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来,你们说说

  • 清妖
  • 傲骨铁心
  • 2157字
  • 2025-03-24 22:54:27

如果说正七品的府学教授是校长,管教职工人事的正八品学正是副校长,那“教导主任”就是正九品的训导。

赵安这个从九品的学录名义上是训导的助手,也是府学的学官之一,实际上就是个有编制的老师。

铁饭碗,不好辞退,因为辞退程序比较复杂,要报省提督学政衙门的。

其实不光赵安这个学录要给学生讲课,学正、训导乃至府学教授都要给学生讲课的,只不过正常情况下“大人”授课的机会不太多而已,主要还是负责管理这一块。

具体负责授课的是赵安下面十几个没有编制的老秀才,这帮人才是府学的教师主体力量。

一个个精于举业多年,对科举和文章、考题研究的不能再研究,好几个还是从下面县学挖墙角高薪聘来的。

没办法,府学也好、县学也好,都有科举考核硬指标的。

考中的举人、秀才越多越有面,连带着学官们的升迁、奖励也都多多。

反之,少少。

赵安这边第一天上班就被要求授课,不能不怀疑是府学想出他的洋相。

不然,没法解释让一个小学生去教中学生的道理。

实际上,这件事跟校长、主任没有关系,是那帮老秀才的主意。

没别的原因,就因为赵安是捐监出身走后门进的府学,而且才二十出头。

这对于在府学熬了多年讲究论资排辈的老秀才们而言,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最气不过的是本来能够凭借资历通过考试获得学录一职的李秀才,这位三十岁才考中秀才的读书人越想越气,就联合一众同僚找了教授要求新来的赵学录给学生讲一堂课。

如果赵学录讲的好,大家无话可说。

如果赵学录讲不出个东西来,那以后就别怪大家对他不够敬重了。

府学江教授是乾隆三十四年的举人,为人特别注重一团和气,因此对这个提议颇感为难。

赵学录讲课估计是讲不来的,不明摆着么,一个捐监的童生怎么给生员授课?

可学校的确有新学官上任要给学生授课的规矩,要不然谁知道你这位新学官有几斤几两。

学生不服、同僚不服,你叫赵学录怎么在府学干?

可万一赵学录把课讲砸了面上挂不住,到马上要去省里任职的知府大人那边告一状,江教授心里也慌。

要知道知府大人可是到省里当臬台的,认真起来他江教授屁股下面可是一团屎,经不起查。

不让赵学录授课,那帮老秀才又不答应,真要罢了课他这个主管府学的教授铁定一个无能风评。

左右为难的江教授只好找来马学正、童训导等属官商议,最终大家给出一个方案,就是让赵学录讲授一节最简单的《论语》课,随便讲讲应付一下。

反正这位赵学录在府学就是走个过程。

老秀才们要是不满意,就由马学正出面请他们吃顿饭,打个招呼。

实在不行就月底以什么名目给他们多发点月例。

也只能这么办了,授课通知是由童训导亲自传达给赵安的。

“这课下官一定要讲?”

赵安头皮都要炸了。

“要讲的,要讲的。”

童训导说这是府学的规矩,赵学录哪怕再没底也要硬着头皮给学生讲一课,这样对上对下都有个交待。

无奈之下,赵安只好硬着头皮前往丙班。

到了班里一看好家伙,四十多个学生认真在桌子后坐着,十几个四五十岁的老秀才则在教室后面一人一只小板凳坐着。

府学的主要学官也来了一大半,看赵安的表情各有不同,但大多是看热闹的。

就是想看看赵安这个知府大人走后门塞进来的童生等会要出多大的丑。

江教授没来,但却指示马学正关键时候要出来打圆场,确保赵学录不要暴走去告状。

整个教室布局跟赵安前世的学校差不了多少,不过没有黑板,更没有粉笔。

只讲桌上放了文房四宝和戒尺之类的教具。

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论语》赵安听过,看过,就是不懂,所以压根不会讲。

但又不能承认自己实际是个“文盲”,只能僵硬的站在讲台后故作轻松的环顾一众都是秀才功名的学生。

可能分班也参考年龄因素,丙班的秀才学生大多不到二十岁,甚至有几个看着才十三四岁的样子。

因此看到年龄和他们差不多的新学官来授课,这帮秀才同学也颇是好奇。

只迟迟不见新学官开口,直到坐在后面的学正大人轻咳一声:“赵学录,你可以讲了。”

“噢,好。”

事已至此,赵安还能真出洋相不成,放平心态讲了:“各位同学,今天是赵某担任学录的第一天,应府学教授大人要求由我为同学们讲授一课。”

话音刚落,就见学生们集体起来朝他鞠了一躬,齐声道:“先生好!”

这声“先生好”听的赵安有点模糊,转念一想中国的传统文化本就是一代代传承下来,起立叫老师好有什么稀奇的。

“坐下,”

赵安有了点感觉,竟是离开讲台走到最前面一排笑着说道:“同学们,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为何在这里读书?”

学生们有几人大胆发言,说为了举业的有,为了出人头地的有,为了不负父母厚望的有,当然也有小聪明说是为了报效朝廷。

赵安一边听一边不断点头,面上也始终微笑,搞的后面听课的同僚和领导们面面相觑,不是讲论语么,讲这些废话做什么。

莫不是这小子连论语都不会教?

想到这里,联合同僚准备抵制赵学录的李秀才有点激动。

那边赵安话锋已经转了,拍了拍身前的一张桌子,凝神对众人说道:“同学们看到这张书桌了么,我认为这张书桌虽小,但它就是你们举业的延伸,也是你们人生的重要经历,更是我大清精神文明...更是我读书人努力奋斗的阵地,也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责任,唯有如此才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话音未落,伸手指了坐在他边上的一个学生:“你来说说,我们要统一的是什么思想,提高的是什么认识,明确的是什么任务,增强的是什么责任?”

“.......”

那学生愣愣看着赵老师,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字。

“你这种躺平式的学生还能坐第一排?”

赵老师非常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