵祯看了看左右,发现张茂则不在,问内侍左都知任忠,“茂则呢?”

任忠道:“内侍省有事,张都都知过去处理了,让奴婢时候官家。”

文彦博的建策让赵祯心情大好,挥挥手,“任忠,你跑一趟,宣允初进来陪朕喝茶听曲儿,低调点,不要张扬。”

因为立储的事,文官集团对自己这个堂弟很不友好。

任忠心里一跳,脸上不动声色,“奴婢遵旨。”

转身匆忙而去。

赵祯看着任忠的背影,心里呵呵了一声。

……

……

江宁府的事情很快传遍京畿。

不出文彦博意料,没过几日,在大庆殿的大朝会上赵祯就看见了一个老熟人。

晏殊。

在江宁府那边的章折送递到京畿来之前,赵祯就收到了晏殊的上奏说要赴京,当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赵祯也便准了。

直到到他出现在大朝会上了,赵祯才恍然大悟。

晏殊是有备而来,估计张方平提前写信邀请他相助一二了。

不意外。

晏殊和张方平交往不多,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甚至满没几个人知道他俩认识,但赵祯知道,他俩是挚友,忘年交的那种。

张方平中举的贤良方正科,晏殊是主考官!

不过张方平这个人吧……

从不营党结私。

所以和他相交的好友,大多是君子之交,比如他和范仲淹亦是如此,遇到了,就一起流水曲殇,遇不到,各忙各自的事。

大朝会后,晏殊求见。

赵祯准了。

接见的时候,把左右内侍和宫女都摒退了,晏殊出了垂拱殿直奔中书门下,补办了进京的手续后,又马不停蹄回西京了。

来去匆匆。

又三日大朝会,赵祯以为会等来什么。

然而什么都没有。

偌大的京畿,虽然都知晓了江宁府的事情,但却没有一个人提及,无论是大小朝会,还是寻常议事,所有人都对此事避而不谈。

让赵祯好是失望,觉得咱们那位文相公的谋略也不过尔尔。

是以这日下大朝会时,赵祯离开前留了句话:“文相公来垂拱殿见朕。”

回到垂拱殿刚坐下,文彦博来了。

宣进来等他行礼后,赵祯毫不客气的道:“文相公,你不是说等等看么,结果等了六日,就等来了个悄无声息啊!”

文彦博一点也不尴尬。

官场上,有时候还是得厚脸皮一点,不能太过于君子了,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道:“官家不如想想,为什么会悄无声息。”

赵祯,“什么都我想,朝廷养着你们作甚?!”

文彦博理直气壮,直爽的道:“朝廷养士,自然是为了让我等辅政治国平天下耳,难道是养着看我们明争暗斗祸乱朝纲么。”

赵祯:“……”

难道不是么。

自古以来,哪有朝臣不明争暗斗争权夺利的。

没好气的道:“除了一个晏殊,这六七日就没一个人来为张方平说情,难道所有人都不希望看见亲历八年大火案翻案?”

文彦博呵呵一乐,“官家,过了。”

揣着明白装糊涂,骗骗刚入仕的新人还可以,骗相公,落了下乘。

为何没人为张方平说情,你不心知肚明么。

江宁那摊浑水,就凭一个通判,他敢搅弄?

比如有朱秉的操作。

而且还是官家你默许的——王拱辰从两浙转运使司调江南东路转运使司,满堂文武就看出了你的意思,就是想恶心张方平。

这事其实是个巧合。

也许官家并不知道有人想故技重施,像针对李宥那般设计张方平。

但恰好赶上了。

赵祯嘿嘿一笑,他也不觉得尴尬,想了想,“事情不能再拖了,必须得给江宁那边一个交待,要不然民愤一起恐难平。”

文彦博,“官家大可以相信张方平,何况还有陈放。”

陈放虽然圆滑,但知道轻重。

赵祯起身走了几步,对内侍张茂则说道:“拟旨,嗯,三封。”

文彦博起身,“微臣告退。”

赵祯,“不看看?”

文彦博道:“事情已成定局,不过官家若是真不愿意贬谪贤良,不妨叮嘱那位去江宁府钦差的大儒,旅途注意安全,保重身体为要。”

多给张方平一点时间。

文彦博说完,行却礼,后退几步……又倏然站住。

似乎天人交战了一会,才缓缓的道:“官家再想想,这几日真没人就江宁府的事情,在你面前点评几句吗,也许有的,只是官家忽略了而已。”

这才转身离去。

赵祯愣住,旋即喟叹了一句,“相公不可欺啊。”

自然是有人说过的。

昨日,闲得无聊的时候,又把堂弟赵允初喊到宫中,中午两兄弟一起喝了点酒,闲聊时说起了晏殊,说他七岁能作文章,如何神童,然后不知道怎么的扯到了江宁明月。

赵允初就说了句张方平胆大若斯乎,完全不顾皇兄你的颜面啊。

赵祯当时没多想。

自己这个堂弟老实,心善。

从出生就带着光环,都说他是真宗次子周王赵祐转世。

深得满朝文武的喜欢,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应该立他为储君,比如内侍任忠就曾有过这种言辞。

只是不可能把堂弟过继成儿子,这事在伦理上无法操作。

不过继,又来一个兄终弟及?

那咱大宋的皇位传承,就太不像样了,以后的皇位继承就有前例可循,争夺皇位的人更多,进而影响国祚。

现在文彦博这么一提醒,赵祯心里打了个冷颤。

难道是他?

不可能啊。

赵允初应该知道,他完全没有机会了。

嗯……

不对,他没机会,不代表他儿子没机会——庆历七年,他得了个庶出的儿子,由于生母身份卑贱,他这个儿子的身份,目前还在宗正寺那边搁置着。

应该是宗正寺卿赵允让在阻拦。

嗯,赵允让就是赵宗实的父亲。

如果赵允初那个儿子拿到了皇室认可的身份,并未年纪稍大一些,表现卓越的话,自己又迟迟没有生儿子,更没有立赵宗实为储君,那赵允初的儿子就有希望!

赵祯只觉得脑壳疼。

又暗暗恼怒,这一堆的破事,还是自己没有儿子的缘故。

唉……

算了,赶紧拟旨了事。

晚上在女人肚皮上多努努力,争取生个儿子出来。

还朝野一个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