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用实践检验真理

康熙沉吟了一会儿,唔了一声,没有立刻表态。

别看这个衍圣公只是一个虚职,没有实际政务经验,但说的还真没什么毛病。

土司大部分还处于奴隶社会,有些部族人祭吃心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封建礼教对他们来说属于是先进文化。

衍圣公孔传铎说的方法,有些诸葛孔明七擒孟获,攻心为上的味道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慢。

想要通过人心思变,让土司自愿纳入中原版图,用几代人的时间都是快的。

老皇帝想了一会,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伸手示意李德全把念珠给他,随后看向了姚典:“你呢?”

“你怎么说?”

姚典连忙起身,躬身抱拳回道:

“回皇上的话。”

“圣公大人说的倒也没错,只是要微臣看,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他顿了一下,摇头笑道:“赔本的买卖,微臣一向不会干的!”

衍圣公是天下文官之首,有点类似于后世高校的荣誉校长,做出过成绩,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为了表彰他们成就,学校就找了一个虚职高高的供着,别人真要批评,还真不好批评。

姚典刚到上书房,就打破了这个忌讳了。

他自嘲道:“微臣贪利,凡事都爱用银子计较……”

“一间二柱的贞节牌坊,从取料到打造,直到最后立起来,微臣约么着,怎么着也需要七十两银子。”

“两淮地区普通五口之家,一年花销满打满算只需要十五两银子,广西地处偏僻,只怕更少。”

“微臣以为,与其有这个银子立牌坊,倒不如直接发给愿意归顺的土司百姓,改土归流岂不是来得更快更直接?”

衍圣公重义,姚典重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

你能说精神文化软实力不重要?中国自百家争鸣开始便是东亚文化中心,源源不断的虹吸着周边国家的高端人才。

那能说实际利益不重要?没有实际利益,国库都空了,自身硬实力都没有,又何谈保全文化软实力?

这就是真实的治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念之争。

老皇帝也不表态,起身负手甩着念珠,在上书房内慢慢踱步。

“马齐,你觉得……”

康熙刚一开口,话都没说完,马齐就推辞上了:“万岁爷,您可别问我。”

“这谁对谁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分辨出来的,我倒希望老姚留在上书房了。”

“只要能天天骂他,奴才心里就舒坦!”

康熙知道他和姚典关系匪浅,改土归流一时间确实难分对错,呵呵一笑并不在意,转头看向林炜:“你呢?”

“你觉得谁回答的更好一点?”

林炜本想从老皇帝给上书房点的将,推测他的倾向,没想到让康熙先将了一军。

衍圣公是天下读书人的精神领袖,康熙又提倡以儒治国,实在不好开罪;

可姚典为了百姓能吃上平价盐,独担责任,擅开盐引,林炜还真挺喜欢他的行事风格的。

想了一会儿,林炜躬身抱拳回答:

“回皇上的话,微臣信仰的马哲教里有这样一句教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您也是认可的。”

“微臣以为,不如让两位大人都进上书房,真刀真枪的比试一下!”

康熙闻言一愣,他没想到林炜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能把皮球踢回来,哈哈笑道:“好你个林炜!年纪不大,倒开始学上张廷玉全身远祸了!”

“行!”

“姚典和孔传铎就先都留在上书房,再加上你林炜,你们一起负责这次的秋闱!”

“衍圣公带着点头!”

林炜心中暗道,老皇帝的政治水平不是盖的。

孔传铎衍圣公的身份就注定了他是最适合主持这次秋闱的人选,可偏偏又拉了自己了姚典搞平衡,到最后还是看不出他什么倾向……

林炜不信康熙不知道外面举子们都疯传,这次进士名额都是萝卜坑的事儿。

科举可是朝廷大事,前明的时候因为科举搞出了南北闱,这种名额分配制度甚至延续到了后世几百年,可他还是不拿个章程?

到底是怎么想的?

就在老皇帝优哉游哉的踱步,即将要出上书房时,突然停下脚步回头望向林炜三人,皱着眉头,极为严肃道:

“索额图的例子就在眼前,朕有一语必须要告诫你们。”

“举子们还未当官,你们要好好教导,断不可让人提前有异样的心思!”

“若有人拉帮结派,祸国营私,被朕察觉,凭谁也不能袒护你们!”

“但凡你们实心为社稷,有朕在,凭谁也不能加害你们!”

“你们可知道了?”

康熙刚才一直言笑晏晏,神情轻松,此时突然端出帝王的架子,倒真让领了科举差事的三人有些措手不及。

老皇帝的话粗听支离破碎,可细思其中含义,却又有极恐怖之处,刑部这边杀的人头滚滚,刽子手的砍头刀都钝了,朝廷上还有人敢顶风作案?

这人长了几个脑袋?

他又为什么要这么做?

林炜越来越觉得这次科举中绝对有什么说法,不然张廷玉也不能告病在家。

可没等他想明白,老皇帝已然出了上书房,扬长而去了。

……

时间紧迫,此时距离开秋闱不到三十日了,林炜三人领了谕旨,当日便从内务府领了九云四蟒的考官专用官服,紧接着就从礼部接了参加这次会试的举子名单,算是正式开始了这次秋闱的准备。

这次秋闱一共有三千七百多名考生参加,计划录取三百五十名,参考人数和录取人数都比往年多了不少,林炜算了算,至少需要十八房同考官负责阅卷,负责监考的御史也得相应增加。

可自从他们三人选同考官开始,这个衍圣公就犯上病了,每一房考官都锱铢必较,看出身,看座师,还要唤来问两句学问,林炜和姚典说了几句也没用,照这样下去,三十日都挑不完阅卷考官。

两个人都不明白,考题都还没出呢,他就要开始践行自己的圣人路线了吗?

一连过了三日,也没选出一个阅卷考官。

这日林炜刚从礼部面试完同考官回宅子,刚拐弯进胡同,就见曹管家焦急的等在外面。

曹管家见林炜回来了,疾走两步,上前低声道:

“林大人,三爷来啦!”

“在书房等着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