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雁桥边 惊遇奇景
- 茶念三生:穿越千年的茶韵传奇
- 阔嘴巨笑
- 2718字
- 2025-04-09 11:02:14
叶茗萱在寺庙的禅房里,度过了穿越后的第一个夜晚。
次日清晨,阳光如轻柔薄纱,透过窗纸缝隙,悄然洒落在她脸庞。她缓缓睁眼,刹那间,脑海一片混沌,全然不知身处何方。但转瞬,昨日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猛地从床上坐起,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置身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的复州竟陵。
简单洗漱后,叶茗萱迈出禅房。只见寺庙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茶香,茶会已然盛大开启。来自各地的茶客们纷纷施展本领,展示自家茶叶韵味与泡茶技艺。叶茗萱穿梭在熙攘人群中,眼神满是探寻之意。她仔细观察每个细节,聆听每场讨论,收获颇丰。
在人群一角,几位年长茶客围坐低声交谈。叶茗萱敏锐地捕捉到“古雁桥”三个字,这立刻引起她的高度关注。她对陆羽生平研究透彻,深知古雁桥是智积禅师捡到陆羽的关键地点,对探寻陆羽与茶文化的渊源意义重大。
一位茶客神色神秘地说:“城西郊的古雁桥可不一般,听说那常发生奇异之事,似乎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一位赶忙附和:“是啊,有人说在桥边能感受到别样茶意,仿佛有神秘力量守护着什么。”
叶茗萱听闻,心中一阵激动,“古雁桥”不正是陆羽被智积禅师捡到的地方吗?她内心的探索欲望瞬间被点燃。
茶会结束后,叶茗萱向寺里僧人打听古雁桥位置。僧人见她求知心切,便详细指明方向。
第二天清早,天色未明,夜幕还未被晨曦完全驱散。叶茗萱便轻手轻脚收拾好行囊,眼神满是迫不及待。昨晚茶会上听闻的“古雁桥”,此刻如同神秘钥匙,开启了她探秘陆羽身世的渴望之门。
她踏出寺庙,清冷的风裹挟着晨露湿气扑面而来。叶茗萱沿着西湖边蜿蜒小道快步前行,心中思索着古雁桥与陆羽的关联。路边树木在朦胧夜色中影影绰绰,宛如忠诚守护者,陪伴她踏上未知旅程。
随着天边泛起鱼肚白,叶茗萱终于来到古雁桥。此时正值寒冬,湖面冰封,岸边芦苇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枯黄苇叶相互摩擦,发出沙沙声响。原本芦花纷飞的景象不再,只剩干枯苇杆在风中挺立。
就在这时,一阵高亢的大雁鸣叫声划破寂静天际。叶茗萱抬头望去,只见一群大雁在铅灰色天空中艰难盘旋翱翔,叫声回荡在冰冷天地间,透着急切。
叶茗萱下意识看向桥边芦苇丛,赫然瞧见一位身着素色僧袍的僧人正弯腰轻轻抱起一个被大雁簇拥守护的男婴。男婴躺在襁褓中,小脸冻得红扑扑,嘴唇发紫,紧闭双眼,孱弱地啼哭,显然已被冻坏。
叶茗萱心中一震,这不正是她研究时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过的场景吗?她猜测眼前僧人或许就是智积禅师,男婴便是幼年陆羽。她心跳陡然加快,使命感油然而生。
就在此时,奇异的事发生了。平静的芦苇荡中忽然闪烁起点点微光,迅速汇聚形成一个个散发柔和光芒的灵体——竟是一群茶灵。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如飞鸟轻盈飞舞,有的似花瓣悠然飘荡,围绕着陆羽和僧人欢快舞动。茶灵周身散发着清幽独特的茶香,融合了顶级茶叶的芬芳,在寒冷冬日里给人带来温暖慰藉。叶茗萱惊讶地张大嘴巴,真切感受到茶灵的神秘力量。
叶茗萱仔细端详陆羽的襁褓,发现上面绣着的纹路与她研究《茶经》时见过的古老茶图腾一模一样。这一发现,让她更加坚信自己穿越时空的使命重大。
叶茗萱鼓起勇气,快步走向僧人,轻声问:“大师,我见这孩子与茶灵有缘,不知大师作何打算?”
僧人缓缓抬头,目光温和深邃,打量叶茗萱一番,疑惑问道:“茶灵?何为茶灵?”
叶茗萱赶忙解释:“您没看到围绕孩子周身的光芒吗?那便是茶灵啊。”
僧人微微点头,目光再次落在男婴周围,若有所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哦,能看到茶灵,想必施主也非凡人。贫僧智积,这孩子被大雁和茶灵护佑,定有不凡之处,贫僧打算带回寺中抚养。”
叶茗萱心中一动,赶忙行礼,说道:“您就是智积禅师呀,久闻大名!”
智积禅师回礼:“阿弥陀佛!”
叶茗萱思索片刻,接着说:“大师慈悲,小女子对茶略有研究,愿追随大师左右,一同照顾这孩子。”
智积禅师微微皱眉,陷入沉思。叶茗萱见状,急忙说道:“大师,小女子知晓许多茶知识,或许能对孩子日后有所帮助,也可为寺里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智积禅师见叶茗萱态度诚恳,眼中满是真诚,又看看围绕孩子的茶灵,似乎感受到某种天意,终于点头同意。
叶茗萱满心感激,小心翼翼跟随智积禅师来到龙盖寺。踏入寺门,一股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庄严佛像静静矗立,袅袅香火升腾,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安顿好后,叶茗萱每日除帮寺里打扫庭院、擦拭佛像等杂事,便全心与智积禅师一同照顾陆羽。然而,寺院并非养育婴儿之地,条件简陋。
冬日的龙盖寺,寒风凛冽,能从破旧窗户缝隙呼啸而入。陆羽所住房间,虽智积禅师和叶茗萱尽力用棉布堵缝,仍难以抵挡寒冷。夜里,叶茗萱常被陆羽冻得大哭的声音惊醒,赶忙起身将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用体温为他取暖。
寺中饮食清淡,缺乏能为婴儿提供充足营养的食物。叶茗萱和智积禅师只能用糙米熬成稀粥喂陆羽,但糙米营养有限,小陆羽吃后常生病。
有一次,陆羽发起高烧,小脸通红,昏迷不醒。叶茗萱和智积禅师心急如焚,智积禅师赶忙外出找郎中,叶茗萱守在陆羽身边,不停用湿布为他擦拭身体,祈求上天保佑。郎中开了药,叶茗萱细心煎药,一勺勺喂陆羽喝下。然而,几日过去,陆羽病情反复,依旧虚弱。
叶茗萱看着病床上瘦小孱弱的陆羽,心疼焦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找智积禅师谈谈。
叶茗萱来到智积禅师的禅房,见禅师正对着佛像虔诚诵经。待禅师诵完经,叶茗萱上前一步,眼中含泪说道:“大师,孩子病情反复,寺院条件艰苦,不利于他成长。我想,或许该给孩子找户合适人家寄养,等他长大些再接回寺里。”
智积禅师听闻,眉头紧皱,目光满是不舍与抗拒,说道:“施主,这孩子与我佛有缘,又被茶灵环绕,在寺中长大,受佛法熏陶,才是正途。怎能送去别家寄养?”
叶茗萱焦急地说:“大师,您对孩子的关爱,我感同身受。但您看孩子如今的身体状况,在寺里我们虽尽力,却难给他周全照顾。送去合适人家,以他们的家境和照料,孩子能有更好的成长环境,身体也能早日康健。等他长大懂事,明白您我苦心,定会理解。”
智积禅师微微摇头,缓缓踱步,神色凝重,说道:“这孩子自捡到,我便视如己出。我想看着他长大,怎舍得送走。况且,送去别家,谁知能否善待他?”
叶茗萱赶忙说:“大师,我已打听过,隐居在西寺村办学馆的李公一家,乐善好施,家中殷实,他们有个三岁女娃,有带娃经验,定会对孩子视如己出。我们也可时常去探望,确保孩子安好。”
智积禅师停下脚步,目光望向窗外,陷入长久沉默。窗外,寒风呼啸,树枝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艰难抉择叹息。叶茗萱静静站在一旁,不敢打扰,心中默默祈祷禅师答应。
良久,智积禅师转过身,眼中满是无奈与慈爱,轻轻叹口气说:“罢了,施主所言在理,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既然你已寻得合适人家,那便依你吧。”
叶茗萱心中一喜,赶忙说道:“多谢大师成全,这孩子日后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